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鸿鹄高飞 一举千里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五周年发展纪实

光影足迹

  见证飞跃(2005-2010)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大事记

  2005年7月21日  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创立大会暨第一届社员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同年8月20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了揭牌开业仪式。

  2006年7月8日  全区首家统一法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托克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牌开业。

  2007年7月3日、7月13日  内蒙古自治区联社分别与鄂尔多斯市政府和兴安盟行署签订了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与国开行内蒙古分行、安华农保内蒙古分公司,签订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2007年7月29日  全区首家农村商业银行——东胜农村商业银行挂牌开业,现更名鄂尔多斯农村商业银行。

  2007年8月30日  全区首家农村合作银行——赤峰元宝山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

  2007年12月19日  以集宁区联社成功上线为标志,全区农村信用社数据集中网络建设项目全面完成。

  2008年3月18日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核心业务系统上线暨信合金牛卡首发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自治区副主席布小林出席并讲话。

  2008年3月起  自治区联社刊发公告,明确“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标识在全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及营业网点统一悬挂。

  2008年12月11日  自治区联社召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措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了全区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的“九项措施”。

  2009年3月—9月  全区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案件治理“百日‘排雷’专项行动”。

  2010年5月20日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第二届社员大会在呼和浩特市胜利召开,选举、聘任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和经营班子。

  2010年7月8日  托克托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全区农村信用社第二轮改革顺利启动。

开篇的话:

      弹指一挥间,五年的同舟共济、五年的风雨兼程,内蒙古信合人用汗水与辉煌凝聚成一句话:一切只因心怀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

  五年是一个耕耘的轮回,2005年8月20日,五年前的这一天,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踏上了拼搏的征程。承载着内蒙古信合人的梦想,以执着的精神、无畏的勇气,以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意识和蓬勃的朝气,铸就了今日的辉煌业绩。

  内蒙古信合人一路向前,着一抹蔚蓝,真诚服务心系农牧民;撷一朵白云,把普惠金融的甘露洒向草原。 

  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一路高歌,风雨兼程,满载风华;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1    五年拼搏  业绩实现飞跃

  五年拼搏驰骋,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用汗水和智慧实现华丽转身,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让内蒙古信合人的真情付出熠熠生辉。

  五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资产、存款、贷款、利润分别以年均24%、31%、33%、91%的速度增长,其中存、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10个和11个百分点。到2010年6月末,全区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和存款、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元大关。资产总额达到1626亿元,比2005年增加989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居全区金融机构第一位;存款、贷款余额达到1208亿元、102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倍和4倍,占全区金融机构的13%和14%,分别居第四位和第二位;2010年上半年即实现利润13亿元,是2005年全年的7倍,五年共盈利62亿元。

  统计数据显示,五年的时间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再造了一个内蒙古农村信用社。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科学的战略布局和独特的发展策略。

  “从一开始,我们就把‘规划发展战略、深化产权改革、优化人力结构、加快科技建设、防控金融风险、营造发展环境、增强核心竞争力’作为农信社启航的突破口。”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佟铁顺向记者描述了他的战略规划。

  2006年,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联社领导班子明确提出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利用3—5年时间,全面实施业务拓展工程、机制创新工程、人本管理工程、科技创新工程、环境优化工程“五大工程”,构建制度体系、岗责考核体系、薪酬分配体系“三大体系”,实现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化目标”,努力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规范、效益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地方性金融机构。

  正是在科学战略的引导下,内蒙古农信社形成了“思想统一,改革深化、动力强劲,科技支撑、优势初显,员工干劲十足、渴望事业发展,外部环境向好、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氛围,实现了“第一年开创新局面、第二年再上新台阶、第三年实现新跨越、第四年再创新业绩、第五年实现新飞跃”的目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进战略规划的如期实现,不断完善和修正既定的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不同阶段工作做出安排和部署。”佟铁顺告诉记者,自治区联社通过组织开展“制度落实年”、“科技创新年”、“培训年”、“强化管理年”等主题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战略规划。

  实践证明,科学的发展战略统一了思想、统一了行动、统领了改革发展全局,引领了全区农村信用社步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2    倾心支农  服务地方经济

  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真情播洒到广袤的土地,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用快速发展演绎金融传奇的同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光荣使命。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己任,是我们始终坚持的方向。”佟铁顺带领着内蒙古农村信用社2万多名员工坚定不移地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2006年以来,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牧业、加强农牧业基础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进行工作安排,调整工作重点。2006年制定出台了支持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施意见,规划三年内发放贷款1000亿元,重点支持自治区“三农”发展的六大领域,并提出了十项服务措施。

  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内蒙古农信社正确研判形势,及时出台了贯彻落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九大举措,全方位满足涉农涉牧贷款需求,为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全力支持“三农”的同时,内蒙古农信社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积极开办青年能人兴业计划小额贷款、返乡务工妇女微贷款、农机具购置专项贷款,及时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扩大内需政策提供配套资金;全力推动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开办财政补贴农牧民资金“一卡通”,累计代理发放全区720余万户农牧业补贴54亿元。

  五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288亿元,是前50多年贷款累放总额的1.5倍,其中发放农牧业贷款236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689亿元,各类就业创业贷款22亿元,助学贷款1.7亿元,农机具购置专项贷款1906万元。农村信用社用占全区金融机构14%的资金,提供了占全区金融市场90%的农牧业贷款、1/3的个私经济贷款、2/3的下岗再就业贷款,实现了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    科技强社  提升核心竞争力

  “科技进步”不断赋予优质服务以新的内容。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对于借助科技建立企业“后发优势”有着特殊的体会。

  一直以来,严重滞后的现代科技手段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和进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治区联社成立之初,就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展困境的战略任务来抓,旗帜鲜明地提出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分三期完成核心业务系统、管理系统和决策分析系统的建设任务。”

  短短五年时间,农信社走过了商业银行20年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现代科技手段从无到有、到局部领先。综合业务系统全面上线,建成并上线运行银行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账户管理及票据影像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等22个子系统。

  “金牛卡”让全区农牧民享受到了便捷的金融服务,农信社相继推出“惠农一卡通”、“富民一卡通”、“手机支付通”等一系列特色银行卡品种,全面受理农牧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截至目前,全区农村信用社银行卡市场占有量跃居全区第二位,市场份额达到25%;发行金牛借记卡718万张,布设ATM机503台、POS机2359台。

  现代科技手段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彻底结束了50多年来农村信用社业务手工操作、单机运行的历史。联结城乡、汇通天下的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成,有力地增强了全区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

     人才兴社  坚持以人为本

  短短五年,内蒙古农信社异军突起,发展势头令人刮目相看。宏伟事业的开拓,靠的是一支特别能吃苦、能奉献、敢拼搏、敢打硬仗的队伍。五年征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金融队伍正在内蒙古的广阔天地中驰骋拼搏。

  “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成为自治区联社成立以后的重要工作。针对旗县联社高管人员长期得不到更新、交流,领导班子超期服役、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三权班子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实际,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照法定程序,采取民主选举、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异地交流等多种方式,分期分批对旗县联社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和交流,同时注重选拔、培养和使用年轻经营管理人才,储备后备干部队伍,初步形成了领导班子队伍梯次成长、成员定期交流的工作机制。

  “旗县联社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实现了自治区联社对旗县联社高管人员的科学管理。

  2006年以来,全区农信社共调整配备领导班子成员 593人,其中对101名年龄偏大的老同志进行了合理妥善安排,对146名任职年限较长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异地交流(交流理事长83人,占89%),对321名优秀干部提拔使用,还公开招聘了10名高管人员。通过调整,旗县联社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得到优化,领导班子的政治觉悟、专业化水平、领导能力、事业心明显增强。

  针对全区农村信用社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农信社组织制定了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一是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和持证上岗制度,打破员工身份界限,实现同工同酬。二是推行以绩效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改革,建立按岗定酬、以绩取酬的薪酬分配体系,实现员工收入与农村信用社效益同步增长,发挥了薪酬分配的正向激励作用,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2009年全区农村信用社人均工资比2005年增长了2.6倍。三是建立了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委托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公开招聘各类专业人才1800多人,批准内部退养986人。四是按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有序规划的原则,加大了全员培训力度,组织181名旗县联社高管人员到商业银行挂职锻炼,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6000多期,培训员工近12万人(次)。

     加强党建  灯塔引领航程

  对企业而言,党的工作不是可有可无,而是确保企业发展方向的政治核心力量;党支部不是多余的部门,而是科学管理最重要的组织资源;党建工作不是附加的事务,而是企业法人治理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自治区联社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接管之初,全系统党的建设很不规范,部分旗县联社党组织机构不健全,个别地区甚至连续几年中断组织生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五年来,自治区联社坚持“双重管理、系统为主”的原则,全面规范和加强系统党的建设。

  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建立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围绕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自治区党委重大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以提升员工素质实现合规经营,以自身科学发展带动一方经济,以企业创优增效惠及员工股东”的实践载体,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实现了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预期目标。

  加强了党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自治区联社和各旗县联社党的组织机构,全面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全区共建立党委70家、纪委70家、党总支6家、支部17家,全系统共有党的组织机构884家,党员人数占比达到35%,党委与法人治理之间实现了协调、良性互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加强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委会议事规则和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制度,编发了党务、纪检工作手册,指导基层规范开展党建工作。

  加强了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预防和惩治并举,不断加大监督和责任追究力度。制定了全区农村信用社反腐倡廉五年规划,与旗县联社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建立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诫勉谈话等制度,畅通群众来信来访,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

  6    描绘蓝图  振翅高飞冲云宵

  五年的艰苦拼搏,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终于不辱使命,在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奋力打造出一个遍及城乡的普惠金融大格局。

  正是由于建立了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蒙古农信社培育了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筑牢了防范风险的坚实防线,为内蒙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广大股东回馈了可观的收益和可期的前景、为广大客户提供了专业高效的服务、为全体员工创造了建功立业的舞台,以其扎实稳健的经营格局、良好的资产质量、充足的资本实力和卓著的信誉,成长为助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站在新的起点,内蒙古信合人再一次认真审视自己——

  内部,五年的改革创新,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体制框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格局,基本建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员工队伍和企业文化,积累比较丰富的改革发展经验,加快发展、再上台阶的条件已经具备。

  外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监管体系加紧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农信社的市场开拓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抵御风险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适合自己前进的道路。新的战略规划已经制定,佟铁顺理事长平静而又自信地向记者描述了“打造为农牧民、社区居民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异质性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蓝图。

  新的形势、新的定位、新的追求,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正朝着一家成长与服务能力突出、经营与管理特色突出、品牌与市场形象突出的现代化商业银行的目标阔步前进!

  企业愿景:

  未来三年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努力实现的企业愿景

  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资产总额力争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2%;存款余额力争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16%;贷款余额力争达到1400亿元,年均增长17%。

  资产质量持续优化,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各项收入力争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1%;中间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亿元,占比达到3.5%,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社社盈余;营业利润力争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4%;历年亏损全额弥补;资本充足率力争达到10%,年均提高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力争控制在5%以内,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力争达到120%,年均提高3.5个百分点。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农牧户贷款覆盖面由55%提高到60%以上。贷款累放额力争达到2400亿元,年均递增26%,其中:农牧业贷款累放额力争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26%,占比达到70%以上;中小企业贷款累放额力争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长15%,占比达到25%以上。支持民生工程,关注弱势群体,履行社会责任,农村金融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增强。

  员工收入稳步增长,股东利益切实保障。员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三年后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员工价值充分体现,个人实现全面发展。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刘小萃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