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美食众多,最为著名的“文公菜”、“岚谷熏鹅”等,有口皆碑,广为人知;甚至连扩张到武夷的建瓯光饼,也有北方游客恋恋不舍地名之为“中国匹萨”。
但最应值得人们称颂的武夷茶宴,却鲜见报端,虽然,武夷酒家善茶宴者颇众;虽然,也有媒体曾疾声为武夷茶宴之美而呼喊。可那声音,看来是湮没于烈酒滔滔、红酒酽酽之前,难道,是“无酒不成宴”的习惯使然么?
暮春,我抵达武夷山,却为一次茶宴所惊艳、折服。今春姗姗来迟,倒春寒令岩茶也迟迟才萌芽,而正是这样,才让我在寒意中品到了一份惊喜:“踏雪寻春”——洁白的一大盆蒸鸡蛋花,颤巍巍的令人喜爱,嫩生生、香气扑鼻,而最夺人眼目的,是若干翠绿鲜亮的茶叶,昂首挺立其间——犹如雪原冒尖的绿草嫩芽,毛茸茸的,生机盎然!
主人笑盈盈,举起荡漾一山春色的茶杯:“来,新茶迎客,以茶为酒!”
品一口茶,细腻、圆润、芬芳而醇厚,满口生津,仿佛迎面扑来一席春风——这是今年刚刚出产的春茶啊!我不由瞥一眼桌上:青瓷冷菜小碟,是春笋、豆干、拌蕨菜、青豆等,分明都是茶水烹制或调制的,淡淡的茶香,缥缈而来;轻咬一口,茶香轻扬,四散开去,经久弥散。
热菜第一道,是久负盛名的岚谷鹅——不过,原来奇辣无比、香辣交混的熏鹅,今天端出的却是鲜嫩肥洁的仔鹅——菜名曰“鹅卧肉桂”,汤汁鲜美无比,甘润中携带幽远的浓香;而鹅肉因为久浸茶汁,几乎每一丝肉里都散发出茶香的漫远、深切;细嚼间,香气如山涧清泉,汩汩流淌于颊齿之间,令人回味……
接着每人一客的面条,更让人叹为观止:取茶青和面擀制,面色清绿,柔韧绵软,入口滑顺,有新茶的清香,春意的芬芳,真是品不尽的武夷春色,意味绵长!
老烧小排、水仙戏溪鱼、红茶馄饨玉饺煲、竹林鸡茗晨曦……一道道茶制美味佳肴,无不令人欣喜、欣然、欣欢——犹如欣赏钢琴交响曲《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多瑙河之波》,清亮、漫远,让静静的喜悦如同绿色般弥漫、波纹般扩延,从心灵深处发散开来。尤令人忍不住心中悄然赞颂的,是《竹林鸡茗晨曦》:硕大无比的陶瓮,中横卧一家鸡,四周若干蕨菜如竹林,仿佛风中摇曳。据说,这鸡放养于附近竹林以林中小虫为餐;据说再以陈茶烹饪,故香气深远,浓厚郁馥,而肉质鲜嫩香幽。咂品一二,回味再三,不忍停箸……
品尝茶宴美食间,有古筝曲《高山流水》于耳畔萦回,窗外鸟声鸣啭,绿竹扶疏。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绿色美之追寻——不仅仅是环境、氛围契合茶文化的“清、静、和”,菜品原料亦皆天然生成,烹饪也是少油少调味品,从而凸显天然之美味。着实精彩!
《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资料,茶宴源于魏晋,提倡的是清操节俭,以茶代酒。唐诗浩瀚,茶诗颇众,其中茶宴题材亦不在少数。如钱起的《与赵莒茶宴》,诗云:“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茶宴妙趣,盎然溢出。宋代武夷山一些寺院流行“茶宴”,朱熹蛰居武夷,不仅赴寺院茶宴,他更创建武夷精舍,著书立说,以茶会友,以茶论道,以茶穷理,以茶为酒,常茶宴于山野泉边,竹林溪畔。
今天的武夷茶宴,不正是秉承并扩展了朱熹的茶宴精神么。忘却酒,茶宴聚,作一回绿色的美食追寻,何其之美,又何其之乐!尤其,当我们今天面临的“低碳”、“养生”时代,何乐不为?!
武夷山最善茶宴的酒家,有“茶苑大酒店”、“苏闽大酒店”等,而我这回的茶宴,乃一名不见经传的小酒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