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深化安全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生活环境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纪实
李 晓

  图为马连洼街道“课后四点班”孩子联欢。
  图为肖家河社区为新居民发放灭火器。

  进入马连洼街道辖区,一边是毗邻西山的高级别墅区,一边是挤满城市“蚁族”的肖家河平房区;一边是中国农业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等大型高校和科研单位,一边是六小场所聚集的胡同。马连洼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办公室主任崔海龙告诉记者:“马连洼街道虽然没有大型工矿企业,然而,辖区内的16个社区却呈现出老旧小区、大院小区、高档小区和平房区的格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直将创建安全社区工作的重点放在‘人’的因素上,不论是本地人口,还是被称为‘新居民’的流动人口,统统纳入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来,目的就在于让社区人人享受健康,人人享受安全。”

  马连洼街道位于海淀区中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中心地带,面积10.1平方公里,辖区内人口9万多人。多年来,马连洼街道工委办事处始终高度重视安全工作,通过签订社会治安、流动人口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学校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责任书、建立安全台账,将所有单位纳入安全责任单位,使辖区安全形势连年平稳健康发展。因成绩突出,街道获得了“北京市奥运安保先进集体”、“北京市国庆安保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创新实践的一系列安全管理方法也得到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多位领导和专家的肯定。

  2007年4月,马连洼街道正式启动国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街道精心整合辖区各类资源,紧密结合地区特点实施安全促进项目,有条不紊地推进创建各项工作持续展开,努力从根本上改善安全工作现状,打造街道本质安全的新局面。2010年9月,马连洼街道被正式评为“国家安全社区”。

  办事处:

  为社区建设提供必要支持

  “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工委办事处就把创建工作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崔海龙告诉记者,“通过精心的策划和广泛的宣传,目前辖区社会各层面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安全社区已经成为促进地区发展,改善百姓生活环境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和载体。”

  为加强领导,强化创建体系力量,街道成立了由书记、主任挂帅的安全社区推进委员会及办公室,下设11个工作组。同时,将地区学校、医院、大单位、职能部门等全部纳入推进委员会,基本建立了跨行业、跨部门的安全社区创建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通过专家顾问指导组对辖区安全现状的全面调查和系统评价,街道科学合理地确定包括社会治安、工作场所安全、居家安全、学校安全、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在内的安全社区推进项目,努力实现社区人员安全意识整体提高和安全健康状况的改善。

  宣传是全民参与的基础。崔海龙告诉记者,自安全社区创立以来,街道始终没有放松宣传工作。“街道每年都要制定安全社区宣传培训计划,根据不同社会群体,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行业特点和需求,重点围绕居家安全、学校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和社区安全进行宣传。”他表示,2008年以来,街道和社区共召开安全促进会议35次,开展各类安全、健康促进活动357次,参与人员达到119579人次,覆盖了辖区内的居民、学生、老师、流动人口和单位职工等各类人群。通过各类宣传培训和促进活动,在全地区唱响了“安全社区”的主旋律,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稳步开展。

  投入是创建工作的保障。3年来,街道先后争取各方资金4000多万元,地区居家和出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还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对公路自行车比赛路线周边环境、农大路和8个老旧小区整治。

  社会治安:

  排查社区安全隐患

  民警—巡防队员—治安志愿者,如今,肖家河平房区的街道每天内都有这样一支队伍在巡逻。“街道在重点地段设置了‘城市治安管理文明岗亭’,由社区志愿者负责,针对不同的区域和对象进行责任分工,3至5个人负责一条大街,与社区巡防员一起,统一佩带袖标,巡视在大街小巷,做好白天的“看、管、报”三项工作。”崔海龙介绍说,“街道还雇用了20名专业保安,为他们配备了警灯、电话和自行车等装备,与民警一起做好夜间巡逻工作,基本形成了‘专业警力—辅警—义务力量’三者相辅相成的治安管理网。”

  马连洼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多。特别是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平房区肖家河地区,本地人口仅4000余人,流动人口达到3万多人,呈现了8:1的严重倒挂现象。由于流动人口多,肖家河地区治安和安全隐患突出。“2007年,马连洼街道辖区发案530起,其中肖家河地区发案131起,占地区发案的1/4,被北京市定为50个高发案社区之一。”崔海龙说。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降低治安案件发生率,街道在肖家河地区建立了社区警务中心和“来京人员和出租房屋服务站”,实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隐患排查项目,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更新的长效机制;重点人群管控的长效机制;出租房屋安全隐患清整的长效机制;流动人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长效机制。

  “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还创立了‘金字塔’式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崔海龙说, 我们聘请了8名流动人口协管员,包片划分到肖家河地区8个自然村中,采取民警管理协管员,协管员管理房主,房主管理租客的“金字塔”管理模式,由上到下逐级管理,避免了越级管理带来的诸多弊病。“‘金字塔’管理模式的实行使肖家河地区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这一模式得到了多位安全社区评估专家的肯定。”崔海龙说。

  同时,针对盗窃类案件高发的情况,街道不仅为肖家河社区居民安装了防撬锁、防盗窗,还投资近100万元在肖家河社区周边安装了40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与街道监控室和派出所联网,基本实现肖家河地区无死角监控,有效降低了盗窃案件的发案率。

  目前,肖家河地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登记率达98%以上,案件发生率下降了近70%,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儿童安全:

  “应急避难场所”提供保障

  周一至周五课后作业辅导和兴趣小组活动;周一、三、五少儿英语学习;周六、周日是兴趣班,学习手工制作和舞蹈形体辅导——这是马连洼街道“课后四点班”的课程表。崔海龙告诉记者,由于流动人口集中,流动人口学生的安全一直是街道的“老大难”问题,“目前肖家河社区至少有1500名流动人口学生,他们的家长多是双职工,下班较晚,导致孩子在三四点钟放学后无人照料,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种情况,街道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学校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及外教志愿者组织合作开展了“课后四点班”项目,每天由两名志愿者为小学生提供课后作业辅导,兴趣小组活动,少儿英语学习等服务。“现在每天都有50-60名孩子参加‘课后四点班’,总受益者达到18000人次,有效地保证了流动儿童的安全。”崔海龙告诉记者,学生家长也对这一项目非常支持,许多家长都觉得有了“课后四点班”,不仅不用再为孩子放学后的安全问题担心,而且还能接受免费的辅导,实在是“占了大便宜”。

  在儿童安全项目中,位于东北旺中心小学的“安全应急体验教室”和“应急避难场所”项目得到了多位安全社区评估专家的肯定。记者在东北旺中心小学看到,安全应急体验教室内不仅设立了涵盖自然灾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等安全常识的展板,还配有灭火器、绳索等自救模拟演练设施,同学们可以一边进行情景互动体验,一边学习安全知识,从而对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自救技能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而以学校操场为基础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容纳全部师生的同时,还可接纳社会人员3200人左右。为了能够保障避难人员的避难生活,学校在操场南侧建立了能抗震8度的应急厕所2个,共有蹲位20个,并且购置了相关应急医疗物资、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

  (图片由马连洼街道提供)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