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1/3多。
15年,新疆轧花能力现已达到450万吨,增长了4倍多。
15年,新疆棉花储备能力由10.4万吨提高至96万吨。
15年,新疆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达到89家,纺纱能力约400万锭,年产棉纱近40万吨。
新疆是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站在“十二五”的门槛,回首从“九五”到“十一五”我国启动新疆棉花基地建设的这些成果,我们可以清晰意识到,新疆棉花基地建设是我国棉花产业健康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1995年9月,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我参与了赴新疆为期15天的棉花生产调研,历经喀什、阿克苏、吐鲁番、石河子等地州的数个产棉大县,行程3000多公里。回京即起草了《关于新疆“九五”期间棉花生产发展规划的调研报告》,经国务院领导批准后,国家启动了新疆棉花基地建设。时光荏苒,转眼15年。今年5月再赴新疆南疆调研,看到棉花基地成就斐然,然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问题也很严峻,从长远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新疆棉花基地及棉花产业。
回首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主要产棉区集中在冀鲁豫和长江流域,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到全国总量的80%以上。但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调整棉花收购政策,棉花病虫害较重,植棉比较利益下滑等,我国主产区棉花生产出现徘徊,产量波动频繁。在1985—1994年间,冀鲁豫3省的棉花产量在293万吨—200万吨间徘徊,最低年产量曾跌到126万吨。
而在冀鲁豫棉花生产下滑的同时,新疆棉花生产却异军突起。其面积、产量迅速增加,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225万亩和5.5万吨发展到1994年的1124.7万亩和88.2万吨,均占全国的20%,跃居全国首位。1995年初,新疆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设想。
为了保证国家掌握稳定的棉花资源,同时也考虑发挥地区优势,国务院在进行了充分酝酿和委派有关部委调研后,决定调整全国棉花生产布局,实施“棉花西移”战略,启动了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
到目前为止,新疆棉花基地是“九五”至“十一五”连续3个5年计划国家扶持的重点农业项目,是建国60年来国家对单一省区、单一农作物投资年限最长的一个项目。15年来,国家累计投入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25亿元,银行贷款及地方自筹资金78亿元,共新增耕地40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40万亩,新建及除险加固水库17座,打井5480眼,修建防渗渠系6万公里,为提升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
纵观新疆棉花基地15年建设历程,成就巨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为我国棉纺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
15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由88万吨提高到300万吨,增加了2.4倍。“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100万亩以上,棉花产量保持在250—300万吨。新疆棉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保持国内棉花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
——依靠科技,提高棉花单产、品质。
一是解决了新疆棉花糖分高的问题。二是推广矮密早栽培、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十一五”前4年,新疆棉花单产比1995年增长26%以上,2009年已达到119公斤,比1995年增长33%,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平均单产35公斤。
——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棉田高效节水示范面积达到225万亩,棉田年节水15.8亿立方米,有效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水肥的科学合理配置,从而推动了新疆农业高效节水进程。二是推广机械化采棉技术,目前机采棉面积已达到174万亩,机收率已达23%,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棉花初加工和储运能力。
一是轧花能力大幅度提高。新疆轧花能力现已达到450万吨,增长了4倍多。二是通过轧花企业技术改造,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全区90%以上的加工企业完成了生产线更新改造,并更换了棉花打包设备。同时,新改扩建棉花纤维公证检验机构,提高了棉花纤维检验的权威性和公信度。三是棉花储备能力明显增强。新疆已建成棉花中转库13个和12万平方米的库房,储备能力由1995年的10.4万吨提高至96万吨,已占全部棉花产量的38%。还解决了棉花运距长、中转多,大量棉花露天存放、霉烂降质、损失大等问题。现在南疆已形成了沿巴楚、阿克苏、库尔勒、吐鲁番的棉花运输走廊,年中转储运棉花近200万吨。
——促进了棉纺业的发展能力。
棉花产量的快速增长,吸引了内地企业来疆落户,带动了新疆棉纺能力的发展。2000年以后,新疆棉纺织业发展较快,规模以上棉纺织企业达到89家,纺纱能力约400万锭,纺纱产能居西部12省(区)之首,年产棉纱近40万吨。
综上可以看出,经过15年的努力,棉花已经成为新疆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原棉产值达到300亿元,占全疆种植业产值的65%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3;棉花收入占全区农民收入的35%,占南疆主产区农民收入的60%;棉花加工产值占全疆工业产值的60%—80%;全疆15%的财政收入、产棉县50%的财政收入来自棉花及其相关产业。
(作者系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