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消费之声 商品OR顾客?

本刊记者 赵陈婷

  在商品基本一致、价格基本一致、布局基本一致的零售角逐时代,卖场如何脱颖而出?

  顾客凭什么要到我的店,而不是别家店?

  你凭什么比对手更受顾客偏爱?

  我们必须要更了解顾客,更清楚顾客的需求核心究竟是什么。

  在零售业,读懂顾客,追随顾客,根据消费的研究满足顾客需求,才是企业得以常青的真谛。  

  然而,企业想要的,绝不仅仅是追随顾客。赢得顾客的忠诚,让顾客追随我们,才是企业得以笑傲零售江湖的秘诀所在。

  中国的零售企业有些茫然。因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对手都在做。

  当企业在考虑自己的商品应该怎么样摆,怎么样放,如何淘汰滞销品的时候,我们的对手也一模一样。找一模一样的供应商,一模一样的供应商渠道意味着相差无几的商品,然后用相差无几的陈列方式,所以结果是营造出一个个相差无几的零售卖场。

  如何将“川流”于一个个相差无几的零售卖场,乐此不疲的“比拼”购物体验的顾客留住,如何打出差异化的顾客牌?

  

  让顾客转身上帝

  炮弹一炸一大片,威力不容小觑,但如果定位不准,校验不精,其效果可能还不如一颗就能撂倒一个的子弹。

  零售商这几年的日子不太好过,相比早前只要开店就能盈利的场景,这几年的钱有点难赚。粗放的促销模式,似乎日益势单力薄,成效甚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醉心于商品结构、品类管理的零售商开始考虑,是否太过注重“商品”,而忽视了真正的价值源泉——“顾客”?

  于是,众多零售企业开始分发会员卡,砸钱上CRM。一时间顾客又被打上了上帝的标签,众多零售企业对此寄予厚望。

  不少企业开始尝试像管理商品一样管理会员,从批发商品走向批发人头。会员管理是个战略,参与会员的基数一定要大,有基数才有力量,而这个基数目标是80%,企业一定要让顾客办卡、用卡,并让顾客把卡带在身上。此外,企业建立了会员体系,明确了积分规则,让顾客一看就能懂,办卡后即刻可以享受优惠……

  这样一来,会员管理让企业从被动变为主动,引导会员消费。与此同时,企业主动联系厂家,尽量让商品的服务商和供应商参与进来。顾客关心的商品做到了真正的便宜,再加上会员卡的维系作用,所以顾客上了这条“贼船”就再也下不去了。

  

  鸡肋般的会员卡

  看似好处连连的会员卡,在中国却存在一个共同问题——越做越鸡肋,越做越不挣钱。企业做会员管理,目的是把会员需求找出来,如果对会员不从战略上定位,比如办了卡后顾客看不见什么,对一些返利也不太喜欢,那就失去了意义。

  “目前超市的会员管理脱节,会员卡办与不办没有实质性区别。加上各卖场泛滥发卡,超市会员卡处于低水平运作状态,会员活动也失去了竞争力。”有业内人士表示,很多内资超市对会员提供的服务大多只停在积分和参加促销活动上,营销方式缺乏特色,数量众多的各种超市会员卡也造成携带不便使用率低的情况。

  相比内资超市在会员卡上的热情,大部分进入大陆多年的外资超市对会员卡显得有些保守。据了解,2004年进入中国的Tesco在2007年6月才开始推出会员制度;1997年进入中国的卜蜂莲花,今年3月也才开始办理这项服务;而1996年进入中国的沃尔玛除了山姆会员店,至今其他门店还没有会员卡这项服务。

  会员卡是以固定顾客为中心的,当下中国很多零售企业会员不少,但活会员很少。据悉,为了管理会员信息而上马的一套会员系统的实际使用率往往连20%都没有,会员方面的过高运行成本沦为企业的负担。在竞争激烈的连锁行业,如何吸引顾客并掌握顾客客层和消费动向至关重要。毕竟,在销售不景气的时候,店面业绩的维持和提高是依靠回头客和优质客户的光顾支持的。

  

  谁是真的上帝?

  零售卖场会员卡的核心功能应该是顾客识别,用卡才能分析顾客的消费规律,知道顾客过去的购买信息。根据顾客购物小票的信息,企业可以分析顾客的购买规律。但是,很多超市没好好分析这个规律,还像以前一样,认为所有顾客都是上帝,让每个顾客都满意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