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GDP总量来看,安徽省在全国排列第13位;而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全国系统中的综合业绩排名却是连续四年位列前四。
近年来,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大力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报记者深入安徽供销合作社系统调查采访,试图全景展现一个客观真实的“安徽经验”,与全国读者分享品鉴。
1991年,刚参加工作的陈雷来到安徽省潜山县棋盘乡做社会调研。眼见着乡供销合作社的业务一步步萎缩,他不由地对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2010年9月,已经成长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综合业务处副处长的陈雷,再次来到潜山县,展现在他面前的已经不再是一个个孤立的基层网点,而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资产过亿、网络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的供销合作社皖城大厦了。
陈雷说,“新网工程”的实施,为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基层社,从迷茫走向复兴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找到了改革的着力点。皖城大厦正是“新网工程”支持的一个项目。
点燃燎原之火
2006年6月,当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实施“新网工程”的文件一出台,安徽省供销合作社党组应势而动,于当年11月,争取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新网工程”意见的通知》。据此,省供销合作社随即制定了实施规划,并明确由省社综合业务处牵头、其他处室参加成立“新网办”负责组织实施。
为支持“新网工程”的开展,2007年,安徽省财政先是给了省供销合作社70万元,2008年增加到了500万元。钱虽然不多,但是,对于已经长期被政策边缘化、找不到发展“着力点”的供销合作社来说,这笔钱极大地提升了全系统的士气。
本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念,在“新网工程”启动之初,安徽省社就尽量将有限的资金向基层倾斜,扩大“新网工程”的影响力。陈雷介绍说,2008年的500万元资金就支持了80多个项目,其中80%都分配到基层。
固镇县法国狼头鹅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在“新网工程”支持下成立的。当地供销合作社参股20%,300多户农民加入了该专业合作社。2008年,该社获得8万元的“新网工程”资金支持,省社综合业务处又帮着他们在合肥做起了产品推广。现在,普通农户养殖规模都在200—300只之间,大户可达3000只,养鹅每只的利润在20元左右。“跟着供销合作社干,产品不愁销路,利润有保障”,农民们的养殖热情被调动了起来。现在,养殖规模已达10万只以上。
2009年,安徽省财政安排的“新网工程”资金增加到了1000万元;2010年为1500万元。省财政支持从无到有,迅速翻番,“新网工程”建设不但成了供销合作社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成了党和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扶助“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新网工程”的实施,让供销合作社展现出了政策、资金和渠道上的优势,社会资源,特别是民营企业纷纷寻求与供销合作社合作。陈雷说,按照省社的部署,“新网工程” 实施初期,“撒米唤鸡”,主要是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鸡”既然来了,接下来,就应该为我们“下蛋”了。因此,从2009年开始,安徽省“新网工程”在项目资金的安排上,进行调整了,开始向供销合作社控制力强、带动力强的投资企业倾斜,向能够促进系统内合作的企业倾斜。
和合冷链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社控股的企业,是安徽最大的冷库仓储企业,也是“新网工程”项目资金支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镇县的养鹅专业合作社、长丰县的土鸡专业合作社、肥西廖渡的黄鳝养殖专业合作社、滁州市的养鸽专业合作社等等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是供销合作社领办、创办的,经过省社的牵线搭桥,和合冷链正在与这些专业合作社洽谈合作,为它们提供仓储、加工、包装以及在合肥等市场进行销售的服务,发挥自身的龙头带动作用。
目前,“新网工程”扶持的龙头企业正大力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建设优质棉花、茶叶、蚕桑、禽畜、水产等农副产品商品基地221个,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近1400个。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推动内外联合
实现共同发展
“合作社不合作”是供销合作社一个挥之不去的隐痛。“新网工程”项目的实施恰如“治病”的良药,不但促进了社有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系统内外企业的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
借助“新网工程”的实施,辉隆集团发挥品牌优势,整合系统资源,与舒城县供销合作社在农资销售上进行合作就是其中一例。在舒城县社对直属企业和基层社进行改制时,辉隆集团吸纳了县化肥公司加盟,共同组建了舒城配送中心,并以此为龙头,推进辉隆品牌连锁经营。他们优选19家农资专业合作社和165家直销店,以村级“双代店”(即代购代销店)为基础,形成统一标识、统一配货、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的农资经营网络。2008年,配送中心共组织供应各类化肥2万余吨,占全县农业生产用肥的95%以上。
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唯一一家以出口茶叶为主,集收购、加工、出口为一体的复合型企业。茶叶年出口量占全省出口总量的70%以上,位居全国第三。
近年来,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新形势,该公司积极转变贸易方式,延长产业链,大力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加强出口茶叶原料基地网、生产加工拼配基地网、仓储中心和出口网络建设。
该公司先后在各茶区建立了6个有机茶示范基地;通过股权投资等形式与有关县市供销合作社合作,建设了7个茶叶等农产品出口加工拼配基地,基地网络遍布全省主要茶区。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3万吨,产品90%以上由公司组织对外出口,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形成了集茶叶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和产品出口为一体的产供销一条龙网络。
目前,安徽全省系统拥有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骨干企业32家,超5000万的骨干企业16家。共建有各类连锁经营企业179 个,配送中心365个,连锁网点1.3万多个。辉隆集团、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与双赢集团、盛虹烟花爆竹集团等一批系统内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企业,借助“新网工程”加强同县市供销合作社企业合作,整合系统资源,在带动促进相关企业改革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当家人,王首萌刚从安徽省政府调到安徽省供销合作社任主任时,正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始大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之际。因此,他对“新网工程”建设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上任后不久,他就强调说,“新网工程”同样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思想上要再统一、再提升,认识上要再深化、再升华,在思路上要再谋划、再突破,组织上要再动员、再发动,工作上要再部署、再安排,真抓实干,勇于站前台、唱主角、挑大梁,勇当主力军、重要方面军,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自2007年以来,全省共有400多个项目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补助8000多万元,各市县级财政累计投入“新网工程”资金达1000多万元,项目覆盖“新网工程”五大网络和全省17个市、90%以上的县(市)、区。“新网工程”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兴皖”工程。王首萌和他的“一班人”感到欣慰并对未来信心十足。他说:“我省供销合作社已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符合时代特征、适应供销合作社特点的改革发展和服务‘三农’的新路子,供销合作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