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规模化的问题。规模化,可以抵消利润率低的消极因素,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经销成本,在规模中求效益。
24岁的北京女孩何晓萌,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2008年,她成立了村里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承包了村里24个大棚种植嫁接黄瓜,一年后净赚24万元。目前,她把大棚承包数量由24个增加到36个,是“北京营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兼董事长。(8月4日《新京报》)
何晓萌的年轻有为给人很多启示,比如,农村是大有作为的。不容否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是年轻人纷纷逃离的地方。除了城乡的生活条件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在很多人看来,在农村难有作为。相对很多产业,农业的利润率低,经济效益难以提高;农业作业的劳动强度大,消耗时间长;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差,创业硬件不理想,融资等软环境也与城市有很大的差距。但这一切,只能说明农村的创业难度大,并不等于在农村不能有所作为。何晓萌的成功,非常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农业的出路在于规模化,这种共识的范围越来越大。长期以来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就是因为没有解决规模化的问题。规模化,可以抵消利润率低的消极因素,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经销成本,在规模中求效益。而何晓萌正是实践了这一论断,论证了这一论断。
如何走上农业规模化之路,农民专业合作是一个重要的选择。在联产承包的制度框架下,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所需的土地资源,只能靠农户的联合,通过合作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既保证规模化的需要,又能保证农民不失地;农民的资金有限,融资上也存在难度,农民合作也可解决规模化的资金难题……在现阶段,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持鼓励的态度,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有扶持,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难得的发展机遇。24岁的何晓萌也许一开始并不能深刻认识农民专业合作的意义,但是,他的成功,无疑借助了农民专业合作的力量,比如说,她承包的24个大棚,每个棚有政策支持的4000元资金。
何晓萌也以自己的选择,为其他大学生如何规划自身发展提供了启示。当很多大学生在为城市谋一份职业而奔波时,何晓萌却独辟蹊径,选择了很多人都不愿去的农村。事实上,正是因为人才少,才容易显出其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少地方都出台了吸引大学生的政策,给予生活便利以及创业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事实证明,往有需求的地方去,是理性的选择。拿何晓萌和她的同学比,当何晓萌年赚24万元时,她的一个同学还在干着每个月800块钱工资的活。特别是何晓萌的事业,不但发展自己,而且也在丰富和发展着农业,特别是带动农民致富方面,意义不容小视,所以利己也利社会。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毕业即失业的现象的确存在。就业难,一方面是供求总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选择有关。应当承认,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固守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如何实现思想认识上的突破,也是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道槛。何晓萌告诉很多人,在工作选择上,首选的应是自己价值最大化。相对来说,城市就业比较饱和,而广大农村可以说还处在大发展的启动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是给农村注入不少活力,应该说,在农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等待大学生去发掘。
不能否定,何晓萌创业成功有其特殊性,但有理由相信,她的成功不是孤独的样本,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大兴区,毕业后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已有50多人,这说明农村对大学生已有不少吸引力。相信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给大学生的机会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