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8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西部大开发助贵州凤冈茶农奔富路


  孙流修:从编织竹筐过日子到年收入100万

  “10多年前,我们村里基本上是做庄稼为主,还有向邻村家借稻谷、借玉米吃的现象,我家全靠编织竹筐卖后买油盐酱米和小用。西部大开发后,县里、镇里、村里调整产业结构,水路不通走旱路,动员家家户户种植茶叶,而今,种植茶叶的农户仅茶叶产业一项,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去年,我家收入将近100万元。”家住凤冈县永安镇田坝村黄连组的村民孙流修在谈到生活的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的田坝村过去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偏远小村庄。“田大坵、土大块,一年种一季,三年两不收”描绘了这里缺水、种植产品单一且收入较低、村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的真实现状。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始实施后,县委、县政府在田坝村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孙流修作为一名普通茶农。率先发展了20多亩茶园。据他介绍,现在一亩茶园可以带来5000多元的年收入,加上自己又搞茶叶加工,茶叶价格年年上扬,收入一年比一年多。“以前我们这里种水稻、烤烟、玉米,由于土地比较贫瘠,产量很少,一亩最多卖1000元,还是种茶划算。”他说,“ 我们这里土壤富含锌硒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种植的茶叶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做的是锌硒有机茶,所以,我们的茶叶不愁销不出去,价钱还很高咯,清明前后的茶卖到一千几百元一斤。”这不,我赚到钱后,今年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集住房、茶叶加工厂、茶庄旅游为一体的建筑。他说,在田坝茶区,搞茶旅一体的茶农就有23家,可满足500多游客食宿。

  截至目前,全村茶叶种植面积2.2万亩,人均2亩茶以上, 茶叶收入占全村农民总产值的半壁江山。

  离孙流修家不远的地方,阵阵欢声笑语从“仙人岭茶庄”里传出。这家“农家乐”的老总孙德礼,这些年来,见证了这里的巨大变化,并成为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领头雁”。据孙德礼介绍,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田坝村的群众一面大力发展茶叶种植产业,一面积极打造集土家文化、茶文化、特色餐饮服务、生态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农业旅游景区。田坝村成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AAA级国家旅游景区,全国绿色小康村。

  惠民政策让田坝群众走上致富路

  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跌落在茶海之心田坝茶区,像一条条腾飞的巨龙在茶区游动。白色的水泥路在清晨茶叶绿波翻滚中泛着银光。“煮饭不烧柴,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庭院亮起来”描绘了永安镇田坝农村靓丽家园的景象。

  35岁的村民陈豪说,去年过年,他们组里好几户人家都宰了两头肥猪,而以前过年时哪家过年杀两头猪,在村里简直就是“大新闻”了。“现在随便到哪个村看看,几乎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杀鸡宰鱼,生活条件确实不一样了。”陈豪感慨道。

  “来、来、来,请品一下我家自炒的绿茶。”还没落座,陈豪就为我们泡上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茶水。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就在几年前,我们还是走路去的他家,只有一条狭窄、坑坑洼洼的毛公路。现在镶边砂石路修到院坝了。陈豪告诉说,要不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你们渴了还得在水缸里舀水喝,现在不仅有热茶,而且还是自己炒的,这的确让我们觉得有些意外。 

  “不成敬意,这是自己加工的。在政府的倡导和政策扶持下,我2000年开始种茶,并对几亩老茶园进行改造,几年下来,就开始见效益了。你还别说,去年我家6亩茶园收入3万多元,今年加上自己搞加工,收入会更多一些。”陈豪指着组里新建起的10余栋楼房说,“我们组里18户人家,建楼房的就有10多户,还有几户人家今年冬天也要修建楼房。每栋楼房造价都在10万元以上。”记者走进屋里,地板砖、彩电、饮水机、冰箱、太阳能等一应俱全,和城里人生活没有什么两样。走进田坝,放眼望去,黔北民居建筑风格的住房坐落在松林和茶园之间,一座座农家小院,就是一栋栋别墅。

  陈豪风趣地告诉说,在田坝村,仅茶农购买轿车的就有130多台,摩托车、农用车比比皆是。这几年,农户们看准种植茶叶的路子,放开手脚,加大投入,加强对茶叶的管理,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取得了成功,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大家都尝到了种茶的甜头。 

  凤冈富锌富硒茶叶以其独特的品质先后30多次获得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外地茶商经常到茶区查看、收购、加工当地茶叶。这更进一步激发了茶农的积极性,去年全县茶叶产值达到1.5亿元,茶农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而今,全县在适合种茶的7个乡镇打造7个茶叶专业村,种植面积近20万亩。茶农们在抓好茶叶种植外,还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壮大种植规模断,打造名优品牌,扩大加工规模,农户经济稳步增长,茶农走上以优质茶叶种植致富之路。

(陈昌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