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三周年
信用为本 合作共赢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互动发展”
刘小萃 傅廷高

  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施行。三年间,蓬勃发展的专业合作社与历经改革迅速崛起的农村信用社走到了一起,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演绎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精彩乐章。

  “专业合作和信用合作的互动,实现了广大农民与现代金融对接,提示着农村金融的发展道路。”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肖四如的这一发展思路,正在江西的红色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6月25日,永修县柘林湖边,在一个面积不大却很干净的加工车间里,张赛芳带领着村里姐妹们正制作当地的特产——籽粑,走进前院就是他们的销售终端——永修健康长寿农产品展示中心,这里陈列着20多种统一加工、包装好的当地特产。“当初没想到销路这么好,现在我已经办起了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计划用信用社授信的120万元建一个工厂,信用社还帮我出了很多好点子。”永修县柘林湖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赛芳和社员们憧憬着致富梦想,今后她们要把旅游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结合起来,增加游客参观生产流程和体验式制作的经营项目。

  “通过信用合作的资金纽带,促进专业合作更深、更高、更大范围的发展,真正解决金融服务‘三农’难题,是农信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在肖四如看来,“信用为本、合作共赢”正是信用合作与专业合作互动发展的核心理念。

  信用为本——

  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

  上高县农民任烟林经营着面积100多亩的水库,每次买鱼饲料他都会到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来,说起加入合作社的原因,任烟林不假思索地说,“在合作社买饲料和鱼苗都比外面便宜,还能方便地贷到款,销路也不用发愁,好处太多了。”正是看到了这些好处,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加入合作社,如今,隆信渔业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61个社员发展到273个社员,全体社员从农信社得到的授信额度也达到了7000万元。

  “专业合作社实质上就是一个信用共同体,必须坚持信用为本;也是一个风险共同体,必须坚持共担风险,实际上是分散风险;还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共享合作的收益。”肖四如的这一观点,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有着多重特性的专业合作社,与生俱来就有着与信用合作结缘的“基因”。

  “合作社本身就是一个大联保体,我们再让社员自愿组成若干联保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相互担保取得贷款。同时,社员贷款时缴纳8%的联保基金。”上高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彭细萍告诉记者,通过联保小组和联保基金这两道“防火墙”,农信社规避了风险,合作社社员贷款也更加便捷。而且,农信社对合作社社员的贷款都是按照“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原则,社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借款还款。

  除了建立内部的联保机制,一些专业合作社还尝试借助外部力量分散风险。上高县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参加了保险,而且政府也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风险设置了多重保障。

  “靠合作社自身只能化解小风险,遇到大自然灾害、市场低迷等大风险,合作社就解决不了。因此,对于弱质和高风险的农业产业来说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非常必要的。” 在肖四如看来,专业合作社这个共同体跟外部很多机构和组织,比如农信社、政府、涉农部门等形成一个更大的利益共同体。他认为,这个更大的共同体,同样既是信用共同体,又是风险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而支持专业合作社从而稳定和发展“三农”,实际上最终稳定和发展的是整个社会。

  合作共赢——

  互动发展 相融共生

  “目前和我们有信贷关系的专业合作社有28家,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会帮助和引导合作社,让他们更加规范。”彭细萍告诉记者,他们会帮助合作社完善内部制度、推行科学管理、规范章程等。 

  与此同时,上高县农信社给予合作社社员利率优惠政策,社员贷款利率比非社员贷款利率下降了20%,仅此一项,每年农信社就给社员每一万元贷款让利158元利息。据测算,与非社员贷款利率相比,2009年全年上高县林业合作社和牧业合作社全体社员的贷款利息,分别减少112万元和81万元。按今年授信总额3亿元推算,一年就能为合作社社员减少利息负担474万元,大大节约了合社社社员的运行成本。而在新干县,农信社则尝试把对社员的利率优惠与培育诚信意识相结合。“信用社给我们一次授信三年内都有效,如果社员第一年全部还清贷款,第二年的利率就能减免10%;如果第二年也能正常还款,第三年就能减免20%的利率。”新干县惠源生猪养殖销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小青告诉记者,为了争取更优惠的利率,社员的还款积极性都很高。

  “专业合作社实际上承担了贷款管理人的角色,为银行授信提供调查信息,帮助催收贷款,如果社员的贷款出了风险,合作社可以给予一定的弥补。”肖四如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农信社应适当降低利率,要利用利率杠杆来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促进农村信用环境的优化。

  在农信社想方设法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合作社社员也已经成为推动农信社发展的重要力量。

  调查中记者发现,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放发的贷款,都具有成本低、风险小、额度大的共性。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和社员成为了农信社的优质股东,他们在得到农信社快速发展带来良好收益的同时,也为农信社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农信社增资扩股的时候我就入了600万的股份,农信社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些年发展我就没为资金犯过愁,就是因为有农信社帮我,我心里踏实。”永修县旺鑫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蔡三查说。

  “争取让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村信用社的优质股东,这不仅能解决股金的来源,更重要的是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同时带来更多的客户,并用专业合作社管理的很多理念来改善农信社的管理。”肖四如举例说,比如怎么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决策过程中怎么尊重客户的意愿,怎么接受股东的监督,都值得农信社学习和借鉴。

  “相融共生”已经成为江西农信社与专业合作社互动发展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一点,肖四如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农信社不仅要跟现有的专业合作社对接,潜在信贷需求也要尽量发掘。要通过信用社的加大授信、利率优惠、贷款优先,帮助合作社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这样农信社促进合作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组织化的贡献就大了。”肖四如分析说,通过加强对接,把农村的潜在资金需求调动起来,使之成为农信社业务的重要增长点。“这就能实现农村经济与信用合作的互动发展。”


 

  专业合作社前景广阔

  合作经济是分散的农业生产与大市场、传统农业与现代化技术连接的有效途径。未来农村、农业的出路,可能就是靠合作经济。

  世界上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做得比较成功的台湾地区就是走合作制道路。他们基本的组织形态是:农会+专业合作社,农会通过组织专业合作社,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工厂化、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地生产,跟市场的连接是通过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通过市场拍卖来达到供求和价格的平衡,同时,政府还有很多涉农的保险。台湾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个农业组织现象。

  过去中国最缺乏的是合作文化,中国很多理论学家说中国没有合作经济产生的文化土壤,只有以孝为中心的家庭文化、以忠为中心的朝廷文化,广阔的公共空间、广阔的市场没有中间组织。但如今众多合作社的成功证明,正在蓬勃发展的合作社实际上在复兴或培育我国的合作文化。

  农业既要发挥每个小生产单位的优势,又要发挥统一组织的优势,在两种优势都要发挥的组织形态中,合作制是最佳方式,该统的时候就统,该分的时候就分,需要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和风险的,大家共同承担,该发挥个人自主权的时候充分尊重个人自主权。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所走的道路,对中国农村,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必定有很大的启发。

(肖四如)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