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11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洋的品牌保卫战


  松下完成对三洋的收购后,三洋品牌的去留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伴随松下电器计划在2011年4月前最高出资8184亿日元(94亿美元)获取三洋电机和松下电工剩余全部股份,最终完成这一旷日持久的全资收购后,一纸公告引发了业界的普遍担心:品牌将原则上向“松下”统一的方向进行考量,但在部分事业和地区继续使用“三洋”。曾经风光无限的三洋品牌将面临被松下弱化进而消失的局面。 

  特别是曾经作为三洋家电“三驾马车”之一的彩电业务,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已经逐步萎缩,且与松下存在品牌竞争,有消息指出,松下收购三洋后很可能把这部分资产停产或者卖掉。 

  占有差异化市场份额,与松下进行产品互补,向松下证明自己彩电业务的市场价值而不至于被整合,成了三洋最迫切的任务。 

  

  三洋的“当年勇”

  作为首个进入中国家电市场的外资品牌,三洋一度风光无限。 

  2000年后的几年间正是日本经济衰退之时,但三洋却凭借代工赚取了丰厚的利润,2001年的利润超过500亿日元,其鼎盛时期的股价远远超过了松下等竞争对手。也正是代工生产策略指引,三洋进入中国前期,把中国当成了一个海外生产基地而非战略市场。在索尼、三星等新一轮日韩家电巨头增资扩张,创维、TCL、长虹等国产品牌崛起后,日本三洋显然严重低估了对中国市场迅速爆发的市场消费力和投资价值。 

  2008年以来,三洋一直在收缩战线,先后将手机业务卖给了京瓷,将冰箱业务卖给了海尔,就在2008年12月松下宣布收购三洋仅几个月后,三洋彩电从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连锁卖场撤柜,不再销售,成为首个退出一线城市市场的外资品牌。

  “当时大连锁的进场费用比较高,加上价格战太过激烈,一级市场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于是我们调整渠道战略,”三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内部人士透露。这年,三洋彩电在国内推进市场重心的下移,渗透到三、四级市场渠道。

  然而,东莞三洋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继2005年-2007年,净利润分别为1406万元、-5675万元和-1.14亿元后,2008年1月至9月,东莞三洋再次亏损3177万元。 

  约90%的营业收入来源于视频产品(主要是彩电)的深圳华强(000062)(000062.SZ)于2008年11月下决心彻底剥离不盈利的三洋彩电资产,以5796万元的价格将所持东莞三洋、广东三洋、三洋设计三家公司出售给华强集团。

  2010年7月,松下完成对三洋的收购后,收购残留的一系列善后问题尚未解决。

  

  借力国美 

  正当市场忧心三洋彩电品牌何去何从之时,三洋开始全面热身实现中国市场的最后一跳,把目光再次放到了一级市场,而今年6月,三洋与华强集团的分手,更意味着三洋在华团队有了更自主的决策权,从而三洋在华的种种新举措开始变得具有针对性。“从企业名字你能看出我们现在纯粹是一个独资公司,以前是中国与日本合资的,”东莞三洋消息人士表示,双方对公司管理出现分歧,最终华强撤股,“东莞华强三洋电子有限公司”也改名为“三洋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去年10月,三洋开始重回国美,以包销定制、现货现款的方式与国美合作。 

  “三洋只负责生产、送货和维护,价格不会乱。以前国美当地门店有权利降价,现在国美的利润都在于零售差价,他们可以加价来获得利润。合作模式变得规范,对三洋来说不会出现价格争执和亏损,”上述消息人士表示,三洋和国美的合作具有排他性,暂时没有跟苏宁合作这方面的业务。 

  市场似乎为三洋这场自救运动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根据中怡康10月25日-10月31日监测周报,三洋彩电零售量达3%,排11位,而松下只有1.1%。“年初根本没进入前15名的三洋,一直悄无声息,”中怡康分析师表示,三洋这么大的成长,主要靠与国美合作实现推动。

  

  挽救品牌

  品牌被弱化,不是三洋彩电愿意看到的,如何让松下另眼相看成了三洋现在的目标。 

  “松下有高层领导去我们公司进行沟通工作,但实际管理没有插手,”东莞三洋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松下在华南没有工厂,因此松下一部分液晶电视业务已经由东莞三洋承担,“今年八九月已经开始帮他们做了。” 

  蛰伏多年的三洋,突然发力来源于什么动力?“我不认为三洋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和魄力,沉寂了那么多年,我相信它的运营资本,品牌资本,渠道资本远远不够了,凭什么一下子取得3%的份额?”中怡康分析师认为,只能是有外力介入,或者是松下定了一个方向,三洋有可能起死回生,“前期三洋通过中低价位冲击市场,液晶业务出现明显的恢复,松下或许会逐步收缩液晶的投入,以1%左右的份额象征性存在,待中后期,渠道稳定和产销理顺后,三洋定位会逐步往上调整的。” 

  “总部希望我们持平不亏,今年前两个季度还没有亏,因为重返一级市场,预计今年销量有20%的增长,”上述消息人士坦言,即便日本三洋对三洋在中国的彩电业务并不要求赚钱,但要实现持平,压力颇大,“一级市场竞争充分,我们的销量和营运费用是摆在那里的,但是你卖得多,分摊的费用率就比较低,就彩电业务来说,对三洋有盈利贡献的主要是海外市场。”  不过,上述人士对今年实现盈亏平衡的目标仍有信心。“三洋在三四级市场的量比较大,可以摊薄一级市场的费用,我们在前期库存比较少,三洋全国总共加起来的库存也就8000多台,我们按订单来生产。” 

  中怡康分析师认为,松下下一步很有可能做差异化布局,因为松下以前走高端路线,就是不想以打价格战的市场竞争方式,来降低一线品牌形象。但现在有了三洋,而且三洋在三、四线市场有着很好的基础和市场占有率,这就完全可以品牌一致化、产品差异化、市场全覆盖。市场份额为三洋争取话语权增加了些筹码。  另外,消息人士透露,由于华南市场比较大,今年八九月份开始,松下26英寸及32英寸的小屏幕液晶电视及公共信息显示领域PID的部分生产已由东莞三洋承担。 

  家电观察家刘步尘认为,一直以来,三洋就活在松下、索尼的阴影下,三洋更需要做的不是和松下争夺一、二线市场,而是做好与松下的互补工作,才不至于埋没三洋品牌。 (吴蔚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