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1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凝聚文化内涵 一路高歌猛进
——安徽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纪实
杜弘林

  在安徽淮南通商农村合作银行的企业宣传册上,“通商”二字的含义被解释为“通天下广路、商兴业大计”,大气;翻开扉页,是淮南通商银行的服务理念——“与您更近、和您更亲”,质朴;再看其企业价值观——“责任、稳健、团队、和谐”,稳重。

  大路朝天,高歌猛进。自2009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通商银行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内涵为支撑,用跨越式的步伐,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发展——不给自己留余地

  对一个企业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面对着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式,淮南通商银行行长王智刚谈及发展问题,只干脆利落地摆出八个字:“统一思想,不留余地”。

  作为一家地方性金融机构,淮南通商银行秉承传统,扎根本土,服务地方,明晰了市场定位,业务快速发展,市场份额迅速提升,在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自身效益和社会效应。

  银行与企业,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重要密切合作伙伴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融资一直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一个瓶颈。作为地方性合作银行,该行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找准市场定位,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己任,突出自身特色,经营策略更加贴进实际,积极构架融资金桥。由淮南市政府主办的“淮南银企对接周活动”在通商银行举行,数百名企业家涌入通商银行金融服务大厅,与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对接交流。淮南通商银行以此为契机,在充分了解真实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的基础上,设身处地为其设计产品和服务,经营机制灵活,重点支持了安徽益益乳业、东芝堂药业、国奥体育用品等一批管理科学、信誉度高、有发展前景的优秀中小企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吸纳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基于此,截至2010年10月末,淮南通商银行存款增量份额在整个淮南市占比达12%。基于此,在今年的增资扩股中,尽依靠口头传播就登记了4个多亿,出现了一股难求的局面。

  和谐——勇担责任展魅力

  在自身经营获得发展的同时,为了回报社会,展现社会进步和人文关怀,体现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和责任心,淮南通商银行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份责任存在于日常的业务往来中、公益事业中、也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中。这份责任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董事长方道义的一句经典致辞:真诚地感谢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与我们荣辱与共的客户,是你们的真诚与厚爱,使我们的事业有了汩汩奔涌的源泉,为我们前进提供了用不枯竭的动力。这份责任被行长王智刚概括成一句话:我们是诚信的银行,我们不仅锦上添花,我们还雪中送炭。

  2009年,淮南通商银行自募资金创立了“通商银行淮南高校助学励志爱心协会”,重点救助在淮南五所高校特别困难家庭、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2009至2010年已向127名大学生发放助学金共计29.3万元。

  “我们的爱心基金帮助了70多位大学生进行勤工俭学。其中,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但是,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大学生也受到了感召,自觉自愿地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 一直全程负责爱心协会工作的吴龙宝介绍道。“现在,这些在校的或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们一到逢年过节还会给我发祝福短信,真的让人感觉很温暖。” 

  在勇于承担外部社会责任的同时,淮南通商银行还一直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员工关系,创新和升华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文化和管理体制。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让员工同企业的兴衰荣辱联系起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上来,使“行兴我荣,行衰我耻”不再流于口号和形式,使共同为农村合作金融事业的目标而奋斗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

  大力倡导公正、公平的理念,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员工的劳动得到认可,付出得到回报;勇于开拓,勤奋付出的大部分员工收入得到兑现;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个人收入超过了董事长、行长。合理的分配机制,迅速提升了经营业绩,从而促进了市场份额的快速扩大,这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物质基础之一;加强后备人才和建设,打造学习型银行,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利用本行网站、自办报纸搭建传递改革信息、发展成果、合规文化、抒发情感的平台,以此历练员工队伍,这是构建和谐员工关系的精神基础之二。二者合一增强了员工的时代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激发了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热忱,为合作金融事业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

  国奥体育用品是淮南通商银行的忠实客户,也是优质客户,其董事长赵XX说:“通商银行从上到下,就一条心,一条线。” 一条心、一条线的淮南通商银行在未来的发展征程中将正视风险,审时度势,继续秉承立行宗旨,百折不挠,开拓奋进,努力把淮南通商银行打造成为现代一流金融企业,实现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