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7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赢得信赖 乳品新国标才能更好完成使命

谢昱航

  保护乳业的根本,恐怕还在于保护消费者的信心。毕竟,乳品是供人消费的,如果消费者不买账,生产更多的乳品也没用,养更多的奶牛也没用。

  在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舆论惊呼“一夜退回25年前”。来自卫生部、农业行业组织以及国内顶级专家做出回应:降低标准,可避免出现奶农倒奶的情况,且生乳标准不适用于即食生乳,生乳的蛋白质的含量不影响消费者所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的含量,新修订的国标绝大部分指标是提高了。(7月13日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

  从回应的内容中,可以明显看出,新标准制定者有很强的保护中国乳业特别是奶农的意识。生乳标准过高,生产的鲜乳不能被收购,那就只能倒掉,这无疑会影响奶农的利益;生乳标准高了,也会影响到国产奶源供应,直至影响到中国乳业规模。国产乳业需要保护,但是,保护乳业的根本,恐怕还在于保护消费者的信心。毕竟,乳品是供人消费的,如果消费者不买账,生产更多的乳品也没用,养更多的奶牛也没用。

  毒奶粉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受到重创。一段时间,各大城市的超市里,国产乳品无人问津,纷纷下架,而进口奶粉则占领市场。直至今天,可以肯定,国产乳品在很多消费者心中留下的阴影还没完全消去,特别是在婴儿奶粉方面。有不少网友留言,他们只买进口奶粉。

  毒奶粉事件引发了一场中国乳业危机,为了让中国乳业走出困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许多策略被提出来,而规范统一中国乳业标准,被寄予厚望。而这一标准如要担负起重建和提升消费者信心的重任,就得让消费者对标准产生信任。

  就广受争议的生乳蛋白含量和菌落总数两项指标,新标准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低了,甚至比我国原有标准还放低了门槛。几乎所有的乳业大国,生乳蛋白质含量的标准都定在3.0%以上,中国新标准是2.8%;菌落总数,美国、欧盟是10万,丹麦是3万,中国新标准则调至200万,人家比我们要严格数十倍。而中国1986年标准,乳蛋白含量是2.95%,2003年标准,菌落总数50万,二项指标在新标准中,按专家的说法,是历史新低。

  这样的调整,当然会让消费者生疑。虽然,生乳并不等于成品乳,但生乳标准高的国家,却都是乳业大国,人家把标准定这么高,当然是有理由的。而我们为保护奶农利益把标准放低,虽然目的同样高尚,但这会引人产生“为奶农利益而牺牲消费者利益”的猜疑,无形中让消费者利益和奶农利益产生对立,从根本上说,这并不有利于奶农利益,因为只有消费者信任产品,市场才会繁荣,奶农才会有更多收益。

  其实,保护奶农的利益,并不一定要靠降低生乳收购标准来实现,完全可通过对奶农补贴的方式。纵观美国和欧盟国家对农民的保护,一是实行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二是对农户进行补贴,对奶农进行补贴,是通常做法。而我国,现时正进入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这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补贴完全是现实的,加大力度和落实补贴政策,不但可弥补奶农部分产品不合格造成的损失,还可以引导农民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之路,生产出更多合格产品。

  专家解释,虽然生乳标准降低,但食用的液态奶和奶粉里的质量不会降低,但是,要在低标准生乳的基础上生产符合标准的液态奶和奶粉,拿什么让消费者相信?而之所以发生三聚氰胺事件,正是由于生乳中蛋白含量低而添加三聚氰胺导致的,这当然会成为消费者关心的焦点,不解开这些关键点的疑惑,消费者对新标准的信心靠什么建立?专家也说,新修订的国标绝大部分指标是提高了。但是,“绝大部份指标提高”能说服消费者吗?普通人的想法,在质量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标准当然只能提高,不能降。所以,哪怕是一两个指标降低,也会引起很大的猜疑。

  不能断言,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指标标准放宽的新标准就不能保证乳品安全,但是要说服消费者,有很大难度,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否则的话,新标准难以承担起重建消费者信心的重任,而增强消费者信心,又是繁荣中国乳业的根本。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