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1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银行“贷”来“多赢效应”
福建省三明市农信社开展林业贷款纪实
蔡 靓

  “从林农到自己当老板,从公司注册资金只有30万元到50万元、再到300万元,发展到今天的800万元,多亏了农信社的资金支持。”十一月末的一天,站在自家工厂院子里摆得很整齐的几十堆杉木前,福建省沙县远通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远梓感慨道。

  2006年初,林农吴远梓以林权作为抵押,从福建省沙县农村信用联社青州信用社获得60万元的贷款,组建了远通木业有限公司,并挖到了成为企业主后的第一桶金。

  其后几年,董事长吴远梓的公司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成为注册资金800万、年产值3000余万的木材加工企业。“我们在原材料库存期最需要资金,农信社的林权抵押贷款审批链条短、速度快,总能为我们及时提供所需的流动资金,”他说。

  在福建省三明市,像吴远梓这样从农村信用社贷款发展林业的创业者还有很多。

  “自2005年推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以来,三明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此项贷款11.35亿元,目前林权抵押贷款余额6.08亿元,为林农、个体林业投资者和林业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明办事处主任陈志扬介绍道。

  “量身定做”产品

  “上半年雨季时,木材较少、较贵,所以我们一般在前一年冬季收购原材料做储备。将乐农信社针对木材加工企业的贷款品种很丰富,能够及时满足我们的信贷需求,9月底我们贷到了150万元的木材浮动抵押贷款,用于购买杉木。”将乐县最大的木制企业、福建省将乐大森林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文水说。

  柯文水所说的“木材浮动抵押贷款”是三明市将乐、宁化、建宁三县农村信用联社为解决木材加工企业因季节性库存原材料资金占用大的困难、推出的信贷产品,以企业库存原材料作为抵押物,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将乐县有近百家木制品加工企业,冬季储存的原材料库存量达近万立方米,面临很大的资金周转压力;同时,伐区林农年末林木生产基本完成,需结算整年的生产费用,也面临所生产的木材需出售变现来支付工资等生产费用难题。为此,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于2008年3月起推出了‘木材浮动抵押贷款’,以解决林企、林农的资金链循环问题。”将乐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余继生告诉记者。

  福建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明办事处主任陈志扬介绍,除此业务外,三明市农信社还针对广大林农、个体林业投资者和林业企业不同的资金需求特点,“量身定做”了林权证直接抵押贷款、林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等很多特色林业贷款品种。

  据了解,根据林农的信贷需求,沙县农村信用联社正尝试推出“林权二次抵押反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在信贷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我们创新推出这个信贷产品,原来已经在沙县农村信用社办理抵押登记的,其超出抵押范围且在抵押物价值范围内的价值,可以再次办理抵押登记,向担保公司提供抵押反担保,担保公司为其提供保证,从农信社获得贷款。”沙县农村信用联社主任钟先礼介绍道。

  实现“多方共赢”

  “林权抵押贷款为我们这些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乐县安仁乡村民肖荣寿说。

  近几年,通过将乐县联社林权抵押贷款的扶持,肖荣寿在将乐县及重庆丰都两地共收购林木山场达2万余亩,并成立了“将乐县森荣林场”,兴办松香和树脂生产,目前该企业已形成规模型的松脂采集基地,产品远销海外,总资产达到5000余万元。

  林权抵押贷款实现了以森林资源资产为抵押物的突破,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推动了木、竹、水煮笋等加工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木竹制品产业集聚,而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激发了农民投资造林积极性,造林育林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极大地活跃了林权转让市场,形成了良性循环,促进了林业产业化发展。

  而信贷支“林”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其社会效益也非常明显。“由于林木生产周期长的特点,人们不愿从事林业生产发展。林权抵押贷款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林权可以随时转让变现,缩短了林木收益期。从事林业生产的林农、林业企业迅速发展,带动了当地就业、再就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 陈志扬表示。

  林权抵押贷款的发放,也为农信社的资金找到了一条出路,激发了农信社金融创新服务意识,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截至2010年10月末,三明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59.14亿元,比年初增加35.16亿元,增长28.36%,存款占全市金融机构市场份额22.25%,比年初提升2.17个百分点,存款总量保持全市各家金融机构首位;各项贷款余额108.29亿元,比年初增加22.72亿元,增长26.55%,占全市金融机构市场份额16.13%,比年初提升0.77个百分点。今年前十个月,累计发放各项贷款87.6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1亿元,同比增长31.51%。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