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主题为“安全发展、预防为主”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司长任树奎在“职业健康现状与对策研讨会”的分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形势严峻,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省市自治区必须给予充分重视,通过“两支队伍、三项制度、四大体系”的构筑,减少职业危害、改善作业环境、遏制重特大职业危害事故、保障劳动者健康。
此外,任司长透露,我国首个职业健康研究所由日本协助,目前正在筹备当中。
职业病是大隐患
任树奎司长表示,目前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现状,有病患者总量大、经济损失大、影响严重等特点:
一是因职业病患者数目庞大,在册人数有72万之多,且此数据只包含大中型企业,众多小企业并未能检查计入。此外从残联得到的数据,我国8700万残疾人中,大多数是因工伤、职业病致残,先天患者比例很低。
另据记者了解,全国每年报告新发各类职业病1.3万余例,至2009年已累计报告职业病70万余例。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是从履盖率仅有10%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报告数字。
二是职业危害的经济损失给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鉴定费、治疗费、伙食营养费、住院费、工资等开支与职业病患者的生存时间相乘,再乘以全国职业病总人数,是非常庞大的数字,是非常严重的经济负担,于国于民都迫切地需要改变目前这种状况。”任局长大声疾呼。
对于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记者查询到,我国发生职业病危害的行业多,接触人数达到2亿人,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三是涉及违反职业健康的恶性事件呈高发状态,安徽、贵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涉及多人的违反安全保护的现象。近十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呈现明显的凹形反弹倾向。发病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初逐年下降,1997年降至最低后又呈反弹趋势。目前正是职业病十年潜伏期后的爆发,与职业病脱离安监系统监管十年的期限相吻合。职业健康监管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记者查询了相关数据,卫生部纪检组组长李熙曾言:近20年,平均每年新报告职业病病人1.5万人,其中尘肺病占了71%。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反映的仅仅是冰山一角,在今后10—15年,我国职业病发病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四是以张海涛开胸验肺为标志,职工的维权意识迅速提高。据了解,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造成了家庭伤害和单位、地区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除了以上四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元元曾在有关讲话中指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危害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发病时间短;二是职业危害有转移趋势;三是农民工群体受害最重;四是新型职业病日趋出现。造成我国职业安全健康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有思想认识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顺、法规标准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技术支撑体系薄弱等方面的问题。
监管体制正完善
据任树奎司长介绍,自200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设立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专司作业场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后,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正在不断建立完善,正在形成“两支队伍、三项制度、四大体系”的监管体系。
首先是打造了“两支队伍”,为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一方面是政府、大型企业恢复建立相关机构,到去年已有30个省市自治区组建了职业健康监管处;另一方面是推行职业资格化,已通过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推进职业健康监督员的执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发放工作。通过以上工作,来改变我国依然存在的职业健康监管队伍数量少、质量不高、文化素质偏低、现场技术服务人员比例较低以及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
其次是建立“三项制度”,为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监管执法提供有效手段。一是依法监查,2009年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第23号令,即《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企业的职业健康主体责任与义务,并明示了8条罚责,理顺了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并实施职业危害申报制度。安监总局发布第27号令,并于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要求我国境内存在或者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目前已收到5万多家企业的申报材料,争取在今年年底达到7万多家;三是建立使用有毒物品许可证制度,目前此项工作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今后将逐步拓展至实行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管理制度。
最后是构筑“四大体系”,夯实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基础工作。一是建立并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法规标准体系。二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技术服务与支撑体系。三是建立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建立信息与装备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