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大量良田被“非自愿”流转,不种粮食改为种树,竟是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绿化指标。这种坑害国计民生的举动,非但挖肉补不了疮,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坑苦了大量土地被流转的农民。
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被流转的5万多亩良田多为稻田,大量被用于植树绿化,营造新区生态。当地官员称,这是为了完成绿化指标。(9月14日《中国经济周刊》)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先。我国人多地少,在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更为突出。镇江市镇江新区要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照说应该突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管理模式,使“万顷良田”多产稻,产好稻,实现自身供给平衡。然事实并非如此,产稻的良田被毁用来种树,由此增加了粮食安全隐患。这样的“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到底是什么“良田工程”?
农民大量良田被“非自愿”流转,不种粮食改为种树,竟是为了达到上级要求的绿化指标。任务是完成了,被“非自愿”流转的农民则成了最大受害者。农田由农民自己种稻,一亩一年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而被流转之后,流转费只有700元左右,收入非但没有增加,每亩每年反而减收1300元,对此,农民能不反对吗?
毁掉大量稻田种树,改变了良田的用途,与国家现行政策相左。我国《土地法》明确规定:“严禁将耕地转为非耕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也指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镇江新区如此大规模毁稻田种树,理由冠冕堂皇,竟能一路顺风,谁违规为其开了方便之门?
毁稻田种树,显出山顶造耕地幽灵。几天前有报道说,浙江龙泉市政府主动掏钱,补偿农民到山顶毁林造耕地,然后以每亩8万-10万元价格卖给用地瓶颈突出的经济发达县(市),以求得耕地“占补平衡”。毁林造地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留下的则是片片光山头(9月10日《新京报》)。镇江新区虽然与其相反,但都是弄虚作假,都是挖肉补疮,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格格不入。这种坑害国计民生的举动,非但挖肉补不了疮,而且还败坏了社会风气,坑苦了大量土地被流转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