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0年8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非转农”看户籍制度改革

谢昱航

  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8月15日新华网)

  其实,不但很多人不愿意从农村迁到城市,就是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也已不是新鲜事。据媒体报道,浙江台州市曾出现近5000名大中专毕业生放弃城市户口,办理“非转农”手续。

  现在很多城市不好呆,工作不好找,就算勉强找到一工作,每个月工资除掉房租费、伙食费等各种开销后,所剩无几,生活毫无保障。而在台州一些农村,不但每个月发给困难村民几百元最低生活保障费,还为村民上医疗保险。难怪那么多大中专毕业生纷纷走向农村。事实上,想办“非转农”的,还远不止这些,因为不符合条件而办不成“非转农”的人也不少。一些农村户口也在升值,甚至成了一种稀缺资源。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见过太多的农村人想进入城市,想做一个城里人,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让他们好梦难圆。正因为如此,我们现行的户籍制度招致了众多的批评。尽管多种力量都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但进展不能说是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而户籍制度改革步子迈得不大,一个思想上的认识是:如果户口迁移完全放开,将有大批人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不堪重负。

  而农村户口升值的现象,却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向。第一,城市不是天然的比农村有吸引力,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和城市一样能吸引人;第二,市场具有调节人口迁徙的功能,人具备选择自己居所的理性──可以根据自己现实的条件来选择自己的居住地。

  人都想往好的地方去,无论是很多人拥向城市,还是很多人拥向像台州那样的乡村,都会造成一个地方的人口过多。但农村户口增值恰恰也说明,人是不能随意选择的:有很多学生想选择城市,但是城市的压力却逼他们不得不选择了农村。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完全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假如我们不在行政制度上对户口的迁移作严格限制,也不会导致人员都往几个大城市挤。比如在日本,法律可以让你选择到东京去居住,但那里房价太贵,你住不起,就没可能去。没有了行政制度的限制,还会有别的因素调节人口的迁徙,如果一个地方好,大家都往那里去,结果人越挤越多,生活各类资源紧缺,价格自然上涨,生活成本太高,自然就会有一批人退出城市。

  人和户籍的关系,本来应是人先选择在哪里居住,然后拥有那里的户籍。这里包含着几层意思:第一,人必须有选择居住地的自由,最起码,法律要保障这一点;第二,迁徙自由不等于自由迁徙,人的选择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先是个人需要,如就业、求学、个人习惯等,决定你的选择意愿;接下来,你的意愿还要接受你的生存能力、经济条件等的“考察”,二者权衡后,才能做出选择。

  所以,给人自由迁徙权,并不必然导致人的集中。导致人口集中的根本原因,是发展不平衡,比如城乡差距。还户籍制度本来面目,让就业、教育、住房等生活现实决定只有象征意义的户口本,而不是反过来,让户口本决定就业、教育、住房等现实条件,既尊重了个人权利,又发挥了市场调节人口迁徙的功能,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