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绛县拥有50万亩土地,大棚蔬菜就达25.8万亩,人均收入4588元,蔬菜纯收入达2640元,产品远销12个省市。其“绛州绿”品牌蔬菜更是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标志着该县蔬菜跨越发展驶入快车道。一个名不经传的农业县,一跃成为全国蔬菜十强县。每当农民提起这一变化时,赞叹地说:“是十亿贷款打造了全国蔬菜十强县。”
扶农先扶“龙头”
早在2000年,新绛县蔬菜面积已达到10万亩,当时农信社支持额度小,类似天女散花型。2005年,该县委县政府提出蔬菜以“绿色化、产业化、无公害”的发展思路。该县农信社回顾蔬菜投入和产出比,分析蔬菜的市场前景,认为县委县政府已经把蔬菜发展作为富民的重要手段。因此,该县联社先后制定了《关于开辟蔬菜贷款“绿色通道”的实施意见》、《三千三百惠农工程实施意见》、《支农惠民若干行动计划》等文件,决定把龙头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思路决定出路,当时,该联社抽还调机关人员与十个乡镇的信用社人员一起深入全县219个村,搞调研,做宣传,放贷款。
“龙头”摆到哪,服务跟到哪
在实施发展蔬菜战略上,3年来,全县先后建立、成立25个蔬菜合作社。该联社认为,这种规模化、集约化,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出现,必然为蔬菜跨越发展带来新的前景,一定要与合作社“联姻”抱团闯市场。
三泉镇新龙蔬菜合作社,共有700个大棚,一年为菜农创收1000多万元。面对市场的需求,其计划再发展100个大棚。该县联社得知情况,立即立项,简化办贷流程,提供快捷化服务,对合作社成员给予单棚3至5万元的信贷支持。
今年1月至9月,该联社为全县25个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发放贷款6800余万元,支持全县流转土地9600亩,新建蔬菜日光大棚2600个。
呵护菜农排忧解难
蔬菜种植经常受到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面对灾害这个坎,菜农有的积极应对,有的表现却比较消极。每当出现突发性自然灾害,农信社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深入现场,调查灾情,发放贷款,2009年12月大雪灾发生后,全县有800多个大棚被压塌。当时正是西红柿、黄瓜、茄子等蔬菜结果的时期。一些菜农不知所措,农信社启动贷款应急机制,通过“贴身惠农”,为全县受灾较为严重的366户菜农发放信贷资金287.2万元。帮助农民将压塌的大棚扶起来,蔬菜得以继续生长,销售没有受到影响。菜农们都说:“多亏了农信社为我们‘雪中送炭’。”今年的倒寒流发生后,该联社又为432户菜农发放贷款320万元,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成为蔬菜产业的“雪中炭”、“及时雨”。
“菜农荣我荣,菜农富我富。”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五年来,新绛农信社向菜农提供10亿贷款,使新绛迈向全国蔬菜10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