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期的“五个百”系列报道到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在为期近两月的采访报道中,我们尽力挖掘影响行业发展的症结,将行业人士对“五个百”的不同态度和声音表达出来。如此关注“五个百”并给予大力报道,旨在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呼吁,能够推动“五个百”的顺利实施,为行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在随后的报道中,我们还将继续关注并跟踪这个话题,也希望更多的读者给予我们更多的关注和建议。
——编者
“连锁品牌在社区的发展现状,就如同刚出生的孩子一样。”天津津工超市总经理卢代盛给记者如是形容,在他看来,这样一个“孩子”的成长,还需要多方的宽容和爱护。
社区连锁品牌的处境的确不容乐观:无序竞争、租金过高、政策限制、商业配套不全……一系列障碍成了一堵堵的高墙,使得这种尚未大面积展开的商业模式步履维艰,进退两难。
不过,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这次似乎要扮演“障碍终结者”的角色:制定评比标准和依据,花3年时间力推“百家社区服务连锁品牌”,总结模式经验进行推广,促进连锁品牌深植社区服务中。
助推潜力挖掘
“国家政策目前还比较模糊,相应的法律法规难以出台。”项目负责人苏霜给记者表示,社区商业市场需要深入开发和挖掘,并且对企业加以引导,使其明确发展方向。而协会此次推选也有可能对法律的出台起到推动作用。
国家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时日已早。2005年,商务部下发《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社区商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逐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现实并非想象中那么顺利”协会秘书长裴亮说,近几年商业地产发展迅猛,新旧居民社区的商业设施都未进行过统一规划,配套很不完善,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同时限制于条件,资源分割也不平衡,部分社区仅租金一项,就令连锁企业望而生畏。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国雄建议,社区商业不宜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相关部门应作为城市公共设施进行整体布局,并给予减免租金和税收的政策支持。
7月中旬,协会与商务部、民政部、北京市商务委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同时,集结以阳光100、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不动产为骨干的工作团队,展开项目推选标准的制订工作,但推选标准和程序尚未推出。
除推选标准、程序存在难度外,苏霜说,部分社区商业开发商也不配合,地产开发商,多是以买卖方式完成,注重资金回笼,至于社区业态搭配、便民利民,他们多不在意。
按照协会的说法,具体标准成形后,“便民是第一宗旨”推选社区百家连锁品牌的标准,主要参照连锁品牌已营业的店面数量、社区居民认可度、营业销售额等,评选范围包括便利店、餐饮、干洗、家政等多个与居民生活相关的行业,每个行业都将会推选出数个标杆企业。业态覆盖折扣店、便利店、标超等多个方面。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合伙人刘文烽认为,社区连锁零售商应不断更新观念,把自身作为“业态品类”看待。他举例,2000平方米的面积,100多平方米用做超市,其余可另设诊所、美容院、小餐馆等便民场所,这样可以增强聚客能力。
坚定服务路线
不过,尽管困难重重,津工、超市发、红旗等国内一批社区连锁企业还是相继涌现,且业绩斐然。
“津工从一开始就不断研究顾客需要什么,围绕顾客的需要为其服务。”卢代盛介绍,2006年,津工超市实行“抹零结账”, 购物总额中不够一角的零钱一律不收,解决市民购物找零钱难的问题,举措延续至今,津工为此付出每年几十万的利润。
2008年年初,肉价飞涨,津工决定,对肉、蛋等民生商品进行零利润销售。同年,津工启动早点快餐工程,在门店中卖起了煎饼馃子、大饼鸡蛋。津工的早点快餐毛利率为13%多一点,而人工成本、水电费成本、房租等占到销售额的46%以上,从成本核算上看,津工超市在做亏损买卖。
其实不然,在给居民提供方便和实惠的同时,津工在天津当地赚取着源源不断的人流量。在开展收电话费、代收电费的业务后,顾客到津工超市所交话费和电费总数,现已占据全市银联系统总电费的60%以上。除了交罚款、卖彩票、卖电、信用卡等服务项目外,津工今年还主推100个火车票代购点,下一步打算将代收煤气、暖气、水费,代购船、飞机票,代办保险、代订书报等纳为服务范围。
依据门店网络,社区物流服务未来也将实现,即通过24小时营业门店,顾客可在津工自行取走通过电话和网络定购的商品。津工还与民政、劳动部门正在商谈,试图进军社区养老市场,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饮食和其他上门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保姆入户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津工模式”虽然初步成功,但对全国同行业来讲很难复制,因为津工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以津工开设“社区厨房”为例,在津工开发此项目时,其他企业却很难得到参与机会。因此,在社区商业发展上,如果政府不从各个层面予以扶持,零售商就将进退维谷。
障碍重重但前景广阔
刘文烽表示,对比国内外连锁零售企业发展社区商业的情况,不难看出些端倪。国外社区零售业发展迅猛,相比刚起步的国内零售业,各方面都处于前列,但在国内社区商业开拓方面,双方水平差距并不大。
“要想使社区商业充分发展,最少得几十年。”刘文烽对此表示悲观,在他看来,基层地方保护主义已经给社区商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导致发展很不平衡。国内社区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沉淀”,让企业、开发商等各方都摈弃现实存在的浮躁心理,回归理性。
然而,零售商对协会的“百家社区服务连锁品牌”却颇有兴趣。华润万家早已摆开了大干一场的阵势,其公共事务部总监刘岫军称,华润对此项推选志在必得,虽然已在全国布局2000多家社区店,但经验缺乏、区域竞争强等因素,使华润目前也遭遇了发展瓶颈,“急需一个引导。”
社区商业也似乎显现了兴盛迹象。据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将可能作为国家扶持社区商业发展的一个试点。届时,协会在前期调研的家政、早餐等连锁品牌都将被鼓励进驻社区,在得到政策帮助的同时,店铺租金也会获得优惠。国家还将给居民免费发放消费券,保障消费能力,激活社区商业。
而且,除了商务部与协会对社区商业的重视和推动,其他各方也在尝试。7月初,中国社区商业工作委员会成立,该委员会主任董利提出“未来零售业竞争焦点在社区商业”的观点。他对连锁协会的此举表示肯定,同时表示,只要时机成熟,双方可进行合作,共同致力于社区商业发展。
此外,包括IDG资本、贝恩投资等多家知名风投机构的高管近期均表示,他们时刻在关注着社区商业的动向,将来很有可能会扶持一些根植社区的连锁零售企业。这无疑对于项目推进是一个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