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9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我的茶学老师

尹 钟

  从求学到现在的职业,我也已涉茶三十年。期间,教导、扶携、指点过我的老师不计其数。他们或教我茶学专业知识,或教我如何做人做事,还有的老师把我们看成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我们的终身大事。我一直满怀感恩之心将他们铭记。他们的姓名、音容笑貌以及与我们共享的岁月是我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美好回忆。

  刚刚过了教师节。我想写写施兆鹏老先生,他是我众多恩师中的一个代表。提起施老的大名,如雷贯耳,茶学界没有不知道他的。因此,在这里我不需再罗列他的头衔和成果,只写学生眼中的老师二、三事。

  初识施老是在我大三时,他主讲我们湖南农大八一级茶叶专业的《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材也是他主编的。那时的他四十多岁,英俊潇洒、风度翩翩、超凡脱俗,但不苟言笑,对学生要求很严。对于十几岁的我来说,更多的是敬畏。

  真正与施老接触了解较多是我在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的岗位从业务调整到质管科研之后,师生之情也由此延续深厚,也更多地得到了恩师的谆谆教诲。然而,对于我来说,不断地更新茶学知识、了解国际国内茶学的最新动态仅仅是我从施老那里学到的一些知识,而更大的收获是我在恩师身上感受到了老一辈科学家一丝不苟严谨的治学态度、吃苦耐劳不计得失的工作态度、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人生态度。这是我终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记得2005年8月13日,施老和吴总带领我们公司与湖南农大联合成立的“三低一高花卷茶系列新产品开发研究”项目组在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公司做试验,设计最佳的产品配方。不巧的是,刚好停电了。当时正值伏天,气温是摄氏40度,我们怕施老中暑,都劝他休息。而他随手带着一条湿毛巾,像一个壮小伙一样忙了整整一天,直到最佳配方确定。他已经是七十岁的人啊,功成名就、德高望重,在常人眼里他可以不这样做,而他做到了。作为学生的我望着老师湿透的背影流下了热泪。

  近两年来,由于工作繁琐,我也很少有机会陪施老出差,即使在一起开会,也几乎没能好好地聆听恩师的教诲,心里总有些遗憾。不过最近又有机会了,施老正在写一本茯茶方面的专著,我也有了再次向施老学习的机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