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蛰伏于北京西南郊区的华冠超市,近日竟然一举将万米大卖场开进了位于北京东北的朝阳区,且直面周边欧尚、京客隆、物美、美廉美等劲敌竞争。业界在钦佩华冠勇气与信心的同时,也会不禁想问:华冠凭的是什么?
凭的是什么?这也正是时下很多区域零售商意欲进一步突破的迷茫所在。笔者认为,走出房山,华冠凭的是借势——国际SPAR正是这个“势”。
如果不是加盟SPAR,在竞争激烈的北京市场,华冠虽是房山区零售龙头企业,估计也不敢冒进朝阳区;如果加盟的是其他自愿连锁组织,华冠要将上万平米的大店在朝阳成功开出,显然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点,在谈到为何选择SPAR时,华冠总经理肖英就明确表示,IGA和SPAR都非常优秀,但华冠究竟需要什么、谁能给华冠最需要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而SPAR符合了华冠的需求。
肖英的这番表述也等于告诉区域零售商,究竟该如何选择借势的对象。
比如借助SPAR的力量,华冠在大卖场业态的运营上就更有实力和底气。国际SPAR已在中国成功开出100家新店,而且业绩较之前会员的以往门店都有30%左右的提升,这正是华冠实现区域拓展所必需。这些优势也是其他自愿连锁组织难以比拟的。
同时,SPAR先进的经营技术、营销方式、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成熟的门店市场定位机制等都是助力华冠走出房山不可或缺的因素,而SPAR以自有品牌见长的成熟的商品体系更能让华冠在北京这一特殊市场上实现差异化经营。这也就不难理解,虽然华冠开出的这家店的品牌叫“SPAR适佰家”,但卖场却几乎没有华冠的影子。然而,毫无疑问,“适佰家”的主子就是华冠,而且在北京市场上永远都只是华冠。
在当地市场日趋饱和、竞争逐渐加剧的状况下,目前,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从区域之王避免成为“瓮中之王”的困惑,亟需突围,却发现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战术上都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不妨换个思路,效仿华冠,学会借势去越过突破的障碍——借助外力做大市场、做强品牌早被证明是一条可行之道。
而二三线市场的企业更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因为时不我待。一个事实是,在SPAR已经选择会员的山东、山西、北京、湖北等9个省份的二三线城市的其他企业,已经失去与国际SPAR直接对话(加盟)的机会。显然,谁能占据先机,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竞争中胜出,反之则会被淘汰。
但笔者也要强调,企业更要懂得如何借势、借什么势。自愿连锁虽具备“势”的实力,却不一定符合所有企业。由于各自发展的具体情况和所处阶段迥异,必须冷静、正确地分析出切实需求,选择最适合自身的自愿连锁组织。并不是每个企业在加盟自愿连锁组织后都能提升,碌碌无为、鲜有起色、甚至选择退出的加盟者也比比皆是。这也表明,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更多还得靠自身实力,不可一味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而且,“势”有多法,与其选择一个不能帮助自身实现突破的组织,还不如通过其他方式去创新、探索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