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1年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超国民待遇”考验谁的智慧?

张丽华

  如何凸显出商场的高端化和国际化?当零售企业负责人面临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国际知名品牌的招商。如何说服一线国际品牌进驻?免租金、补贴装修、承诺销量……一线名牌享受到的是一路绿灯的超级服务。

  而另一面却是国内品牌面临着想进入,高物业,高扣点的困惑。“一洋一土,一内一外”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招移花接木,国际一线品牌的费用,就这样被转嫁到了更多的国内品牌经销商的身上。

  

  国际化理解的扭曲

  走在夜晚10点的上海,百货商店都已打烊。上海的三个时尚地标:陆家嘴、南京西路、淮海路,只有世界顶级品牌GUCCI、HERMES(爱马仕)、LV的霓虹灯依然璀璨。

  近年来,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在引进国际一线品牌时,都存在竞相给予极其优惠的“超国民待遇”的现象。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放低姿态引进国际一线大品牌的做法肇始于杭州大厦。2004年末,杭州大厦重新装修后亮相,为了凸显其“精品化、国际化”的新定位,以免租3年和提供装修费的优厚条件吸引了世界知名品牌LV箱包入驻。

  LV杭州大厦店开业当天,销售额就达到2500万元。同时,LV还带领了GUCCI、PRADA等十几个世界知名品牌入驻。业内人士将这一现象称为“杭州大厦模式”。

  示范效应在业界迅速传开。天津友谊商厦、沈阳卓展购物中心以及北京、上海的各大商圈纷纷效法——免租3年甚至5年,慷慨补贴数千万元店面装修费,甚至代垫铺货费。业内人士透露,天津友谊商厦为了吸引LV入驻,向LV承诺了单店销量,为此还发生过动员全商场的商户和员工购买LV箱包以完成所承诺销量的事情。

  而一线城市为争抢一线品牌入驻,亦频出大手笔。据业内人透露,不包括免去的店铺租金,北京乐天银泰百货补贴国际品牌的装修改造费用就达到了2亿多元。

  从上海的淮海路到重庆的解放碑,从天津的友谊商厦到杭州的湖滨新天地,“高端化”和“国际化”似乎成了商业街和商场定位、提升和改造的唯一主题。而地方政府在进驻权、税收、补贴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鼓励商场为国际品牌“输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国内44座城市中大约有226家零售商将自己的显要位置给了时尚奢侈品品牌。与之相对应的是,上海家化等中国企业,则被请出了上海南京西路等高端商业区。

  

  平等竞争机会缺失

  品牌价值理念深入人心,在中国只是近30年来才开始发展的事情。本已先天不足的国内品牌,在家门口与国际品牌竞争时仍要遭受不平等待遇,极易令国内品牌尤其是时尚品牌的发展雪上加霜,陷入恶性循环。

  盈石资产的执行董事周亮表示,他们在为商场招商时,会划分主力店和次力店。商场定位时,不承担主力店角色的品牌,可能会支付相对较高的租金,但“主力店”和“次力店”并不会按品牌的国籍来划分,硬生生用国籍来放大这一现象并不客观。

  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令商场心甘情愿去做看似亏本的买卖呢?代理多家国际品牌市场开拓业务的上海卓悦百货发展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廖承艺说:“除上述商场形象和定位考虑之外,商场引进国际知名品牌的考量是在品牌本身之外,因为它们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外溢经济效益。”

  以综合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竞争性商场行为属于“在商言商”,但当这种思维模式泛滥时,国内品牌发展空间无疑被挤占了。

  这一现象遭到部分业内人士抨击。后者认为,国内商业环境对国际奢侈品进入商场给予了太多的机会,商场为了引进少数大品牌,不惜“流血”“割肉”,导致一方面少数大品牌以极低的代价甚至无风险的方式进入商场,其他品牌被迫为进驻商场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另一方面,国内其他优秀自主品牌进入商场的空间被扼杀。

  在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的设计师邵隆图看来,一味盲目地以国际品牌装点门面,是缺乏自信的体现。中国商业街工作委员会主任韩建徽认为国际化应该有两种理解:一是将世界顶级品牌拿到中国来集中展示,在中国展示世界;另一种则是把乡土的、中国的、民族的东西充分展现出来,吸引全球世界各地的人,向世界展示中国。而狭隘地理解国际化,造成的结果只能是 “千街一面、千城一面、千店一面”。

  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说:“在日本和韩国的主要商业街上,70%以上展示的是本国自主品牌。国际一线品牌在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的商场,几乎都要缴纳很高的扣点。”

  在强调经济结构转型的当下,中国对自主创新的补贴和鼓励力度不可谓不大,表现在汽车、船舶等重化行业非常明显。但在日化和服装行业,不仅补贴鲜见,而且外资收购兼并四起,竞争环境恶劣。

  周成建表示,补贴和奖励不敢奢求,但是希望各级政府能给予公平的竞争环境,一视同仁,“给国内品牌一个交学费的机会。”

  

  品牌的积淀谁来支撑

  盈石资产执行董事周亮认为 ,对于商场的“崇洋”心态,应该以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近百年来,一直都是西方国家在引领时尚和潮流,这种局面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时尚行业并非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而且中国目前的时尚市场历史不过二三十年,短时间内追赶不上西方国家完全可以理解。

  许多民族品牌的管理人也同样持有此类观点。雅戈尔华东区总经理陈志高认为,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入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再跨入信息社会的时间并不长,在服装行业,还没有摆脱实用主义心态,而时尚早已颠覆了经久耐用的传统观念,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内涵和附加值。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国的飞跃牌运动鞋。在中国仅售20元一双的这种运动鞋,款式已经沿用了几十年。而几位法国设计师凭借简约时尚理念改造而成的“中国风”飞跃鞋,却进入了巴黎的时尚卖场,售价摇身变为50欧元一双。

  法国设计师的抢眼表现似乎没有触动这边的生产者。飞跃鞋获得的政府支持并不少,由上海设计师胡绍铭等人设计的几款手绘飞跃鞋,在世博会上获得了珍贵的展出机会,但其批量生产和销售却千呼万唤至今未能实现。

  本土商业咨询和运营机构易城中国副总裁柳费国颇为乐观地认为,无论如何,和平饭店里出现了上海家化的“双妹”,而天津的海鸥手表也出现在了新天地,这些内功深厚的本土品牌正在改变思路,学习国际品牌的营销手段和运作方式。他相信,本国品牌会受到越来越多高端商场的青睐。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