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田坝上的苗家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韩新平

  秋意刚渐,我便有了一次令人羡慕的贵州之行。

  初到贵阳,看到的是紧凑地依傍在一起的高楼,密不透风,给人一种沉闷的印象。但是,贵阳的气候却是绝好,这是未到过这里的人所想象不到的。初秋时节,在北方还是闷热难耐的气候里,这里却凉风送爽,让人舒适快意,难怪贵阳人自豪地称此地是“避暑之城”。午夜里,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人流如织,店铺里灯火通明,烧烤街烟火缭绕,真是一座不夜的山城。

  我的心没有在这座别样的城市里沉浸,而是急不可耐地想要到那个神奇的地方——苗寨。天刚蒙蒙亮,就被酒店的电话铃声叫醒了。到黔东南方向的西江千户苗寨,有近300公里的路程,得提前出发。刚坐到旅游公司的大巴士上,车就出发了,整个人还被沉沉的睡意裹挟着。窗外,山地连绵、梯田错落、农夫耕作,犹如进入了意象泼墨的空间。

  我无暇流连车窗外的风景,思绪在恍惚间已经穿过遥远的历史时空,去追寻一个民族先前的痕迹。

  蚩尤与黄帝之争败落后,九黎部落联盟土崩瓦解,其中一支苗人从古江淮荆州向西江迁徙。迁徙之路是何等的艰苦和漫长。那是一条逃生之路,也是一次关于救赎生命的历险。逃离的队伍不敢沿途疾步,不敢沿江行走,只能一头扎进深山,让身形淹没在浓密的丛林中。他们爬峭壁、越深壑、过天险,他们翻过了黄山、翻过了武夷山、翻过了罗霄山,也翻过了许许多多无名的山脉。他们逃离在山林之中,承受了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寒风瑟瑟、冷意入骨……没有家园的生命是那样的轻贱,许许多多老人和孩子在艰难的路途上跋涉着,很多被惊慌、饥饿和病魔夺走了生命。日出日落,他们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也不知丢掉了多少同族,终于在西江停步,远离了残暴和杀戮。此刻,雷公山的山林静悄悄的,微风摇曳着枫树叶,沟壑里的水流声像一首动听的歌谣,滋润着这些逃亡他乡的苗人的心灵。冥冥之中,他们感到这里就是他们要寻找的家园,由此,选择了在西江雷公山深处传播农耕文化。但是,苗人的迁徙似乎没有停止过,仅有史料记载的,就有五次大的迁徙。对于这个民族来讲,迁徙就是希望。他们在迁徙中磨砺、成长、壮大。苗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血泪史,也是一部英雄史……

  车过到凯里市,离西江千户苗寨只剩下30多公里的路程了。

  导游告诉我们,西江是苗语“鸡讲”的音译,大意是“西氏苗族居住的田坝”。西江苗族身居雷公山麓,是黔东南苗族即中部苗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主要居住的是“西氏”族,这里的男女过去穿长裙包头巾头帕,颜色都是黑色的,故称“黑苗”,也称“长裙苗”。这里的苗寨由羊排、也东、平寨、南贵等村落和10多个自然寨子相联成片,住着上千家苗户,因此,有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名字。

  艳阳当空,汽车终于驶进了目的地。

  走下车,随人流前行,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高高耸立的三层干栏式寨门。整个门楼高大、巍峨,三层楼顶均是青瓦覆盖,两端檐角飞弧,形似牛角冲天,门楣上题有五个金色行楷大字——西江千户苗寨。门里右侧站着两排身穿盛装的苗家姑娘,亭亭而立,面含微笑,客人经过时,她们便把牛角酒杯敬上,请客人喝上一口米酒,以尽欢迎之情。左侧站着十来位手持芦笙的男子,齐声吹奏着欢快的迎宾曲,让行人感受着苗乡的热情和喧闹。

  穿过寨门,源自雷公山的白水河从千户苗寨中间蜿蜒而去,潺潺的流水给苗寨增添了许多灵动。河边,梯田拾级而上。一座座吊脚楼在山坡上顺势而建,错落有致地布满了山体。枫树枝叶随风舞动,稠密的绿意点缀着山寨。蓝色烟雾从苗家的烟囱中袅袅冉起,给这座古老的山寨增添了几许生动。登高俯瞰,到处丛山叠岭、森林苍茫、流水潺潺,几座桥楼跨河而架,相连成片的吊脚楼氤氲在雾岚之中,好似田园画卷。

  从高处归来,径直走进了山寨中央的芦笙场。一场苗族歌舞要上演了。西江苗族堪称“歌的海洋,舞蹈的故乡”,人人能歌善舞。每逢“起活路”等仪式和节日,苗族人都要用歌舞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欢乐。演出开始,苗族姑娘穿着多彩的苗族服装出场,芦笙场上时而歌声嘹亮、时而舞姿婀娜、时而芦笙齐鸣、时而铜鼓雷动……来客们陶醉在精彩的表演里,掌声此起彼伏。

  太阳西斜,令人期待的长桌午宴开始了。我们一行百十多人围坐在近百米长的木桌旁,看苗家姑娘把一道道苗族菜肴端了上来。甑脚菜、糯米面肉、酸鱼汤……摆满了长桌。此刻,我们已经饥肠辘辘,都急不可耐地拿起筷子把苗家佳肴夹向嘴里。而苗族歌手则捧着酒杯,和着芦笙的乐曲声,唱着苗家的敬酒歌,挨个给客人敬上醇香的米酒。我接过苗家姑娘捧上的一杯米酒,一饮而尽。

  吃完长桌宴,离导游约定的返程时间还有点时间。我们一行几个人便随意走进了一户苗家吊脚楼。

  吊脚楼是干栏式建筑,由杉木搭建而成。走进吊脚楼仔细端详,看到第一层是家畜家禽的居所;随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二层是人的居住之所,中间的房屋是客厅和祭祀场所,两边为居住房间;三楼是储存粮食的粮仓。屋前是一处亭式空场,檐柱上装有花曲栏杆,俗称“美人靠”,专供苗家人休息和远眺景观时用。留心吊脚楼的工艺,整个建筑结构严谨,木匠用了长方形、三角形、棱形等多重结构组合,柱柱相连、枋枋相接、梁梁相扣、榫卯衔接,构成了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具有高深的力学原理。从远处望去,一座吊脚楼就堪称一件美仑美奂的艺术品。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建筑是人类一切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西江吊脚楼同样体现了苗人对生态环境、民族历史、民族心理、宗教信仰与社会生活的理解,这对于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徜徉在苗寨的繁华街道上,满眼都是商家店铺。银器是苗寨的特色产品,银器店一家挨着一家。银器做工精巧讲究,品种琳琅满目。一些手巧的店主在店里现场制作银器,引得许多顾客好奇地驻足。还有中药店、苗族饭店,也有咖啡厅、茶馆等商业店铺。街道边上,地摊也望不到尽头,就连没有长成人的女孩子都在路边摆上服装摊和糯米摊,赚取微薄的利润。以往世代沉浸在农耕文化里的苗家人,如今也融进了繁荣的市场,扮演着商家的角色。

  坝田上已经没有了早先的宁静。接踵而至的客流,带来的不仅仅是喧闹和繁华,更可怕的是对这里原生态的践踏和冲击。苗族,这个古老的民族活化石,正在经历着被现代生活湮没的阵痛。也许,我们将来只能在传说和书本里找到这个民族的身影,那不仅是这个民族的悲哀,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创伤。

  我想,让苗寨在现代生活的进程中保持“本我”特色,应该是这个民族不可忽视一件大事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