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年2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索尼彩电亏损的两大猜想

洪仕斌

  最近大家都在谈论索尼,谈论索尼的亏损与全球经济不景气有直接关系。如全球需求下滑、日元相对美元升值、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与此同时甚至有媒体评论,索尼管理费用高昂、日本企业固有的僵化体制、供应链体系不健全等,也是亏损“主因”,但大家却蜻蜓点水一样只看到了表面。

  亏损并不可怕,惟有精明的投资者或许可以从亏损公司的业绩预告中读出玄机,那就是笔者眼中认为的两大猜想:“假亏避税”或是“红军围剿”。

  其实很多外资企业在华都有“作亏”的表现,目前转让定价法是外资企业最常见的避税方法,大概有60%的企业都会选择这个手段来避税。一个最典型的手腕是,有形产品购销,主要是通过“高进低出”,抬高原材料的进口成本,低价出口产成品。企业把利润转到了境外,从账面上看总是负利润;其次是无形产品的转移,主要是企业购买特许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其利用此类产品定价进行避税。

  如此说假亏避税仅仅是一种猜想,那么另外一种可能则是来自于,索尼彩电真的被中国本土品牌打败,被“群殴”致亏了。

  曾几何时,索尼在中国市场是何等的风光。特别是索尼在CRT时代,凭借其独有的特丽珑显像管技术,多年来一直是CRT彩电领域的全球霸主。不过,也正是由于其在CRT电视时代过于辉煌,所以在2000年液晶电视市场刚刚起步时,索尼的“平板转型”步伐显得相当迟钝,缺乏在液晶面板和液晶电视领域的专利技术积累,使其成为“明日黄花”。

  此外,强调高端形象的索尼,还在中国市场错失了“家电下乡”的良机,一番不愿放下身价的结果也令其吞到了苦果。2010年1月,国家对家电下乡产品大幅提高最高限价后的首轮招标会开标。因为将彩电最高限价从3500元提高到7000元,三星、松下、飞利浦、东芝等企业纷纷拿出多款产品参与竞标,夏普、LG更是连续两年参与竞标,惟有索尼缺席。面对全球第二大的消费者市场,和更有消费潜力的农村市场,索尼仍然高昂着头,其结果就是被本土品牌“围剿”,其在华整体业绩自然深受影响。

  笔者认为,外资品牌如果你欲在中国市场有所作为,首先应该改变“利益导向”的战略,其次要低下“高贵”的头,在遵循中国市场准则的前提下重建影响力,唯有此才会获得中国市场和中国竞争对手的认可。

  (作者为产业经济评论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