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一块地,雇上一些农民为本单位、本企业、个人或自发性的组织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在国内许多地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出于对食品安全现状的忧虑,部分省级机关单位、大型国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或个人自发组织在城郊租上大小不等的土地,形成自供或特供食品基地。(据1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每当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就有不少人感慨(包括我在内),不如弄块田,自己种菜养鸡,吃起来也放心。当然了,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发发牢骚,说说罢了。毕竟城市里哪能找到空地,即便有几块闲地,也是被开发商圈起来准备盖楼用的。再者,工作那么忙,就算给你一块田,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伺候。因此,看到还真有公司、单位或个人租田种菜,少不得要欣羡一番。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自己种菜违背社会劳动分工原则,是一种倒退的选择。既不符合经济效率,也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但是,如果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则是一种无奈之下的抗争。食品安全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几乎每一样食品都已沦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为国人的心头大痛。可惹不起,还能躲不起吗?
只是,自己种菜养殖的品种数量都很有限,满足下日常时令需求还行,再多就办不到了。而且,对于需要深加工的食品,更是绝无可能,依然要去市场上购买消费。如此看来,自己种菜也只能躲过部分劫难,还是笼罩在食品安全危机的阴云下,时刻不得放心。再者,现在的土壤污染、水质污染也很厉害,很难说自己种的菜就一定安全。
因此,自己去种菜、养殖,可以视作民众无声的抗争,却无法推广开来,也不符合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要彻底免除国民对食品安全的恐惧心理,还是要建立起完善的食品监管体系,加大对生产、销售有毒食品行为的处罚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倾家荡产的后果,方能遏制泛滥成灾的食品安全危机。
事实上,我国在出口食品管理上,就做得非常好。统计显示,中国食品出口200余个国家和地区,自2005年开始,这些出口食品合格率已经连续4年超过99.8%。如此高的合格率,与对食品出口企业的严格监管、执行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分不开。如果将出口食品的标准和监管措施,也用于国内食品生产和销售之上,又何愁食品安全事件不会被遏制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