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喀左县社利用企业闲置资产挖潜增效
本报讯 (驻辽宁记者 任军 通讯员 杨光) 近年来,辽宁喀左县供销合作社在抓好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经营业务的同时,采取挖潜增效的办法,充分发挥所属企业闲置资产的作用,努力做到物尽其用。
为了充分发挥全系统所属企业的闲置资产作用,县社利用开放办社和广告招商形式,千方百计盘活企业资产。官大海、东哨供销合作社引入了2家民营企业,在闲置的院落内分别建起了养猪示范场,木业加工厂。入驻企业投产后,既增加了企业收入,又改善了企业形象。老爷庙供销合作社地处喀左县东部,1万多平米院落多年闲置,该社经过考察论证后,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资50万元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经过陆续投资改造,市场的软硬设施极大改善,受到农民和外地客商的好评,现在该市场的服务幅射能力达到5个乡(镇),先后与大庆、佳木斯、哈尔滨、赤峰、沈阳等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稳固的购销关系,年蔬菜批发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斤。
山西沁县县社“阳光”操作贫困职工低保
本报讯 近日,山西沁县供销合作社认真贯彻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加大对新申请享受低保的8户困难职工、下岗职工入户调查力度,严格审核,“阳光”操作。
针对供销合作社系统现状,沁县供销合作社成立了低保核查入户小组,继续对往年享受低保政策的80户160人进行入户调查,通过核算和了解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劳动力状况、伤病残疾和实际生活水平等情况,为应保尽保、分类施保提供真实而详尽的基础资料,对初审合格的,提请低保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该社监事会对入户核查工作进行了全程参与和监督,实行了“谁入户、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首问负责制,杜绝了隐匿、瞒报、虚报等情况的发生,确保每一户真正符合低保标准的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申建伟 李永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