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11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达到5.1%,创近年新高,而农副产品涨价“贡献”了74%,其中蔬菜价格涨了31%!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平抑物价的诸多措施中,“农超对接”因平抑农副产品价格的效果显著而受到上上下下的重视。那么,“农超对接”的魅力何在?供销合作社在“农超对接”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它与“新网工程”中“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有什么关系?“农超对接”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为了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本报特组织了“供销合作社与‘农超对接’”系列述评,以期引起系统内外读者和有关方面对这个问题的关注。系列述评结束后,我们还将组织研讨,以进一步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12月19日,周日。
按贵阳市民的经验,周末早上一般是不堵车的,可这天文昌南路堵车了。原来附近家乐福文昌店的开业,引来大批市民光顾。在家乐福超市生鲜区,堆满大白菜的摊点,价格牌很醒目:0.25元500克,农民直供,原产地贵州。据了解,在当地农贸市场,大白菜目前的价格在一斤1元左右。实现了“农超对接”的白菜,价格仅为农贸市场的四分之一。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华南区总裁董仕帆说:“让农田和超市实现无缝对接,是家乐福追求的目标。”据悉,目前家乐福在国内开了170家超市,农超对接的比例超过了50%。(2010年12月20日《贵州都市报》)
其实,“农超对接”这种农产品流通方式,几年前就在我国一些地方实行了,现在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今年入冬以来,它再度引起全国上下关注,各种媒体争相评说,“农超对接”又成了一个热点话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答案似乎是非常简单:自今年秋天以来,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对国计民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今年入冬以来,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并推动11月份全国CPI上涨幅度达到5.1%,创造了近年的新高。这些反映出我们的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还存在很多欠缺,暴露出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当前国家有关部门及各地出台的平抑物价的措施里,“农超对接”的作用非常突出,不少超市菜价明显地低于当地农贸市场菜价。两相对比,发人深省。所以,回答上述问题就不宜太简单化。“农超对接”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
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多种原因,平抑物价也有不同办法。如生产成本上升,肥料等农资涨价,建大棚的建材涨价,菜价就得涨。对这类涨价,国家不能硬性压制,不然就打击了生产,后果更加严重。涨价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法规不健全,管理有漏洞,使得有些人乘机炒作,或囤积商品,或串通涨价。这类涨价,既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对生产无利,国家必须出手干预。造成涨价的再一个原因是流通成本上升,如高速路、国道、省道上层层设卡收费,管理上巧立名目乱收费、高收费,还有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造成流通成本上升。此番农产品涨价中,这种因素较为突出。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说:“按照一般果蔬销售流程,从农民经纪人、批发商、供应商,最后到超市物流采购,通常要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各类中间商的存在,使得最后的成本至少上升5%—10%。而通过直采模式,农产品直接从基地到达超市卖场,原先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到农民和消费者身上。”据调查,连锁超市通过“农超对接”采购农产品,流通成本平均降低15%左右。这就是“农超对接”能够有效降低价格的原因。
另外,实行“农超对接”的超市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因此,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直接追溯到原产地,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
这就是“农超对接”的魅力所在。
在美国、西班牙、法国等一些国家,“农超对接”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这些国家超市里70%—80%的农产品是直接从农民地里采摘的。在我国,“农超对接”是随着大型连锁超市的兴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而从国外学来的流通形式。2008年12月,商务部、农业部决定开始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并确定山东家家悦超市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为第一批国家“农超对接”试点企业。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开展“农超对接”,中央财政安排4亿元资金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鼓励连锁超市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6.8亿元资金支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在8省市31个市县继续推进“农超对接”等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据专家调查,通过推动“农超对接”,目前我国农产品经超市销售的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5%提高到20%,大中型超市生鲜农产品直供直销比重达30%。
搞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农民个人还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必须走向市场,由市场决定农产品价格,流通的作用凸现出来了。农产品流通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的生产、采购、调运、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和方面,其中生产和销售环节是关键。据有关权威部门的计算,现在,流通成本已占蔬菜价格的1/2以上,而生产者并没有从高菜价中得多少实惠。流通渠道不畅,还造成不少地方出现“货到地头死”的情况。例如,在当前国家及各地有关部门千方百计降低农副产品价格的情况下,在四川、湖北、广西、云南等许多地方,却因物流阻塞出现了农民“卖菜难”的状况,菜价屡创新低却无人收购,许多蔬菜烂在地里无人问津。
在这种大背景下,“农超对接”所遵循的“减环节、降成本”的经营理念,自然吸引人们的目光。“农超对接”本着这样的理念,有效地把生产与销售两大环节“对接”起来,实现市场有效引导生产,生产直接面向市场,并通过采购、调运、加工、存储等手段,在时间、空间、品种等方面有效调整农产品的状态,使之更适合市场需要,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进而为稳定经济全局奠定基础。可以说,“农超对接”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示范形式和重要的推进思路。
让人感到高兴的不只是降低了菜价,还有“农超对接”所体现的经营理念、“减环节、降成本”的追求,已为各地政府、市场管理者及商家所接受。各地都在减少流通环节、实行产销对接上下功夫、做实事。如不少城市又重新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并促使城市超市或其他形式的菜市场与近郊的“菜园子”直接对接,再加上与“客菜”对接,有效保证了蔬菜供应。上海积极探索“产销直供”模式,使得近一半郊菜实现了产销直通,既防“菜贵伤民”,也防“菜贱伤农”;北京实行“场店对接”,强化农产品批发市场与社区菜市场对接,优化了流通渠道,降低了流通成本,进一步稳定了菜价。
“农超对接”的实践还告诉我们,要做好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除了商业、物流这些领域的改革外,生产方面即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业应当进行改革:农业要加快发展产业化经营,农民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当前“农超对接”试点和推广的过程中,主管部门对加盟“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很高的资质要求。如: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的设立和登记条件,并依法注册半年以上;社员在100个以上,有规范的章程、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监督机制、独立的会计核算;有符合对接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需求的基本生产能力和规模等。这显然是按照超市对农产品经营的要求,来确定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入围标准”的。对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来说,达标并对接超市,本身是一个组织规范化、经营规模化、产品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过程。通过与超市对接,可以在更高层次上获得制胜市场的素质和实力,所以,“农超对接”是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据介绍,截至目前,实施“农超对接”的205个试点项目共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建设冷链系统145个,配送中心91个,快速检测系统190个,申请农产品品牌598个,申请农产品认证987项,试点企业年农产品直采金额达211亿元。“农超对接”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加盟“农超对接”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在当前推动“农超对接”以及调控农产品价格工作中,作为农产品流通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责无旁贷。也可以说,这是供销合作社推动“新网工程”建设,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顺势而上,构建供销新格局,创造发展新业绩,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