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农民工存在着安全意识薄弱问题,企业安全措施因此得不到有效落实,这也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记者对山东、内蒙古、福建、浙江四个省(自治区)1000多名农民工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可见,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结论:安全意识薄弱原因是学习、培训不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流动性较大。75%的人希望找到一份有发展前景工作,45%的人希望找到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33%的人希望创业当老板,29%的人希望通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获取证书。不同的期望导致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据统计,农民工在一个单位最长工作年限的平均值为3年。他们认为 “守一家,不如跳三家”,这也给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那么造成农民工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何在?调查发现:
一是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85%的人从来没有看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报刊,76%的人下班后从来没看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专业报刊;仅有52%的人在班前会上学习过与安全生产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都是班组长的经验之谈。有的农民工不懂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错误地认为“我出来的目的就是挣钱,只要多干活就能多挣钱,学习和培训并不重要”。
二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企业安全投入不够、甚至危及自身安全时,农民工采取的往往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从而导致事故发生,直至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才后悔不迭。
三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培训和教育。很多企业对安全生产都很难做到真正重视,嘴上喊着、纸上写着“安全第一”,但实际工作中仍然以生产为第一位,因为产量往往就是企业的效益。
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每年都会对农民工进行培训,但结果往往多数是走过场,有的甚至连形式都没有,所做的台账也多数是假的。
企业员工:
渴望有学习、培训的机会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加班现象,有85.6%人需要加班,加班已经成为他们工作中的常态。有53%的人加班时间超过法定时间,89%的人希望企业多一些培训机会,72%的人希望有学习的机会,87%的人希望下班后能够看书看报,特别是煤矿企业职工的愿望更为强烈,有91%的人希望能看到安全生产相关的报刊,“因为大家都怕出事故”。
33岁的林万升是山东一家安全生产条件很好的国有煤矿采煤工,“升井后就忙着洗澡、吃饭,回宿舍看电视,很少看书看报,安全生产专业类的报刊从来都没看过。只是培训的时候有专门的教材。”
42岁的王东是内蒙古某民营煤矿的采煤工,“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哪有时间看书看报,从没见过安全生产类的报刊。”
19岁的李小勤是浙江某民营造纸厂工人,“我以前干过这工作,是熟练工,所以老板就没有让我参加培训。下班后偶尔看看电视,没见过安全生产类报刊,可能老板办公室有吧。”
45岁的李西闽是福建某民营煤矿采煤工,“我在煤矿挖煤有30年了,从来不看报纸,也没出过什么大事故。”
企业老板:
知情但并没有真正重视
对于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又缺乏培训的情况,企业负责人是否知情?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国有企业负责人都表示知情,但“由于受传统的用人机制影响,难以在短期内改变这种状况”。100%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也都表示知情,认为是“企业初级发展阶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张先生是福建一家民营煤矿的投资人,“我们对于解决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问题,想过很多方法,比如花大价钱从国有煤矿挖人才,给安家费从技术院校招聘人才。但开在山里的煤矿,难以留住人才。我们经常搞培训,但没想过给工人订刊订报,因为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兴趣看吧。”
李先生是山东一家水泥厂厂长,“我们安全生产搞得还可以,没出过大事故。我们的工人是没时间看报纸的,安全生产专业类的报纸也看不懂吧。”
纪先生是内蒙古一家国有控股煤炭企业总经理,“我们完全以国有企业的模式来抓安全生产,想过给员工订一些专业类的报刊,组织他们学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但有的股东不同意。”
郑先生是浙江一家民营服装企业董事长,“现在人都不爱看报纸,我们管理层订了一些报刊,班组就没有了。服装企业的安全生产重在预防,职工学习的事情确实不好抓,我不能强迫这些女工每天看书看报吧。”
如何强化农民的安全意识和企业安全生产体责任意识?记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还必须要求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投入;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像一些国有企业那样,确保每50名员工订阅一份安全生产专业类报刊,让他们成为有安全生产知识的人,体面地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