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项目战略 提升为农服务实力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陈德礼
近五年来,湖南省供销合作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后实施改扩建项目近1000个,建设重点项目110多个,完成总投资140亿元,年购销总额保持了平均30%的增速,供销合作社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形象不断提升,实现了农民增收、购销扩大、资产增值、为农服务功能增强的目标。
一是围绕完善基层服务网络上项目。几年来,湖南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投入70亿元,对2100个基层社进行改造、扩建、提质,规范完善了8200多个基层网点,并统一悬挂了“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经过改造提升,全省已有30个县级供销合作社年购销额达10亿元以上。
二是围绕增强区域带动力上项目。近年来,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先后建立了8个农资配送中心、9个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极大地提高了连锁配送能力;新建了常德棉花物流中心、湘西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等一大批农产品物流项目,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收购储藏难题;新建了湘茶高科技园、食用菌产业科技园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带动了农民增收。
三是围绕盘活资产、提升形象上项目。省社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充分挖掘潜能,利用旧城改造、城市拓展等机会,改造办公设施、仓库、市场等50多处,实现资产盘活、形象提升。省社机关投资3亿余元建成了30层的湖南供销大厦,7个市州供销合作社和一些县级供销合作社也在当地市中心新建了办公大楼,供销合作社形象显著改善。此外,湖南洞庭物流公司将原仓库改扩建为岳阳城陵矶物流园,永州市社将原农资市场改扩建为永州市兴农物流中心,湘潭市社改扩建朝阳农贸市场,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
四是围绕打造龙头企业上项目。五年来,省社不断提升供销合作社发展水平,打造出一批龙头企业是关键。全系统围绕省直单位主营业务,上了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功能强的大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省茶业公司围绕原料基地、加工厂和专卖店开展项目建设,兴建基地69个,在全国开设品牌连锁专卖店600余家,投资2亿元建起了湘茶高科技产业园,投资1.1亿元打造了益阳茶厂黑茶精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河西茶业走廊建设已完成前期工作,白沙溪茶厂黑茶清洁化生产线扩建项目正进行拆迁、报建工作。2009年,省银华棉麻公司常德物流基地建成,当年收储棉花5万吨,较好地解决了湖南棉农卖棉难的问题,及时帮助政府分忧,被时任省长周强称赞为“御林军”,并给予棉麻公司2000万元收储补贴。目前,省社直属龙头企业确定的网上供销社电子商务工程项目、湖南新供销三湘电器物流配送中心项目、湖南三环物流中心项目、湖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园项目、湘合作再生资源工业园等十多个重大项目,有的已经竣工,有的正在建设,有力助推省社直属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为搞好项目建设,省社成立了项目建设办公室,专门研究国家和省里的政策,结合政策扶持重点和供销合作社实际推出项目。省社负责人还分别联系对口部门,及时了解省直各部门政策资金动向,做到提前准备。尤其是项目建设效果好,得到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目前,省发改委将全省供销合作社85个项目定为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发展专业合作社 完善基层服务体系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刘玲玲
近年来,重庆市社按照市委书记薄熙来提出的“供销合作社要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得远、卖个好价钱”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完善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实现“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将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基层组织。顺应农村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和现代农业加速推进的新形势,重庆市社以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为重要途径,重构供销合作社基层服务组织体系,闯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截至2010年底,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专业合作社8232个,覆盖全市全部乡镇和95%的行政村,发展数量占全社会80%以上。经过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改造和重建了基层服务组织。截至2010年底,250个专业合作社替代原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行使起基层供销合作社职能,专业合作社社员总数与传统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员数量比例为6∶1。专业合作社处于为农服务的第一线,成为供销合作社增强与农民联系、体现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开展为农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全市基本上构建起“区县供销合作社+基层社+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农户”的新型服务组织体系。
二是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依托当地主导产业,以经营设施、场地、资金等允许的出资方式,与农民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直接出资,与农民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合作社职工及农产品经纪人、产销大户,带动当地农民共同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共同致富。
此外,为适应农业规模经营趋势,市社着力扩大专业合作社规模,引导专业合作社联合,全市入社农户1000户以上的专业合作社457个,2000户以上的75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30个。
三是注重质量建设,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重庆市供销合作社引导专业合作社在生产经营方面实行统一标准。着力推行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质量认证、品牌营销三项措施,从2009年开始,市社每年拿出50万-100万元的资金对品牌建设给予补助奖励。目前,全市8232个专业合作社中,有400个纳入全国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注册商标860个、地理标志18个。
四是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的经济联系,实现双方共同发展。在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既注重搭建平台,为系统内外的专业合作社服务,又注重加强专业合作社同供销合作社的经济联系。目前,2577个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建立起资本联结、产品营销关系,占系统专业合作社的31.3%。
2010年市社投入10多亿元建设了重庆农产品集团公司,公司已与486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营销合作关系,与4个区县合作建设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对有一定实力的专业合作社,市社利用资金优势,在加工、储藏等环节入股,建立加工厂房、冷冻库,使其既同供销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又促使其向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拓空间 提服务 增强城市供销社活力
沈阳市供销合作社监事会主任 王兴国
沈阳市供销合作社针对中心城市快速扩张中对供销合作社发展空间不断挤压的挑战,结合自身实际,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坚持把做强传统业务、发展新兴服务业、进军涉农产业作为主攻方略,通过做大“龙头”、项目带动、品牌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层次,增强发展活力。
一是狠抓“龙头”项目,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沈阳果品市场是沈阳最大的果品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这几年沈阳市社共投资2000多万元对市场进行了改造升级,并通过招商引资,于去年12月3日与香港地利集团正式签约,共同将市场改造升级为辐射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从去年下半年起,市社对沈阳金秋实炊具城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目前,一期工程已经结束,二期工程今年4月份开始,10月1日前结束。届时,炊具城市场经营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成为沈阳高档炊具专业批发市场。目前市社还在积极筹建供销产业园项目。拟在沈北新区二、三环之间征地500亩,建设沈阳供销产业园。
二是发挥品牌优势,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近年来,市社通过主打“秋实”、“玫瑰”两个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层次和水平。
目前,沈阳玫瑰物业管理公司已经建立起了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的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去年,玫瑰物业所服务管理的楼寓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实现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成为全国非住宅管理最大的物业公司。2009年,市社投资组建了沈阳玫瑰农产品物流有限公司。目前,玫瑰物流配送公司的配送服务业务不断扩大, 2010年,所服务的客户已达130多家,实现销售近3500万元。
2009年底,市社与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咨询公司——辽宁中旭智业有限公司、日本专业咨询机构——日本龙高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了沈阳秋实中旭咨询有限公司,咨询公司借助辽宁省政府、国内外咨询机构专家学者资源,面向政府机构、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事企业、农合组织等,开展政策研究、项目可行性论证、市场调整、技术引进、项目申报等咨询中介服务。公司成立一年的时间里,为全系统完成各类咨询服务项目50多个,其中申报项目27个,共取得项目补助资金近2500万元。
三是坚持以城带乡,进军涉农产业。为解决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问题,市社搭建沈阳市“新网工程”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了优质农产品直销连锁店,采取自建、联建或加盟等办法,把优质农副产品直销店项目做大做强,成为地产农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
沈阳市秋实种苗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蔬菜种苗销售、先进的技术指导、快捷的信息导向,带动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四是积极争取政策,为供销合作社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国务院40号文件下发后,市社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支持,去年11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在维护供销合作社权益,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涉及化肥储备、“新网工程”建设、市场建设、农合联活动等领域的1000余万元扶持资金已明确列入市财政2011年预算。发改委、服务业委、农委、经信委、科委等部门也表示在管理的专项范围,对供销合作社项目给予支持。
加速推进发达地区基层社改革发展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主任 李朝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水平80.3%,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面对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处于服务“三农”前沿阵地的珠三角地区基层供销合作社一度遭遇严峻挑战。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带领珠三角地区基层供销合作社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大刀阔斧改革体制机制,闯出了一条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加快推进自身改革发展的特色之路。
一是更新思想观念,建立工作机制。2008年,省供销合作社确立了“立足三农、服务城乡,担当责任、防范风险,正本清源、企业为重,联合发展、共享利益”的工作思路,引导全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供销合作社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服务传统“三农”转变到为“三农”、为城乡居民、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上来;从固守传统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转变到运用现代管理手段、创新体制机制上来;从主营传统经营业务转变到开展多元经营服务、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上来。
二是适应市场要求,改革体制机制。佛山市乐从基层社在对资产评估、明晰产权基础上,实行全员持股,并吸纳农民社员入股,组建供销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业、工业、商贸流通业、旅游酒店业、房地产业、投资担保业六大行业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东莞市虎门基层社通过推行用人、薪酬、投资、管理等多项制度改革,与系统外企业、村集体乃至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多种形式合作,并在单一项目中适当引入股份制激励等多种形式,基层社生机活力日益显现,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以撤镇设街为契机,实施“一区一社”管理,通过对管辖的9个基层社的资产、业务、债权、债务以及人员实行统一经营管理,将人、财、物进行优化整合,按专业分工、集中管理构建起一套新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运营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满足居民需求,拓宽服务范围。惠州市梁化基层社通过创办田头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客户引到田间地头,切实提高农民议价能力。广州市白云区农欣草菇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家乐福、易初莲花、好又多等大型超市建立合作关系,构建农产品进城入市的便捷通道,解决了农民卖难问题。同时,基层社向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以基层社为载体,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和自办经营性服务双结合,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街道社区,基本覆盖全区18个镇(街),还开拓了代办记账、代理牌照、职业介绍、教育培训、居家养老等业务。近三年来,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600家,举办各类培训152期。
五是运用现代管理手段,转变经营方式。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对全市基层社实行品牌资源整合,做到统一品牌提高了供销合作社品牌的知名度。佛山市乐从基层社顺客隆超市打造电子商务平台,开通超市网上商城,开启了全新的销售渠道。东莞市虎门基层社粤华家电公司以代理经营业务为突破口,销售网络遍布东莞、惠州和河源等地区,并与国美、苏宁、永乐等家电连锁大卖场以及400多家渠道分销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办好联系点创出新特色
中共湖北荆门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胡道银
2009年4月,湖北荆门供销合作社被确定为全国总社首家改革发展联系点,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实力、服务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2010年全市政风行风评议,市供销合作社在25个市级社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排名第二。
一是党政重视、多方支持,供销合作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荆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联系点工作,多次专题研究供销合作社工作,建立“新网工程”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做到将供销合作社工作“三同”、“三纳入”,即将供销合作社工作与“三农”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将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工作范畴,纳入全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点工作,纳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是争创特色,打造优势,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快。荆门市供销合作社成为总社改革发展联系点后,荆门市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做到抓龙头企业和基层社发展,带动县域网络建设,加强系统上下联合与合作,促进区域连片发展。2010年,全市供销合作社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攀升,实现商品购销总额70.7亿元,利税总额283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19.6%,新增就业岗位7000余个。
三是建好项目,增强网络辐射能力。面对新一轮发展,市委、市政府着力支持供销合作社打造“一岛”、“一园”、“一网”。“一岛”,即加快以东方百货、金城集团为核心的荆门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岛”建设,总投资8亿元,新增营业面积3万平方米,打造鄂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商贸、娱乐、休闲中心。“一园”,即打造荆门市供销合作社物流产业园,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藏、配送中心,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加工利用中心和棉花仓储物流中心。“一网”,即加快“新网工程”建设,以城带乡,扩大市场占有率、商品配送率和网点覆盖率。2011年,荆门市将支持东方百货与省社新合作进行合作,将其打造成为全省的龙头,发展成为跨区域的企业集团,支持其新征100亩土地,将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入配送中心,并在东宝区建设300亩的同超市对接的农产品生产基地。
2010年以来,荆门市政府提出加快发展集村务、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村综合服务社,并将其列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明确由供销合作社承办,市委组织部、农办、民政、工商等17 个部门参办,从用地、信贷、规划、证照办理、税费和发展项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整合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提供其它农村市场主体覆盖不到、农民群众又迫切需要的经营性、公益性服务,在搞活农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813家,覆盖全市58%的行政村,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777人,经营品种11580个,年销售额5亿多元。
荆门市社通过开放办社,多措并举,推进基层社的组织创新、经营创新和服务创新,改造重组了近40家基层社,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网络建设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