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户籍改革缘何会被质疑为政府看中农民土地

魏文彪

  政府在减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经济支出后,依然能够通过经营农民工进城让出的土地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而这无疑是部分地方农民进城户籍改革之所以遭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重庆市千万农民进城的户籍改革,带来对政府盯上农民土地的质疑,重庆市长黄奇帆对此明确否认。他是在8月31日出席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发布会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上述表示的。(9月1日《新京报》)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都是较为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农民即便进城工作与生活也难以获得城市户籍与社会保障,这无疑是对农民权益不尊重的体现。而像重庆市这样进行农民进城户籍改革,给予进城农民同等社会保障,显然是在尊重农民权益上表现出的可喜进步;与此同时,千万农民离开土地进城,也有利于实现土地的集约化使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与工商业发展;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农民大规模进城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所以,像重庆市这样推进千万农民进城户籍改革在大方向上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的,值得充分肯定。

  而当前包括重庆市在内的部分地方推动农民进城户籍改革,之所以会招致“政府看中了农民土地”的质疑,首先是基于政府能从经营农民进城后让出的土地中获得巨大利益的事实。由于政府垄断土地经营权,所以政府在农民进城后将让出的土地拍卖,能够为政府增加巨大的收入来源。尽管农民进城后政府要相应增加用于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但是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决定了土地所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加之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水平普遍较低,而且社会保障投入中相当部分要靠企业与农民工个人支付,所以政府在减去加大社会保障投入的经济支出后,依然能够通过经营农民工进城让出的土地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而这无疑是部分地方农民进城户籍改革之所以遭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部分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农民进城让出的土地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农民进城后的日子却并不像想象中的那般舒坦。由于农民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所以多数农民进城后缺乏就业竞争力。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获得能够保障生活的基本收入,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很困难,所以众多农民进城后只能依靠最低生活保障金度日,而并未过上他们期望中的“城里人的生活”。另外,尽管理论上说农民进城后可以与城市低收入居民一道享受住房保障,但是由于当前大多数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缓慢,不少“老的城里人”要想获得保障性住房尚要望穿双眼,对于新进城的农民来说,获得城市保障性住房就更是遥不可及。一方面政府通过农民进城户籍改革获得巨大土地收益,另一方面农民进城后却普遍面临就业与安居难,在这样的巨大反差之下,部分地方政府进行农民进城户籍改革,自然也就难免会招致“是因为看中农民的土地”的质疑。

  也正为此,包括重庆市在内的各地推进农民进城的户籍改革要想免于受质疑,除了各地政府不能强制农民进城改变户籍、充分尊重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利之外,还应通过加大对进城农民的就业培训、政府购买岗位、给予接纳进城农民就业企业政策优惠等诸多途径,扶持与促进进城农民工实现就业;通过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投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程,让更多进城农民在城市实现安居。当政府将经营土地获得的相当部分收益用到了失去土地的农民身上,进城农民的生活水平真正由户籍改革得到了改善,有关“农民进城户籍改革是政府盯上农民土地”的质疑也就自然会消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