3上一篇 2011年3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撤茶太守

竺济法

  明代画家赵原《陆羽煮茶图》。

  古今多种记载廉政佳话的书籍,均记有明代宁波知府王璡被誉为“撤茶太守”的美谈。

  王璡,字器之,山东日照人。明代廉吏。自幼好学,博通经史,尤其对《春秋》很有研究。酷爱金石与朴学,好书法。早年当过教授,因被罪事牵连,曾流放外地数年。洪武末年(1397年前后),以贤能被任命为宁波知府。

  客来备茶,历来是中国民间和官场的习俗。旧时官场,主、客一番礼节性的寒暄之后,如主人以为没什么感兴趣的话题,便会端茶请饮,意在表示送客,客当会意而辞去。如客人不受欢迎,主人则会让仆人“撤茶”,则是逐客的信号。

  明代朱国祯的《涌幢小品》,记有王璡因拒绝幕僚说情而“撤茶”的故事。

  王璡为官正直,从不谋私。一天,有一位给事中(负责监察、文书等事务的官员)前来拜访,目的是充当说客,为某某说情。王璡大为不悦,此时仆人正送上茶来,他便大声喝道:“撤下去,不必上茶了!”那位给事中非常惭愧,只得尴尬告退。消息传出以后,人们便称他为“撤茶太守”(郡守、太守、刺史、知府均为不同时代,对州、郡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或尊称,明、清专称知府),“撤茶太守”由此便成了为官清廉、正直无私的象征。

  因有“撤茶太守”的典故,笔者将王璡编入拙著《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与钱时霖先生合著),并为之咏诗云:

  良吏清廉行善政,

  以茶待客乃常情。

  说情官僚无茶喝,

  太守撤茶得美名。

  “撤茶太守”由此便成了为官清廉、正直无私的象征。

  据《明史》记载,除了“撤茶太守”的美名,王璡在宁波还留有“四更诵读”等典故。

  王璡好学,每日四更(凌晨1-3点)即入堂“秉烛读书,声彻署外”。处理公务余暇,还经常抽空到学校为学生授课。在他的影响下,学生都不敢懈怠,四更开始读书诵习。

  试想一下,每天凌晨2点左右,知府王璡与府学学生即开始晨读,朗朗书声响彻夜空,此起彼伏,该是何等美妙的景象啊!虽然当下不提倡“四更诵读”,但王知府的勤读好学精神,一定影响过当时及后世甬城的读书之风。

  当时宁波多淫祠滥庙,王璡严格清理整顿,三皇祠亦在其中,很多改为学校。一些人提出质疑,璡曰:“不当祠而祠曰‘淫’,不得祠而祠曰‘渎’。惟天子得祭三皇,于士庶人无预,毁之何疑。”质疑者无言以对。

  建文四年(1402),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推翻侄儿惠帝朱允炆篡位。朱棣大军临近长江时,王璡决心保卫惠帝,急忙赶造战船,以参加南京保卫战。然而船未造好,朱棣已夺取政权,继位为明成祖。王璡对抗燕王,被卫卒缚捕押送到南京。朱棣亲自审问王璡:“造舟何为?”王璡大义凛然,如实对曰:“欲泛海趋瓜洲,阻师南渡耳。”可能是王璡清廉有名,竟被杀人如麻的朱棣意外不罪,仅被罢官放还故里。

  王璡回故里后,继续研究《春秋》与书法金石,得以善终。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