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玲,一个貌不惊人的女子,瘦小的个子站在人堆里并不起眼。自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始终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性格以及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在自己从事的岗位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战绩。
截至2010年10月底,她累计发放贷款165笔,金额达887万元,实现利息收入67.5万元,当年贷款到期收回率达100%。
舍“旧习”顾“创新”
王慧玲所包的四个村中,农业人口8000余人,绝大多数村仍处于欠发达水平。
去年以来,她通过全面建立农民信用档案,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小额农贷,加大了支农贷款的投放。截至去年10月底,她共投放小额农户贷款751万元,贷款户数158户,农贷户数居长林信用社首位。
在这骄人的业绩面前,有一项法宝功不可没,那就是她独创的“农民金融档案”。“农民金融档案”是对农户放贷的主要依据。在“农民金融档案”里,全面记录了对各农户生活生产、经济状况和信用状况,相当于农民拥有了第二代身份证。
舍“小利”顾“大义”
长岭镇素有冷热集之分,每逢热集时,她就早早的上街宣传信用社的各项业务,询问街上商户、农户及菜贩们需不需要贷款,对信用社有没有什么意见及建议等等。
长岭北街居民魏永清,刚刚购买房子,手里没有什么流动资金。看好了投资项目却没有资金注入。
一次她在和魏永清拉家常时,听说他想贩鱼却没有钱,她说:“没有钱,你可以找信用社贷款啊。”魏永清说:“在信用社贷款,从来没有贷过,怎么贷我都不知道。”
她立即说:“我就是信用社的信贷员,要贷款你可以直接找我贷,只要讲信用,按月结息,各项手续齐全,我就可以给你贷款。”见状,其马上着手准备贷款手续,于2009年11月贷款6万元,去年9月提前还清贷款本息。
舍“小家”顾“大家”
工作之初,王慧玲一直在内勤工作,工作比较清闲,但是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重大决定:今年年初她主动要求到外勤担当包村信贷员,刚开始领导考虑到一个女同志当外勤实在太苦太累,就没有同意,经过她在领导面前软磨硬泡,终于获得了领导的同意。
接手之初她总共包了四个村,其中古寨村离长岭镇远达28公里。她不会骑摩托车和自行车,平常下乡都是靠走,有时候搭车,刚接手的时候很多贷款户都找不到,但是她不畏艰辛,积极工作。
她参加工作以来没有节假日之分,虽说丈夫全力支持她的工作,但她儿子对于这个问题却常有怨言。
一次,她儿子看到妈妈时,不禁委屈地哭了起来说:“我不是你的儿子,你的工作才是。”见状,她强忍内心的苦楚说:“儿子,请你一定要原谅妈妈,等妈妈退休后一定好好的陪你、服侍你,但是现在真的不行,我还得把工作当成我最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