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公司任命担任店长职务开始,店长们就应该明白这是一种责任承担的开始。
而站在个人事业发展规划角度来看,首先要明确店长是我们职业生涯的哪一步,打算在这一步规划多长时间,下一步目标是什么。以保持长远的心态来规划自己的店长之路。
认清优劣势
被任命为店长,是因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店长的能力,还是公司一时无合适人选,矮中拨高而任用我?自身的优势是组织管理能力,还是商品经营能力?“短板”又是什么?
发挥优势,补强劣势,善用机会,应对挑战。在店长岗位上,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同事学习、向上级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尽快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店长,这是关键。没有哪一家公司会长期使用一位不合格并且看不到进步的店长。只有合格了,才能确保继续店长职业生涯,才能进一步走向“卓越”,才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立足岗位做到卓越,为职业生涯更进一阶而努力。从合格到卓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店长脚踏实地,从每一步做起、学起。如果想在职场有“上”一步的打算,将区总、公司营运总监作为目标,那么,在店长岗位上,除了向着做一名卓越店长的目标不断努力学习和奋斗外,更要进一步思考,站在上一层,以上司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逐渐积累“上”一步的经验和实力。
保持正确心态
跳出店长角色本身来看店长,就有一番全新的境界了,对上司的抱怨就少了,理解就会多了,就会有积极的心态: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未来而工作。保持长远、付出的心态,保持学习的心态,有了这些,店长在职场“上”一步的目标就不是不可实现的了。
记得公司有位店长说过:“做店长久了,就想换个岗位做采购。”笔者告诉他,公司有责任让一线管理者有在不同岗位锻炼的机会,追求上进的精神公司是肯定的,领导也会支持。但有两点要求:第一,只要现在还是店长,就应该认真做好店长本职工作;第二,在店长岗位上认真关注公司采购工作,学习采购知识,随时与领导沟通。从企业角度讲,帮助有上进心的员工成长也是企业发展需要。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店长卓越了,具备了更进一阶的实力,即使面对当下公司的“天花板”,也可以凭借卓越去寻找“天花板”更高的新公司实现自己再“上”一步的目标。
眼高手应低
一些店长的理想并非做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而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创业做老板。如果店长或职场生涯只是“一时的选择”,未来要自己创业或者遭遇到事业发展的天花板而无法突破的话,创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但此时这些店长们一定明确,这个“一时的选择”是基于哪种需求。是需要资金的积累,还是经验的补强?还是人脉的拓展或是机遇的寻觅?事实上,立志创业的店长大多对这些需求都兼而有之。这就要求店长更要把当下管理的门店当成自己的店,以绝对主人翁心态工作。
例如,笔者认识的一位目前创业很成功的朋友,其在做石狮华联沙塘店店长时,为了门店的经营下班后还坚持走访商圈。当时,沙塘店的团购订单是公司所有门店中最多的,社区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
后来,这位朋友总结说:“那时真的把门店当成自己的,不论当班与否时刻想着生意,周边居民几乎成了自己的朋友。两年店长的经历让我学会了谈判,学会了交朋友,学会了做生意。”
链接:店长转轨四忌
一忌好高骛远。
有的店长在现有岗位从业时间一两年,勉强才能算合格,就以为店长这个岗位对自己太屈才了。如果现在的公司不给他提升,就到处发简历找工作,应聘到小公司去做总监、总经理。由于历练不够,在新单位卖弄几招后很快就“见光死”。最后落得两头空,失去了在业界进一步成长的机会,身边的类似案例不胜枚举。大凡有成就者,是能耐得住寂寞坚持到最后的。故好高骛远是大忌。
二忌频繁“换地”。
有的店长一年跳槽两三次,并美其名曰“增加见识”。想想,不到半年时间你能见识到一家公司吗?下一个东家会如何看待这种换岗频率?脉还未摸到,不可能开出好“药方”,历练过程中频繁的“换地”也是一忌。
三忌仓促创业。
在确定创业前一定做谨慎评估,许多店长由于对将要从事的投资了解不够,造成一开始就四面楚歌,最后无功而返,甚至血本无归。所以首先要自问,自己真的准备好了吗?万一不成功,退路在哪?家庭条件能否允许重新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仓促而为成功者寡。
四忌跨行创业。
从事零售行业、从事店长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资本、人脉,一定是我们走向创业所要依重的。投资的领域最大范围也是限于商业服务业,跨过这些领域,除非该投资是由别的有对所投资行业有经验的人来操作,否则得不偿失。大量的实践证明,在不熟悉领域投资成功率不高。
策略——认清自己的角色
店长只有好好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意图,清楚自已店所处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做好门店阶段性重点工作。
新开店
作为新开门店的店长,无疑为前期的筹备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企划到商品进场、陈列上架、开业,身为店长可能几天没有合过眼。
在公司的定位中,新开店处于成长期,在角色上处于被扶持者的状态,所以应该利用新开这一时期,完善门店硬件上的不足,这一时间,总部是会开绿灯的。
另外,除了支持,作为店长更要好好总结开店后在流程与制度上的不足,做好人员的培训,团队的稳定,制度上的精耕细作与流程上的优化,这时的店长没有半点轻松。对于有业绩指标的新店长,还得从掌握的数据,针对各处、各课的商品结构与定位进行讨论与研究,力争商品定位的最优化。
问题店
对于几十家、几百家门店的连锁企业,一般会有几家在公司的发展中因竞争状况而使得业绩不理想,也由于部分门店因流动人口或商业环境的变化,造成来客数下降。
问题门店的店长们,或许会对各种烂摊子头痛不已,连续的业绩滑坡,经常会使店长们焦头烂额,这类型的门店在总部的定位中属于被调整的对象,而作为一店之长,需要的是积累更多的数据与论证,拿出精确的改善措施。
困难店
针对此类门店,作为店长或许无回天之力,门店的业绩提升困难。对于公司来说,这类门店没办法得到更多的资源,总部也没法在这类门店上浪费更多的精力与人力来做赌注。
实实在在的亏损店,门店业绩一落千丈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并不是店长的错,也可能是前期选址不当、决策失误,也可能是竞争环境变化、门店从规模与商品结构上没办法与后进的竞争对手抗衡。对于公司来说,这类店已该纳入淘汰者的行列了。 (严建平)
技巧——把好招聘面试关
不是因为人多,招聘就容易,也不是因为求职者众,面试就简单。企业选人用人要有标准,企业面试要分层次。因此,企业招聘面试应该把好几道关:
确定招聘面试规范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最首要的工作是组织制订企业的招聘面试规范。这包括企业文化手册、企业宣传简介、企业人事政策、企业用人分类指南、企业员工晋升之路、企业员工入职与离职规范。当然少不了招聘登记表、面试评价表和评价标准。其中拟招聘岗位的工作标准最为关键。如果没有岗位工作标准也就相当于没有用人标准。
自下而上订计划
现在有不少企业招聘无计划,天天在招聘,给人感觉好像这不是一家企业,而是一家劳务机构。来去自由,企业的人工成本一定高昂。招聘必须有计划、也必须按计划执行。哪个部门缺人、哪个岗位减少人员,各部门主管最清楚,因此招聘计划是自下而上来制订。人力资源部门要做的是统一组织、定时收集,分类汇总,报批之后才去执行。
层次分明分别面试
人力资源部包揽招聘面试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选人用人,而且也会大大降低招聘效率。企业一定要把面试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岗位直接上司,隔级上司和人力资源部起审核把关作用。用人主管更清楚该岗位的基本要求,让其做出第一选择。这既增强了主管对新员工选择的重视程度,也提醒主管要善待下属。如果你不能留住你的下属,就总是奔走于招聘面试场地,同时也反映出自身管理能力的欠缺。
综合平衡统一录用
面试分开,但是录用工作必须统一。隔级上司和人力资源部门毕竟还要审核,也要对企业未来的伙伴负责。不能让新员工感到就是某主管一人决定自己的命运,而养成唯主管一人之命是从的毛病。人力资源部门必须组织综合平衡,特别是关键岗位人才更需如此。录用人员一定要正式(电话)通知或发放录用函。 (张国祥)
方向——门店促销 避开雷区
让利吸引新顾客,结果来了一堆老顾客,体验消费券运用不当,反成为不少门店利润下降的“凶手”。
零售门店在促销时,经常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对照下面的门店促销场景,经营者就清楚自己踏过“雷区”没有。
闷声促销“雷”
一些零售门店的促销缺乏很好的宣传,甚至在顾客购物时,都没有营业人员告知门店正在进行的折扣折让活动,导致活动知晓率非常低,甚至顾客在买完东西后都不知道门店主推的促销品。这是典型的出力不讨好型的让利。
有时我们比较反感某些门店全场张贴一些价格促销的海报,声称门店全场让利、N折起、XX元起售,这些海报铺天盖地,虽然讨厌,但却是有效。
促销活动不声不响,没有海报、没有人员宣传、没有背景广播介绍、没有报纸广告通知,能有效吗?不让顾客知晓的让利促销,显然是最愚蠢的让利。
盲目优惠“雷”
经常有店长说,自己的促销活动费用很高、效果很差:促销品都发了,为什么总是不能完成预期销售目标或者利润目标呢?这好比一个钓鱼的人,鱼饵都被鱼吃完了,也没有鱼上钩。
某个定位高端客户的购物中心刚刚开业,店长计划针对新客户进行促销,用于宣传推广。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由于顾客群体还没有形成,每天光临这家企业的客人寥寥无几,推广速度非常慢。
于是,店长与当地电视台合作播出广告,声称门店每天早上9点派发100张购物体验消费券,可以享受特别优惠。第二天上午开门不久,门店就已人满为患,全部都是离退休和街头的无业人员,他们通常先领取门店的体验消费券,而并不是购物中心的目标顾客群体。
措施失当“雷”
有很多零售门店在做促销活动时,往往会发放一些体验优惠券,顾客用优惠券就可以减价购买一些特殊商品或服务。商家希望通过让利,来吸引一些以前没有光顾过门店的新顾客,或者不在自己目标商圈以及不知道该门店的顾客。
但这些门店却将这些体验优惠券放在收银台前发放。这样做的效果显然会大打折扣。
第一类顾客在光顾门店时,不知道门店新推出了优惠券,完成购物后,才在收银台看到,刚好不用白不用,占个便宜好了。这种情况是典型的白送顾客利润的傻瓜做法。
第二类顾客直到付款时,都不知道有体验优惠券;付款后发现了,自己没有使用,必然会要求收银员做退单处理,然后用体验优惠券重新购买一遍。
这样退货再购买,必然会影响到门店的正常收银秩序。如果想避免这种情况,收银员就要及时提醒顾客的商品可以参加体验购物活动,并主动给顾客寻找体验优惠券入账。可是这么做,自己都会觉得好笑,自己原本能赚钱的,非要给顾客做个折扣减价销售。这不是雷到了自己吗? (清文)
漫谈——管住90后员工的心
管理90后员工,最重要的还是管心,那么怎样管住这些90后的心呢?让他们“喜欢你”、“尊敬你”、“跟随你”。
让员工喜欢你。90后员工有一个非常大的特征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做事,要是遇到不喜欢的人或者事,便会马上将大门一关,将其封杀于自己的心门之外。
所以管理者想要管理好员工,如果一开始就不能让员工喜欢你,甚至是讨厌你,哪怕任有通天的本事,也难撬开这些员工心中的门。但找到方法并不是很难,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要让他们感觉你没有架子,和你在一起很自在,这样他们才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有事也才会主动和你沟通交流。
虽然年少,可是他们特有的个性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有时表现出来是相当惊人的,在销售的能力上,有些资质不错的,稍加培养,丝毫不亚于经验丰富的老销售员。
让他们敬佩你。要让员工敬你,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必须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去拒绝,要在适当的时候和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才能赢得员工的尊敬。
千万别因讨好员工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或者一味地容忍和退让,那样哪怕你牺牲很多,付出很多,员工也不可能敬你,甚至会觉得你很软弱。
在某些细节或者专业领域,时不时不刻意地露一手,会让员工对你刮目相看,好学的员工还会专门来向你学习,这样一来,管理和辅导员工的机会就到了,当员工开始敬佩你以后,后面的工作也就容易起来。
让他们跟随你。千万别以为员工喜欢你了,敬佩你了,你交代给这些90后员工的工作,他们就会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要让员工服从安排、执行计划、向目标冲击,一定要注意用对方法。
比如说,安排工作的时候,是商量的语气而不是命令式语气,安排工作时要具体、明确。在批评的时候注意三明治原则,而不是简单直接点错,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激励策略。在激励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对于90后员工来说,精神大于物质、及时胜于过后。能做到这些,员工就会变得非常有冲劲,潜能得到激发,一定能创造出卓越的成绩。 (张宪宝)
分析——“拯救”滞销品
为什么同样一个商圈内会出现一款产品在A店销不出去,而在B店没两天就销售好几件呢?畅销和滞销都有其更深层的原因,找到了这些原因,就会发现滞销品有时并非真正滞销。那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分析一下畅销品为什么畅销。一般现在店里面的畅销品,大部分是宣传折页和DM广告上的产品。为什么这些会非常畅销?它们具备三方面的优势:
一方面,因为宣传折页和一些广告上都有显示,相对于其他商品来讲,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顾客;另一方面,在陈列的时候,因为是主打商品,经营者基本都将其放在最好的位置;还有就是导购在销售这些商品的时候也非常主动,甚至是习惯性地给顾客推荐这些商品;于是它们便顺理成章成了门店销售的宠儿,畅销品基本就是这样畅销起来的。
再关注滞销品为什么滞销。这些商品通常一开始就不怎么被关注,既没有宣传折页去展示,陈列上也得不到一个好位置,甚至导购员也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就算有顾客发现了它,店员的介绍也通常都苍白无力,只要顾客稍微有些不喜欢或转移注意力,导购员又把推荐的重心放在那些畅销品上。于是导致畅销品永远是宠儿,滞销品常成了没人要的孩子。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视调整畅销、滞销品的比例工作,让滞销品也畅销起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操作:
给滞销品找个好位置。好的位置通常会带来顾客更多的关注,会被顾客更多地发现它的存在和价值。许多滞销品销售不好的原因不是因为款式不好看,而是因为没有陈列在好的位置上,通常会被摆在卖场货架死角,空有美丽身影却难被发现。
给滞销品更多关注。这里的关注,简单来说就是让员工更多去认识了解它。销售人员只有喜爱自己的产品,才能很好地将它销售出去。要想让这些滞销产品变得畅销,就要让门店员工喜欢它。当员工真正关注这些商品、去发现它们价值的时候,畅销也就容易得多了。
销售模拟训练。让员工了解这些滞销品还远远不够,在销售前,还需要很多模拟训练。在卖场里客流较少时,可以与同事们一起对这些商品进行模拟销售训练,就好像战前练兵一样,事先练熟了,才能在战场上取得更好成绩。任何成功销售都是练出来的,在卖场里的导购人员,一定要养成模拟训练的习惯,销售技巧才能飞速提升。
要有激励与压力。激励也就是卖出这些滞销品的奖励,这个激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精神上的,奖钱事小,作用是大。压力就是给导购人员施压,比如说规定某天一定要想办法卖出去某款产品,如果不卖出去,则给自己小小惩罚之类。 (卿锐丰)
寓言——商人与偷懒的驴
从前有个商人,听说海边的盐很便宜,他想:“我可以贩盐到山里的村子去卖好价钱。”于是便骑上驴子去买盐。
那里的盐果然很便宜,商人买了许多盐,驮在驴背上。当他们来到山间,遇到一道狭窄的石桥,桥下有条很深的小溪流过。商人牵着驴,在滑溜的石桥上小心翼翼地走着,驴子忽然滑倒,一下跌进小溪。
驴挣扎着逆水而游,溪水把它驮的盐溶化了,只有几条空口袋还系在鞍上。驴身上没有了重东西,很容易就上了岸,轻松愉快地继续赶路,而商人则是欲哭无泪。
过了不久,商人决定再去贩一次盐,他带着驴到海边去,让驴驮上盐往山里走。一到那座狭窄的石桥,驴就想起它曾多么轻易地甩掉重担,不驮东西走路是多么舒服。这一回它故意跌进了小溪里。
商人很懊恼,他损失了整整两驮盐,于是他想了个办法来捉弄驴子。有一回,商人来到海边,买了一大驮海绵。驴子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驴子想:“这口袋真轻,一到了那座石桥就会更轻了。”不久,他们来到石桥。驴又滚到水里,倒在那儿挣扎,等待驮的东西像上两次一样溶化掉。
海绵没有溶化掉,却很快吸满了水。驴感到背上的口袋越来越重,心想:“这是什么东西?”后来,它觉得自己在溪里直往下沉,就大叫道:“救命呀!主人,救命呀!”
商人弯腰把这头喘着气、喷着白沫的驴从水里拉上岸。“我们回家吧,怎么样?”商人说着牵了湿漉漉的驴子向山腰走去。
驴子迈着沉重的步子向村里走去时难过地想:“这回驮的东西重了好几倍。”
启示:商人用海绵巧妙地惩治了愉懒的驴子,说明了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在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面对一些门店员工的出勤不出力、变法子偷懒的行为,虽然可以制定许许多多的管理制度来避免或制止这些不良行为,但是再完善的管理制度也不可能疏而不漏、无懈可击。
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一些小漏洞,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员工钻进去“乘大凉”,一旦发现新情况,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出台“补丁程序”,为相关的管理制度制订补充规定,这样才能使管理制度起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功效。 (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