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入股、按股分红——2007年8月,江苏大丰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草庙镇沿河村正式成立,通过土地合作社这个载体,沿河村200多亩“土疙瘩”转了起来、活了起来,这种“靠地吃地、流转生财”的新办法让不少农民先富了起来。作为农村改革中的成功尝试,土地合作社的出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随后的3年里,土地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在大丰市农村涌现,截至今年9月底,大丰市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总量达到82个,农村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46万亩。这些土地合作社立足村情民情,发展各有特色,已成为当前大丰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帮手。11月中旬,笔者走访了该市部分镇村,探寻他们借助土地合作社,实现快速发展的“门道”所在。
用足政策 用活资源 土地产出金疙瘩
2007年,大丰市西团镇黄浦村部分农村能人有发展大棚的想法,却苦于没有成片的土地。高效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催生了该村农民土地合作社的诞生。作为新兴事物,村里大多数农民持观望态度,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也只有50亩。而如今,该村土地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000亩,3年时间,是什么原因促成如此大的转变?
“用足政策、用活资源”,黄浦村党总支书记施国林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近年来,大丰市委、市政府鼓励农民在高速沿线发展高效农业,而沿海高速公路恰巧贯穿黄浦村南北,村委会一班人从中看到了发展契机。经过积极争取,西团镇高效农业示范区落户在黄浦村,市镇两级发展高效农业的政策为该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有了政策鼓励,还需要百姓支持。村干部们挨家挨户给村民做思想工作、算经济账。3年来,老百姓每流转1亩土地就可以获得市镇两级补助1900元。村里还组织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到镇上企业或者种养大户那里打工。土地合作社不仅使流转土地的村民得到了实惠,也让当地的种养大户尝到了甜头,连片土地让规模种植、高效管理成为可能,大棚西瓜、大棚草莓的亩平效益都达七八千元以上。如今黄浦村的大棚蔬菜在全市已经小有名气。
能人带头 百姓相随 走上致富快车道
如果说,大丰市西团镇黄浦村及其土地合作社的发展占尽“地利”优势的话,那么草庙镇沿河村的发展,可以说是“人和”的结果。2007年,草庙镇原沿河村党支部书记施昌美学习外地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社的先进经验,与部分村民一起,成立了全市首家土地流转合作社。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1亩为1股,合作社将入股土地对外发包。在合作社的大力动员后,土地合作社首批流转了200多亩地。
成片土地有了,却很少有群众敢去投资和尝试高效种植。“能人”施昌美站了出来,他在土地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蚕桑合作社,并与其他5名社员一起主动将这200多亩土地承包下来种植桑树,发展蚕桑养殖。没有钱就到处借,行情不好时就咬牙坚持。今年蚕桑行情看涨,施昌美和社员们全年养殖蚕桑500张,产值达400万元。流转土地的农户除了每亩600元的保底费外,还拿到了近200元的二次分红。蚕桑生产旺季,100多名农户在蚕桑合作社打工,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酬劳。
百姓们得益于土地流转,更加支持土地流转,今年合作社又新增流转土地500亩。越来越多的当地农民学起施昌美,到土地合作社承包土地,发展大棚蔬菜、大棚水果等高效农业,走上了通往小康的快车道。
依托企业 做出特色 发展潜力无极限
土地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集中,为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证。而具体发展什么项目,各镇各村各社都有自己的打算。其中,大丰市三龙镇斗龙港村土地合作社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虾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江苏宝龙集团位于斗龙港村境内,拥有全国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加工基地。该村党委副书记韦龙群向笔者介绍,斗龙港村在高效农业规划过程中,定位十分明确,充分利用本村的区位优势和土地优势,服务大企业谋求大发展。2007年,该村土地合作社从群众手中流转出1000亩土地,直接与宝龙集团实现对接;2008年,该村新增流转土地1000亩,实施稻虾轮作模式,推广小龙虾养殖,助推宝龙集团扩大生产规模。
“企业发展,我也受益”,虽然不是企业员工,当地村民却有着与企业同生共荣的想法。2007年村民将土地“出租”给宝龙集团,租期为3年,到今年期满。不久前,村民们通过土地合作社,继续与宝龙集团签订了“租田”合同,继续扩大养殖小龙虾规模,这次的期限是6年。企业发展前景广阔,百姓获益后信心倍增。该村土地合作社瞄准大企业,做大特色产业,给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今年以来,该村又有2000亩土地正在流转之中。如今的斗龙港村,小龙虾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