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菜园令广大网民们乐此不疲,为了更好、更专业地“种菜”,当下甚至兴起了一种新的网络商业模式——花钱雇人“种菜”:没有时间看管“菜园”或不愿早起“偷菜”的网民们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雇用”别人替自己打理“虚拟菜园”。鲜为人知的是,现实版的“雇人种菜”也在各地悄然兴起,真实的土地、真实的“地主”“长工”和新鲜可食的蔬菜,一种新的食品自供、直供、特供模式在特定的人群和组织中产生。(11月12日《第一财经日报》)
在当今城市,无论是网络“偷菜”的风靡,还是现实种菜的兴起,都市人开始热衷菜农生活,都是物极必反的真实体现。不可否认,在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心中隐藏着一种都市崇拜心理,轻视农业的思想比较严重,农业代表了一种不被待见的身份和地位,长期受到都市人、甚至新一代农民自身的排斥和歧视。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来自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重压,都市崇拜心理逐渐被瓦解。因此,都市人开始崇尚菜农生活,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
此前,就曾有专家倡议将城市的绿化带都改成菜地,倡导都市农业化,打造“乡村一样的都市”,可是主流社会一直未能认同这个观点,认为农业与城市原本就是一个天然的排斥体,不可能会相互融合,不可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而,如今的都市种菜热,已经将专家的倡议变成了现实。自己开垦一块地,或租种一块地,抑或在自家阳台上、盆景中种菜,人们在用各种方式,寻找逝去的绿色乡村和精神家园。人与自然,原本就拥有和谐共处的情怀,只是过度追逐城市化,扭曲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因此,都市种菜成风,至少证明了城市化和农业化,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处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实际上也是人性本能的回归与复兴。
据报道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农民是非常自豪的,因为一提到农村人们就想到了绿色与和平,还有道德的制高点。所以,笔者认为,城市里的这些“业余菜农”,即便是仅将种菜当成释放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那也可以形成一种趋势。这是因为,他们是在给农业正名,而这种示范性的导向作用,可以帮助人们从偏执回归常态。更重要的,可以捅破在人们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对农业向往的那张窗户纸。这扇“心窗”一旦打开,人们就可以将自己的意愿真实地表达出来,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城市菜农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