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几年北京密云有个名叫岭东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办得很不错,理事长陈福兰在当地更是一个响当当的养殖能手,记者前去采访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要见到大家口中的陈大姐实属不易,因为她实在太忙了。
“以前是图省力才想去养鸡,谁想这一养就是十几年,现在还办了合作社,建了屠宰流水线,越来越忙,越来越累了。看来,我真得养一辈子鸡了。”陈福兰见到记者说。
原来,在养鸡之前,陈福兰也干过不少别的活。她初中毕业后在钓鱼台肉联厂工作,从事手工屠宰。1989年又去构件厂上班,当过5年钢筋工。后来她还开过两年龙门吊,直到1995年。“以前都是干的力气活,人太累了,也不安全,就想回家来干些轻松点儿的买卖,养鸡算是不错。”陈福兰说。
刚开始养殖的时候因为什么都不懂,陈福兰就一摞一摞地从新华书店买书,一边看书一边学习。陈福兰第一批鸡养了700只,“当时真的感觉挺生疏的,小鸡一叫唤,你就得给它看看水,温度什么的。一开始给鸡雏垫的是麦花秸,小鸡刚开始来还不会喝水呢,还都得把麦花秸弄湿了。一天光折腾这麦花秸也累死了。”陈福兰说。第一批鸡出栏了,一只鸡卖了5块钱,每只差不多挣2块钱,这让陈福兰一下子对养鸡充满了信心。第二次她又养了1000只鸡,有了第一次养鸡的经验和教训,陈大姐这第二批鸡比第一批养起来轻松多了。第二批鸡快出栏时,陈福兰想到自己以前在屠宰厂工作过,有屠宰技术,就开始边养鸡边手工宰杀。于是开始了最初的自己养殖、自己宰杀、自己叫卖肉鸡的景象。她还给自己编了“广告词”:现宰的小肉鸡,又香又嫩,不香不嫩不要钱。“刚开始卖的时候也挺难的,人家都怕你的鸡有毛病。后来我就说您放心,我先给您送家去您先吃着,先尝再给钱,先用赊销的方式。吃着好再买,吃着不好不要钱。”陈福兰说。
就是凭借这样的口口相传,陈福兰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市场,打开了销路,刚养殖了一年的肉鸡就已经家喻户晓、供不应求。
然而,到了2006年,由于禽流感的原因,陈福兰的肉鸡销售生意很不好,做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时,她听说有不少合作社的肉鸡销量还不错,就立即跑去了解情况,看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到底是个什么组织,主要都干些啥。了解了合作社的好处后,她便提出了自己想要成立一个养鸡专业合作社的想法。考虑到周边养殖户的担心,她想先以赊销的方式,给养殖户吃颗定心丸,鸡雏、鸡料都免费,让养殖户踏踏实实养殖,统一送雏送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等把鸡回收后把鸡饲料等费用扣除后再结账,谁也不用拿本金。就这样40多家养殖户一商量,当年就成立了岭东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当时大家都以60块钱现金入了股,还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每年开会两次。除了批次分红,到年底根据合作社盈余还要分红。
短短几年的时间,合作社的社员户年收入最低的也得达到每年6万元,有的养殖户一年可以挣到14万元-15万元。现在合作社的成员已从2006年的40多户发展到200多户。合作社的肉鸡销量越来越好,有时饭店办婚宴一下子就要几百只鸡,合作社自己都来不及宰杀,这让陈福兰又感到头疼,于是,今年,合作社投资800多万元,增加了新的经营项目——肉鸡宰杀,一下子带动了周边200多户农户前来合作社工作,有了自己的生产、宰杀、销售一条线,陈福兰高兴地说:“合作社里能干的事情太多了!”
从自己摸索养鸡到“打游击”式的四处收鸡,再到如今成立了合作社,陈福兰没少吃苦,但也从没想过退缩,在她眼里从来就没有困难可言。“我这一辈子就认准这行了。”陈福兰语气坚定地说。如今,在陈福兰办公室的玻璃橱柜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获奖证书,面对自己获得的如此多的荣誉,陈福兰没有放慢脚步,她说她最大的理想就是让合作社越办越大,越来越强,让更多的农民鼓起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