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8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逝去的茶馆


  根据老舍先生的话剧《茶馆》改编的39集电视剧《茶馆》正在央视八套开播。不过,这里并不是要褒贬这部电视剧,而是想聊聊北京的茶馆。 

  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旧京的茶馆更是星罗棋布,饮茶历来是北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老北京的茶馆按其规模可分为大茶馆、中小茶馆;按其经营的范围项目可分为清茶馆、书茶馆、棋茶馆、酒茶馆以及设在郊野的野茶馆等。那时茶馆的名号也很讲究,很多颇有名气的大茶馆都称“某某轩”,如地安门外的天汇轩、安定门内的广和轩、北新桥的天寿轩、东安门大街的汇丰轩、前门外的裕顺轩、崇文门内的广泰轩、崇文门外的广顺轩、宣武门内的龙海轩、宣武门外的三义轩、西直门内的新泰轩、阜成门内的天福轩、朝阳门外的荣盛轩等等。老舍先生所写的老裕泰茶馆,也属于大茶馆一类。旧时的茶馆所以兴盛,这和当时的生活节奏慢、人们有“泡茶馆”的闲情逸致有关系,特别是在清代,北京城里住着几十万吃穿不愁、无所事事的八旗子弟,其中许多人整日除了提笼架鸟、看戏玩耍之外,就是“泡”在茶馆里神聊,成了众多茶馆的“回头客”、“常客”。当然,也有利用茶馆这块场地“谈事”、“做交易”的;还有众多卖苦力的把茶馆作为“歇脚”、“打尖”之地。这些,老舍先生在《茶馆》中都作了生动的描述。由于光顾茶馆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什么人都有,茶馆成了“交流”、“发布”各种消息的场所,一些作家文人也往往会将茶馆当成“体验生活”、“了解社会”的窗口。 

  到清末民初,北京的茶馆业开始衰落,风光不再。日军占领北京(时称北平)后,由于时局动乱,能静下心来品茶的人也越来越少,茶馆纷纷关闭。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茶馆业的振兴也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尤其在“突出政治”的年代,饮茶、品茶、论茶还可能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之嫌,到茶馆饮茶自然也只能成为历史的记忆。改革开放后,“茶文化”蓬勃兴起,人们对“茶”的兴趣再度浓厚。京城的繁华地带,兴建了不少“茶艺馆”、“茶艺社”,但此“茶馆”非彼“茶馆”,属于一种高档消费场所,一般工薪阶层难以光顾了。

(郭 棣)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