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晚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同一生产线两名工人十天相继患白血病》的报道。文章描述了深圳市华达玻璃钢通信制品有限公司的职工邓昆鹏和同一生产线上的工友代志洪同时患了白血病,目前没钱放弃治疗的代志洪去世了,而邓昆鹏仍旧挣扎在死亡线上。患者本人认为是在工厂工作期间“苯”中毒,但现场检测显示不含“苯”。“来检查之前,工厂都知道,还做了大扫除啊!”邓昆鹏想不通,那间粉尘漫天、气味刺鼻的化工厂,怎么就跟两人的病没关系?
患者增多 不是个例
2007年8-10月,有机构曾对北京市丰台区77家家具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77家木制家具生产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及设施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苯的空气浓度不合格率为13.9%;接触“三苯”劳动者白细胞低的比率为2.7%,同时劳动者还有不同程度的尿常规和转氨酶异常以及血压、心电图异常等。 2008年,一名来自网友沈红丽曾在网上发帖讨伐自己曾经工作的单位——艾礼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帖子称,她自2001年10月起在艾礼富公司工作,期间先后在水银车间、封管车间、电镀车间等无任何劳动保护的环境下工作,2006年9月经深圳北大医院已确诊为职业病苯致白血病。2009年有记者报道,当时北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现有将近40张病床,这近40张病床中目前有30余名恶性血液病病人。在这些病人中,除了已由职业病防治院出具诊断证明的职业病病人,更多未获诊断的病人只能称为“疑似职业病人”或怀疑由职业因素引起。
潜伏期长影响治疗
据悉,苯白血病的潜隐期范围很广(5个月-42年),表明苯的毒性有蓄积和延迟作用。很多因为接触高浓度苯而引起的白血病出现在接触苯后数年至20年,这对及时治疗无疑是有弊端的。在2006年国家环境与健康论坛上,有调查指出:白血病病例发病的工龄在1~10年左右,10年以内发病的占75%。潜隐期的长短差异较大除了与环境因素有关之外,还与劳动者的个人因素有关。除了发病具有潜伏期,白血病病例有以下几个特点:白血病病例以急性为主,占75%;病例发生较集中在喷漆工,提示对特殊工种应重点防范;白血病发病年龄高峰集中在30~40岁的轻壮年之间。
浓度时间是主要致因
涉及苯作业行业及岗位主要有制鞋企业的抹胶、抹天乃水、鞋面清洁、工艺品的彩绘、彩色印刷的上光、电子器件清洗、家具机械器件油漆,以及使用含苯天乃水、溶剂等。苯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中一部分进入血液。具有使神经细胞中毒的苯可使血管壁发生脂肪变性,同时也使得骨髓受到损害,从而破坏造血系统。当环境中苯的浓度达到40mg/m3以上时,接触者就存在苯中毒的可能性。
在不通风的船舱、地下室刷含苯的油漆或涂料,或在不通风的车间使用含苯氯丁胶粘制皮鞋,可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造成急性中毒,发生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像喝碎酒一样,严重者神志昏迷,摔倒,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而长期接触浓度苯则可能导致慢性中毒,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白血病。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症状是身体虚弱、血液中的白细胞减少、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严重中毒者全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都减少,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更为严重,属于恶性血液病(俗称血癌),主要是骨髓及血中的幼稚白细胞恶性增殖,超过正常人的10多倍以上。很多研究证明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的工人中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许多白血病是由重度慢性苯中毒患者发展而来的。同时苯中毒也与遗传有关。同在一个职业环境下生产的工人,并不是都出现中毒或发生白血病,也就是说,某些人的遗传基因有一些缺失。另外,性别、年龄不同,对苯的敏感性也不一样。比如,女性比男性敏感,儿童比成人敏感。2002年4月,我国政府将8种职业性肿瘤列为法定职业病,其中就包括苯所致白血病。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