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是“好东西”
“我每天都会‘吃’茶。”72岁的杨贤强是浙江大学茶学系博士生导师,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也是国内最早研究茶多酚的专家之一。他所说的“吃茶”,吃的并不是茶叶,而是绿茶提取物——茶多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杨贤强就率领浙江大学茶学系的学生们与杭州浙大茶奕宝茶叶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制成口服的茶多酚片。由于口服茶多酚拥有比喝茶更多的营养成分,保健作用也因此更胜一筹。
以前,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茶多酚是一种“好东西”,然而具体的作用是什么,却说不上来。对于这种现象,杭州浙大茶奕宝茶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强深有感触。
“我们做了二十多年的茶多酚研究,但国内市场一直迟迟没有起步,能够认知它的人并不多。然而,茶多酚的神奇是它吸引我们前进的动力。”许文强说,他起初也不太了解,但随着与浙大科研力量的多年合作,发现茶多酚几乎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这很难得。
其实,吃茶好过喝茶的概念,在韩国、日本一直流行着。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茶多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浙江一带。国内外研究人员对茶多酚的提纯和应用研究十分关注,欧美国家的科研人员看到茶多酚的贵处,大批从中国进口原料。
“我们企业生产的原料也大部分出口美国。”许文强解释,“因为美国比国内更推崇茶多酚的功效,他们用它生产减肥、保健等药品。”
“无可比拟”
“我国第一代有国家准字号销售的茶多酚保健品始于1995年,至今我国与茶多酚有关的药品有两三种,拿到药品批准文号的茶多酚保健品有五六种。”杨教授指出,相比之下,国外茶产品的开发上比我国先进很多。日本已经开发了400多种相关茶产品,产业规模达200亿美元;在美国,茶多酚早在2004年就已经成为膳食营养的畅销品种。
另一名茶界专家、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长期关注茶多酚,自己也服用。“的确是好东西,茶多酚含片除掉了茶叶里面的咖啡因,一片的含量相当于喝十杯茶,对老年人更好。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吃,都觉得对血压血脂等效果明显,但是要坚持服用。”他说,目前茶企业还需要在宣传推广上下功夫。
许文强则说,他们最普通的产品一年花费大概需要1000元钱,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可以负担得起。“但难的是如何让大家认可。很多消费者往往把它定位成一种药,认为应该‘立即奏效’,吃几片觉得没明显作用就不再坚持了。”欲速则不达,结果往往是,以药品的标准去要求保健品。“它在调理人体机能方面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期待曙光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十余家茶多酚生产企业,但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科技附加值不高。由于国家在茶叶的深加工方面,并没有特别优惠的政策扶持,而茶企业本身经济实力强大的并不多,因此只能将原料输出口,而在市场面前望洋兴叹。
“保守地说,要做茶多酚方面的研究,最少投资都需要两三千万,一般茶企业显然不具备这样的力量。”做了二十多年茶多酚产品研制,仍苦苦坚持,希望能看到曙光的许文强,呼吁政府方面给予政策的引导与支持。
杨贤强也指出,虽然我国是茶叶的母国,但我国的科研力量总是落后于国外。由于种种原因,还是小规模研究占主导。这几年,在他的努力下,争取到国家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共同资助项目,一方面揭示了茶多酚多种药理功能的奥秘,另一方面系统研究了茶多酚的药理毒理,以茶多酚为主要原料药的“替保片”也已成为国内外第一种批准生产的茶多酚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