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细毛羊研发始于上世纪30年代。1934年,新疆从苏联高加索引进种公羊,在迪化种畜场(今乌鲁木齐南山种畜场)用其与新疆哈萨克羊和蒙古羊进行杂交。1939年,育种工作由迪化种畜场迁往伊犁种羊场(今新疆巩乃斯种羊场)。经过8年的杂交横交,于1947年全部进入自群繁育,当时称这种羊叫“兰哈羊”。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巩乃斯种羊场及该场“兰哈羊”相当关注,采取许多措施使羊的体形体貌趋于整齐。从而使细毛羊得以传承。
后来,国家农业部于1954年3月20日批准巩乃斯种羊场的细毛羊为中国第一个细毛羊新品种,命名为“新疆毛肉兼用型细毛羊”,简称“新疆细毛羊”;同时废弃“兰哈羊”称谓。
由于新疆细毛羊具有结实的体质、良好的放牧能力,对多变的生态环境有广泛的适应性,并能保持原产地的体重、产毛量及繁殖能力,因而国家极为重视,将其推广至全国,掀起了全国细毛羊品种改良热潮。新疆细毛羊在新疆军垦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繁育中都起过父本的作用,在后来育成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中起过母本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新疆细毛羊的品质,我国于1972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价格昂贵的30只美利奴种公羊,将其分配给新疆等全国4个种羊场,用来改良新疆细毛羊及其它低产羊毛品种。经过14年的繁育,1985年,中国细毛羊新品种培育成功,其品质比原新疆细毛羊有极大提高,羊毛净毛量平均每只3.98公斤,毛长10.39厘米,剪毛后体重平均45.68公斤,净毛率平均61.84%。国家将其正式命名为“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1985年,新疆巩乃斯种羊场就培育出9161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后来向全国13个省区输出近2.9万只,以种羊增加的净毛产量及提高羊毛品质等级计算,获得的经济效益达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