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7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安全科技


  义煤集团千秋矿煤层注水效果好

  煤层注水就是通过钻孔,将压力水和水溶液注入煤体,增加煤体水分,改变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可减少煤尘的产生, 降低冲击地压的危害,促使煤层瓦斯均匀释放,延长煤层自燃发火期。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攻关,义煤集团千秋矿摸索出了从掘进到采煤全过程的一整套煤层注水方案,对冲击地压、煤层自燃发火、煤尘、瓦斯实现了综合防治。

  该矿坚持掘进面先注水,后掘进;采煤面先注水,后采煤;把煤层注水贯穿到生产的全过程。在煤巷掘进过程中,先在掘进工作面正前煤壁均匀布置5个注水钻孔,每孔深10米,注水1—1.5小时,然后再进行掘进作业。在工作面,从上下巷向煤体打“交臂长钻孔”进行注水,根据工作面切眼长度、煤层厚度设定钻孔的深度,例如21211综采面切眼长度为150米,就分别从上下巷各打80米深注水钻孔,以保证水把全部煤体都能湿透。此外,该矿还在掘进工作面上下巷、卸压硐室,采煤工作面上巷下帮、下巷上帮打上40米深的钻孔,进行循环注水作业。

  煤层注水的防尘效果也让井下职工得到了实惠。过去矿上虽然采用了喷雾等降尘措施,但效果不太理想。如今,实施煤壁注水后,可使预掘煤层的水分增加1.5%以上。在21211综采工作面,对煤层进行注水后,降尘率比原来提高56%;21141综放工作面,采用煤层注水后,降尘率提高84.78%。

  封孔技术和卡钻问题是煤层注水两个关键问题。矿上通过积极开展科技攻关,研究应用快速膨胀水泥封孔技术,解决了普通粘土泡泥封孔慢、卡孔的问题,使封孔时间缩短80%,封孔距离达到10米。为解决卡钻问题,提高打钻速度、深度和准确度,该矿技术人员和职工进行了不断探索,改进打钻钻具和钻杆,从水钻到螺旋钻杆的应用,再到现在三棱钻杆的应用,使钻孔最深可以达到400米,孔径最大达到97毫米,保证了煤层注水的效果。

  (廖冲 刘洁)


  兖矿集团杨村矿:半煤岩掘进有新招

  一直以来,半煤岩掘进采用传统的风钻打眼、雷管炸药放炮、耙装机装矸的落后工艺,职工劳动强度大,风钻打眼和放炮声噪音很大,严重损害职工的身体健康。近日一台由兖矿集团自主研发、集截割、装运、行走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EBZ132型半煤岩巷道掘进机在杨村矿“安家落户”。经过人员培训和设备调试,于7月1日开始解体后下井。上图为职工正在对该设备解体。   

   (刘 伟)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通过鉴定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继2006年成功合作开发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技术后,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DMTO-II)技术于近日在北京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成果鉴定。

  据介绍,DMTO-II技术在陕西省华县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甲醇制烯烃试验基地进行了工业化试验。试验装置从去年7月至今年5月共进行了二个阶段试验,累计完成800多小时的运行试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委托的专家5月中旬对该装置进行72小时现场考核与标定,数据显示甲醇转化率达到99.97 %,乙烯+丙烯选择性85.68%,吨乙烯+丙烯消耗甲醇2.67吨。甲醇转化和C4+转化系统均采用流化床技术,使用了同一种催化剂,结果表明所用反应催化剂流化性能良好,磨损率较低,甲醇转化单元每吨甲醇消耗催化剂0.25千克,实现了甲醇转化系统和C4+转化系统的耦合。

  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DMTO-II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工业化试验装置工艺合理,运行安全可靠,技术指标先进。与DMTO技术相比,DMTO-II技术吨烯烃甲醇消耗降低10%以上,是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又一次创新,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套新一代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规模和技术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相关专家也表示,DMTO-II工业性试验装置取得了大型商业化设计基础数据,为建设DMTO-II大型工业生产装置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以试验装置为基础,加快该技术的工业推广应用。                        

  (张军民)


  龙煤集团桃山矿:多举措迎战冲击地压

  从今年4月份以来,龙煤集团桃山矿42017、42035等采煤工作面相继出现冲击地压困扰生产的现象,机组司机只穿上军用防爆服作业,不治理好冲击地压,安全生产无法保障。

  面对威胁,该矿积极种探索卸压、注水。全矿有近10种型号的钻机使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在10多个地点同时施钻,备机备件放在井下。采煤技术主管领导在42017上巷组织进行岩层深孔爆破。在距工作面30米范围内,打5米深的卸压孔,装炮药封黄泥,通过震动缓冲压力分布。一刀煤一循环,每一循环眼位向上与原炮眼错开一个柱距。同时,安全技术主管领导在工作面组织进行煤体墙孔爆破,由上巷自工作面煤壁向外30米的范围内,每3米打5米深的卸压孔,孔径84毫米,虽然这台防突钻机号称“神钻”,但由于煤体压力大,钻头前进吃力,常夹钎断钎,并伴随有气体夹着煤屑喷出,采用1米多长的炮泥和少量炮药震动,药量大还会引发煤体抛出。抽放人员在上巷实施切顶卸压,用168型钻机顺着采空区方向仰角45度平行钻空,深度达25米多,在不破坏眼口岩体的前提下每个炮眼装药量最大化,通过爆破使悬臂梁截断,老顶压力向里转移。防突人员则在上巷进行煤层注水。采用麻花钎杆钻孔30多米深,孔径粗的达113毫米,封口后靠乳化液泵向里高压注水,软化煤质。由于钻孔长,钎杆被吸入,5个人抱钻机都十分吃力。防突人员在每次打眼结束后要称量粉屑量,做效果检验并记录写实。

  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后,矿上还选派了3位大学生到防突科攻关,应用多种监测仪监测,绘制压力曲线,寻找规律,以便提前预知。对42035和42017等工作面,制订了严格的安全措施,采取一个小班打孔,一个小班卸压,一个小班生产。在上巷50米设警戒,机组司机穿上防爆服,戴上防爆帽,离开机组5米进行远方操作割煤。机组下推间隔45分钟后再打支柱移溜子,将4节槽1个移溜器增设为2节1个,防止冲击力损坏溜子。看溜头的只准在上隅角附近活动,人员远离硬帮,注水软化的钻孔直径不能小于94毫米。

  由于冲击多集中发生在72号层和93号层这些开采过深的区域,矿生产重心由北冀向南冀过渡,一采、三采向二、六采转移,掘进集中骨干队伍开辟七采新区,并为各队组准备备用面,保证一个队组有两个生产面,存在影响时可先治理,人员在备用面交替生产。六采上机组平衡全矿产量,设备站人员主动装溜槽,机电科人员主动装溜链,全矿参战,装备材料挤满了整个运输线。

  现在,各工作面压力指数已经有所缓解。              

  (宋晓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