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总社五界二次理事会议代表访谈


  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焦锦淼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   院长张卫明
  湖北荆门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罗清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   供销合作社主任唐耀桂
  辽宁省辽中县老观坨供销综合   服务社主任李凤宽

  众星聚合比月亮耀眼

   2010年,经过整合后河南丰合集团销售额达到320亿,利润有3个亿,与三年前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的数据不仅完成了河南省供销合作社的蜕变,也成就了河南省流通行业最大的销售航母的诞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主任焦锦淼的话说,是得益于“我们将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满天‘繁星’整合成一个发光的‘月亮’,我们用一条线将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穿了起来。”

  2008年起,河南省供销合作社从省社本级开始着手将所属的优质企业整合成河南丰合集团。“作为一个企业,丰合集团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必须是优质资产才能被整合进丰合集团,这样才能保证集团的效益。经过筛选,省社本级的22家企业中,有14家被吸纳进集团旗下”,焦锦淼说,“整合后的丰合集团就成为穿起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一条线”。

  焦锦淼介绍说:“河南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有3800多家企业,但是大多是小而散的企业,相互之间没有联结起来,抗风险能力很差,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决定要联合起来,打造这样一个流通航母。都说供销合作社有不少的资产,很多的企业,但是如果不联合起来就永远也做不大,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分级管理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彼此之间的联合,经过探索,我们决定要走出一条真正的联合之路,从资产联合开始,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类似于今天的移动或联通。”

  运用这样的思路,丰合集团不仅盘活了省社本级的资产,也带动了市、县级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河南全省有郑州、南阳、洛阳、信阳等7个市的供销合作社及7个县的供销合作社以现金及优质企业资产入股的形式进入丰合集团,在当地成立丰合集团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实现了集团对旗下所有公司人、财、物的统一管理。目前丰合集团的经营业务涉及农资、日用消费品、国内外贸易、物业管理、电子商务、房地产等多个产业。焦锦淼介绍,“丰合集团旗下已经有子公司实现了上市,2011年还将会有5个公司陆续上市,这些都为丰合集团的上市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铺垫,我们计划集团在2013年上市,而到时预计销售规模将会达到800亿-1000亿元。”

(米雅娜)


  科研院所发展占尽好时机

  总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院长张卫明早在1987年就已经进入供销合作社系统科研院所工作,在这名供销合作社系统“老兵”的记忆中,如今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领导对科研院所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张卫明回忆说,供销合作社的科研院所大部分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建立的,由于当时的客观环境所限,这些院所大都是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所以在90年代改革浪潮袭来的时候,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发展都遇到极大困难,面临生存危机。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国总社的指导下,科研院所发力革新,特别是经过“十五”、“十一五”规划的跨越式发展,科研院所在为农服务和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这次总社专门举行了直属科研院所院(所)长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签字仪式,说明了总社领导对我们的重视,令我们所有科研院所的干部职工感到兴奋和激动,科研院所未来五年发展的机遇到来了。”张卫明兴奋地说。

  张卫明表示,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为“三农”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化、确保农业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承担的任务更重,这些任务的实现,都需要科技的支撑,因此也给科研院所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和舞台。尽管有些目标的实现还存有难度,但张卫明对实现这一目标充满信心。“信心来源于科研院所的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张卫明说。“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科技发展增加了投入,供销合作社所从事的各行各业以及为“三农”服务的领域对科研院所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发展占尽天时;同时,各院所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实力,建立了一些示范县,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与各地供销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也不断加强,一批惠农项目的签订使自己的发展占尽了地利;从总社领导、各部局到众多兄弟单位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也给科研院所提供了一个“人和”的发展氛围。

  “我们的发展与自己相比进步很快,但是与其他兄弟院所和现实的要求相比,还是差距很大。”张卫明谦虚地说,“这次与总社签订目标责任书,从经济、科技、为农服务等方面对科研院所的综合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指标,这些目标如果顺利实现,对科研院所的做大、做强很有必要。如果目标不能实现,则有可能在同行里处于被动的地位。”张卫明表示,虽然在这些经济指标面前感到很大压力,但是他相信,大家会化压力为动力,争取各项任务如期完成。

(贾丽君)


  努力打造商贸流通旗舰

  2010年圣诞节,湖北省荆门市最大的两家商场联合实现了突破亿元的日销售额,这个数字的创造者是荆门市供销合作社的两家龙头企业——东方百货和金城集团。荆门市供销合作社主任罗清平自豪地说:“荆门的城市商业就是我们供销合作社的商业。” 

  1980年,刚满21岁就进入荆门市供销合作社的罗清平是不折不扣的“老供销”了,如今年过半百的他比以往干劲更足。2010年,在荆门市“政风、行风评议”中,市供销合作社在参评的25个社会和经济管理部门中排名第二,甚至超过财政局、农业局、粮食局、商业局、发改委等部门的得分,“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罗清平感慨良多,“我们的成绩和发展,得力于上面扶持,还有自己发奋努力。”

  2009年2月,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成玉到荆门市社视察,看到东方百货、金城集团红火的大卖场、先进的商品物流配送中心以及乡镇直营店、社区便民店后非常高兴,鼓励他们抓住机遇好好干。不久,荆门市委、市政府给全国总社写报告,申请将荆门市供销合作社作为总社改革发展联系点,并呈上已制定好的工作方案。4月,总社决定将荆门市社作为总社第一家改革发展联系点。

  联系点的确立,给荆门市社吹来“借力春风”,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扶持、业务准入、项目建设、企业解困等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供销合作社彻底摆脱了边缘化的处境,被纳入了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成为全市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 罗清平说。

  罗清平详细介绍了已被市政府列入“十二五”规划的“一岛”、“一园”、“一网”建设项目:“一岛”,就是加快以东方百货、金城集团为核心的荆门中心城区“核心商业岛”建设,使其服务功能拓展完善;“一园”是打造供销合作社物流加工产业园,市社投资20亿元建设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产品收购、加工、储藏、配送中心,废旧物资回收、拆解和加工利用中心,化工产品交易和棉花仓储物流中心;“一网”,即加快“新网工程”建设,以城带乡,扩大市场占有率、商品配送率和网点覆盖率。

  “已经建成和正在扩建的大项目、大投资使我们市社的社会地位、知名度比以往都高了,但我们不满足于这些,因为全市300万人口中有183万农业人口,我们的目标是推动区域平衡发展。”罗清平解释说,“平衡是指市社龙头企业和基层便民店的上下平衡,还有‘新网工程’四大网络之间的平衡发展。”谈到市社肩负的以城带乡重任,罗清平信心满满:“我们有带动力、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可以开展连锁经营,把触角层层往下伸。我们还要着力改造基层社,利用好这块组织阵地,把乡镇级、村级社联结起来。”

  “做荆门的城市名片,成为中心城区和县市城区商贸流通的旗舰、乡村流通的主导,这是市委、市政府对我们工作的定位和寄望,也是我们市社服务‘三农’、统筹城乡的份内事。”罗清平说。

(雷萌)


  资金不再是发展的瓶颈

  当很多地方的发展在为资金所困扰的时候,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唐耀桂却自信满满地说:“现在资金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找上门来的资金有很多。”能说出这样的话,得益于临桂县社一笔资产的成功盘活。

  在林桂县即将矗立起一栋30多层的高楼,这栋高楼在近期内将会成为桂林市第一高楼。大楼所在的地方,曾经是供销合作社的破旧平房,高楼的崛起不仅将彻底改变临桂县供销合作社的形象,也成为唐耀桂豪言壮语的理由和支撑。

  “在这之前,我们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资金,农资、日用消费品、农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网络我们一直在努力建设,但是网络可以改造原来的旧房子,建设支撑网络的骨架——配送中心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的,没有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网络的发展始终是不完善的。我们想去贷款,没有银行敢贷给我们,因为没有有价值的抵押物。因此,在逐步的摸索中,我总结出,要发展必须先从盘活资产开始,等自己壮大了再去说健全网络,服务社会的事。”唐耀桂说。

  2008年临桂县供销合作社开始吸收社会资金2亿多元,将其位于市中心的一排破旧的平房拆除,规划建立起了这栋综合性大楼。大楼正式竣工后,底下3层将全部归属供销合作社所有,随着桂林市中心向临桂县的转移,这3层楼被规划为一个现代化综合性商场,2011年底可以正常营业,上面的楼层则按照销售额临桂县社能获得分成。

  “这笔资产的成功盘活对临桂县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意义非常大,我们常常说,没有这栋楼,供销合作社就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它不只是带来社有资产的大幅增值,更重要的是为网络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有了这栋楼房,银行现在都愿意贷款给我们,它的销售收入也确实壮大了我们的经济实力。很多社会资金都主动找上门来要求合作,资金已经不是我们发展的瓶颈了。”

  充裕的资金引领和撬动着临桂县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在其下一步的规划中,原来的1万平米的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将会扩建到2万平方米,原来1000平方米的烟花爆竹仓库也将会扩展到2400平方米。一个投资1000万元的桂北最大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一个投资3个亿的现代化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也已经列入临桂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的议程。

(米雅娜)


  综合服务社为农民实实在在谋利益

  “这次来参加会议的基层社代表好像不多!”辽宁省辽中县老观坨供销综合服务社主任李凤宽是个直爽的东北人,刚与记者见面就流露出自己作为基层社农民致富领路人的自豪感。李凤宽说,作为一个基层供销合作社主任,他一直认为,供销合作社就是为农服务的组织,如果带头人不想方设法为农民谋利益,不能真正解决一些“政府看不到、群众受不了”的实际困难,不仅辜负了乡亲们的信任,自己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

  1998年,老观坨供销综合服务社亏损累计达到388万元,李凤宽临危受命,不顾家人的反对,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上任后他实行改组,启用能人,开展农产品收购,对18个村级服务网点进行升级改造,建立起榨油厂、玉米加工厂,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13年过去了,他凭借着为农奉献的一腔热血,不仅清偿了所有欠款,还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如今,老观坨供销综合服务社下设甜玉米协会、蔬菜协会、黄豆协会3个协会和1家蔬菜合作社, 固定资产从20万元增加到500万元,入社农户500多户,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每年助农增收逾百万元。

  “我们现在不仅被辽宁省农科院定为新高品种推广示范基地,被总社定为全国先进专业合作社,我们还拥有占地3000亩的国家级农业开发项目。”李凤宽说。

  为了切实为农民服务,李凤宽想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他在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民请专家做技术培训与指导;每年开展“扶贫帮困”,选定20家农户为其免费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助其3年脱贫;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312人;农闲时为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为农民建立了文化广场、图书室、棋牌室,完全免费对农民开放;他还聘请律师,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纠纷。

  新的一年,李凤宽决定启动一个新项目——引种山野菜,为农民创收。“现在农民和我的关系就像是钢筋和混凝土,已经牢牢拴在一起了。”如果说当初李凤宽接任主任一职时是为自我价值的实现,那现如今,他已将自身命运和服务社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辽宁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认定李凤宽的综合服务社是“一个可以推广的、一个可以信得过的、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合作社”。李凤宽自豪地说:“我们的经验不是吹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欢迎到我们这里参观考察,一起为农民想更多致富的路子!”

(王蕾)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