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储粮已经宣布暂停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托市收购,但是,很多地区还在继续偷偷收储。一位熟悉托市收购的人士透露。其中大有玄机。“主要就是赚取保管费!”他算账称:目前托市收购的贷款利息是由国家承担的,且每收购1斤小麦国家将补贴收购费用0.025元,每斤的保管费为0.035元,而收储库点在收购和保管中实际支出费用不到0.01元。这加起来每斤就有5分“利润”。(7月8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根据《201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白小麦(国标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为0.9元/斤、0.86元/斤、0.86元/斤,而眼下,很多地方今年小麦开秤价格即达到0.99元/斤左右,远高于托市价。这其间,收购企业既有内资的,也有外资的,都在参与“抢麦大战”,此时此刻,中储粮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作为托市企业,如果市场上的麦价低于国家的收购价而致农民“卖粮难”,中储粮应敞开大门按“托市价”收购,以确保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而一旦市场上小麦价格高于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托市价,这个时候,中储粮就应该停止收购;再往下看,中储粮不参加“炒麦”,也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麦产品下游企业的涨价,最终将有益于小麦的消费者,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现在好了,正当今年小麦收购市场“炮火连天,硝烟弥漫”之际,中储粮跨越了不该跨越的一步,而在本应停止收购之际“继续收购”,这岂不是“火上浇油”?
“粮价是百价之基”。中储粮在这一波的“抢麦大战”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站在“以大局利益为重”的立场上,对中储粮参与“抢麦大战”,起码要走“三步棋”,一是立即叫停,令行禁止;二是严肃查处,不论涉及什么人,“问责没商量”;三是深刻反思为什么粮食托市企业参与“抢麦大战”而没有“防患于未然”,该如何作出必要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