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普遍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命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管理混乱、违规操作、经营艰难、监管乏力等现象也相当普遍。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是当务之急。
河南省长垣县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卫龙奎通过整治违规以改变经营管理的随意性,通过人事改革以激发活力,并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农信社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终于破除了经营违规、思想守旧、服务差距这三大障碍,使信用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铁靠山”。
可见,在这方面,卫龙奎及其团队的改革实践,无疑将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今天,在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故事发生地——河南省长垣县,有关卫龙奎临危受命、带领信用社改革发展的事迹被传为美谈。
卫龙奎是河南长垣农村信用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2007年9月份,长垣县农信社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各项工作严重受损。2008年元月,卫龙奎临危受命,到长垣联社任职。他潜心研究,对症下药,精心治理,以超前的经营理念、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多年的管理经验,探索出一条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新模式,使长垣农信社迅速摆脱案件阴影,驶入全省农信系统的快车道。
临危受命 面临三大“绊脚石”
卫龙奎上任之初,长垣联社内部管理相当混乱,业务经营举步维艰:案件遗留问题错综复杂,损失追回难度大,同时还涉及其他案件,各级部门的频繁检查和公检法部门的涉足,给长垣联社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告状的天天有,上访信满天飞;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习惯取代制度、有章不循现象大量存在,贷款五级分类形态不实,违规放贷现象非常普遍,联社对违规的监管乏力,对查出问题和责任人的处罚不到位,各种风险不能及时防范和化解;班子成员多人长期缺位,缺职达一年之久,基层信用社和不少干部员工各顾自己,无心工作,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到处传播谣言,社会形象一落千丈,干部员工人人自危,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现象突出,工作根本无法开展。最让人忧心的是,各项业务严重萎缩:存款急剧下滑,贷款不断劣变,不良贷款余额142099万元,占比高达78.81%,筹建农合行计划流产,央行票据首次兑付失败……
面对这些困难,卫龙奎的心里着实不轻松。刚上任的第一个月,他走遍了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43个营业网点,几乎每天都在基层度过。一次,他冒雨来到一个网点,虽然营业时间已到,但却迟迟不见开门,而一墙之隔的邮政储蓄大厅人来人往,前往办业务的人络绎不绝。他好不容易等到网点开了门,却发现营业大厅内垃圾成堆,营业人员单人临柜,各种登记簿登记不全,印章、重要空白凭证到处乱放,前来办理业务的人稀稀拉拉。与邮政储蓄形成的鲜明对比,令他有一种切肤之痛,他清楚地意识到,经营中的违规、思想上的守旧、服务上的差距,是长垣农信社发展的三大障碍,只有通过不断地规范、改革、创新,破除这些阻碍,长垣农信社才会有出路。
大刀阔斧 人事改革激活力
常言说,好的领头雁,振翅就是一重天。为重振被案件打击后的队伍士气,卫龙奎首先提出了建“四好班子”的理念,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并行安排,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求每个班子及成员率先垂范,团结务实,切实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其次,他博采众长,借鉴各家银行和兄弟联社的干部管理经验,组织制定干部管理办法、退出机制,建立联社干部后备人才库。此外,他还腾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调查、座谈、走访、考核,通过对各信用社班子履职、工作、群众基础等情况的考察,2009年2月,卫龙奎对全县信用社中层干部进行了重组,15名老干部退居二线,17名年轻员工走上领导岗位,全辖中层干部队伍年龄平均下降了8岁,一支成熟而富有活力的干部队伍悄然形成。
随后,他大刀阔斧,分步骤、分层次地对员工队伍进行了整合。联社机关各岗位人员实行公开竞聘,经过笔试、计算机操作、面试等程序,44名员工被选拔到联社机关各岗位;各信用社和员工“双向”选择,原队伍中16人落聘待岗培训,45人申请内退,其他人员充实到21个信用社。最后,全县信用社原437人的队伍精简为376人,机关13个部室精简为8个,队伍平均年龄下降5岁,大中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队伍结构更为科学化,战斗力大大增强。
在人事改革的基础上,2009年底,他大胆对薪酬办法进行再改革、再完善。融入了一系列绩效考核、计价罚款以及风险理念,包括组织资金、营销贷款、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利息收入等全部业务,都明确了跟单计价标准。并规定,联社机关与基层社同分任务同考核,混岗代办员与正式员工同工同酬,体现了“让实干者踏实,让能干者富足”的理念。经过三个月的运行,改革后的薪酬办法在业务经营中的作用逐步显现。2009年底-2010年一季度,长垣县联社一改过去被动落后的局面,业务综合排名在全市县级联社中稳居前三,员工收入逐月提升。今年4月,新乡市农信办组织全辖县级联社在长垣县联社召开了薪酬改革现场会,卫龙奎详细介绍了薪酬改革背景、具体措施以及薪酬办法运行后的成效,得到了市办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兄弟联社的高度评价。目前,该薪酬办法已逐渐在全市推广。
干部员工队伍的重组整合和薪酬制度的改革完善,对扭转全县农信社业务经营格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一些处在困境中的基层信用社很快跳出低谷,走向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高瞻远瞩 提升企业软实力
“一个成熟企业最终的竞争能力就是深厚企业文化的体现”。海尔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与重视,给了卫龙奎很大的启示。他在抓业务经营的同时,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长垣农信社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着眼,高标准谋划,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各项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把培训作为给员工最好的福利,两年来,全辖投入了大量精力,组织干部员工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选出联社机关业务干部和技术能手,培训员工的业务技能、法律法规、信贷流程操作等,创造学习型机关初见成效;聘请专业培训人员,举行“优秀员工特训营”等专题讲座,开展“解放思想、转变作风”、“讲党性修养、树良好作风、促科学发展”等思想教育培训。帮助广大干部员工拓宽了视野,转变了思维,提高了业务技能,增强了团队的整体士气,市场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卫龙奎认为,每个员工都是信用社肌体的细胞,都是农信大家庭的一员,作为领导干部,要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尊重员工,体贴关爱员工。因此,即便日常工作再忙,他也不忘与员工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冷暖酸甜,掌握他们的思想与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工作之余,卫龙奎还经常为员工们组织一些集体性娱乐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灯谜会、中秋茶话会等。
卫龙奎一直把离退休员工的生活和困难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组织他们过重阳节、开茶话会,为他们订阅报刊杂志。每逢节日,还会带领班子前往慰问,通过细致入微的帮扶与关爱,切实体现了联社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从根本上增强了干部员工的归属感。
为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两年来,卫龙奎坚持内外兼顾,在形象建设上下了一番大功夫。对外统一规划制作所有营业场所招牌、标识和摆设,对内不断强化优质文明服务,统一临柜人员文明用语,统一工作服务和仪表,不仅使全辖营业场所硬件设备焕然一新,而且在软件服务上体现出了明显的亲和力。与此同时,卫龙奎还带领员工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扶贫帮困,回报社会,在农忙时节,及时捐助钱、柴油、农机具、农药和化肥等,帮助当地贫困户、五保户渡难关、抢农时。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发生地震时,他带领员工先后共捐款150560元……。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卫龙奎和他的团队捐款捐物约达40万元,成为当地热心于公益事业的明星单位。
敢出重拳 严格治乱促规范
面对诸多的违规现象,卫龙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严治违规顽疾。他手出重拳,增强意识、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责任追究、贷款管理等方面大做文章,彻底改变了以往经营管理上的随意性,为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
工作中,卫龙奎特别注重对员工进行合规意识教育,不论是大会小会,还是下乡检查指导工作,他都会教导员工随意经营的危害性、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持续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合规文化培训和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员工树立全局观念和主人翁责任感,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习惯让位制度”。在制度建设上,他组织人力对内控制度和操作流程进行全面清理、修订和完善,内容涵盖会计、出纳、结算、纪检监察、安全保卫等各个环节,初步形成了一套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的制度体系。
为增强制度执行力,两年来,他积极配合各级主管部门,深入开展了101天综合治理大检查、180个风险点自查、冒名贷款排查、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等多项活动。活动中,他坚持不走过场、不护短,主动暴露问题、剖析问题、整改问题,深挖陈案,及时整改。对于相关责任人,严格按照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理。两年来,全辖累计处理各类违规违纪责任人员62人,129人次,排除案件隐患2起。同时,他结合全辖实际,逐步落实了“四项制度”。目前,需要亲属回避的50人已全部回避到位,已交流中层干部28人,重要岗位轮换178人,强制休假20人。上下联动、多措并举的合规建设,逐渐将合规理念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营造了“人人讲合规、处处显合规、社社重合规”的良好氛围。
对信贷风险进行防范,一直是卫龙奎开展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他坚持新老兼顾,分类施策,多角度、全方位对信贷工作进行规范。一是大力规范、清收存量贷款。在对全县信用社的贷款占用形态进行全面核实的基础上,抽调人员,对原剥离不良贷款重新纳入账内管理;对“个人名、企业用”的冒名贷款,积极向省联社、市农信办请示,多次与企业协商,近半年的奔波后,125笔冒名贷款全部得到规范。卫龙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一线下大力气对500元以下不良贷款进行清收,将全辖7213笔500元以下小额不良贷款全部清收完毕。与此同时,他针对冒名贷款、违规违纪贷款以及其他问题贷款,组织召开责任人警示大会,限期整改、收回或规范。二是严把新放贷款质量关。摒弃“重大轻小”、“重发放、轻管理”的错误思想,在贷款的投向上,坚持向有市场、有效益、附加值高的农业、涉农企业,以及县委政府主导的产业项目倾斜;在贷款流程操作上,利用贷款管理新程序,进一步规范贷款审批程序和权限,初步建立人机结合的信贷管理新模式;组织成立业务发展部,用专职机构、专业人员、专门的信贷审批流程、单独考核的激励约束机制,专职管理大额贷款,提高工作效率,规避信贷风险。两年来,全辖的新增贷款不良率严格控制在3%以内,贷款质量明显提升。
通过一系列规范操作、案件风险防控措施的实施,长垣联社的违规顽疾得以整治,各项管理渐趋规范,经营形势明显好转。
倾心扶农 地方经济“铁靠山”
卫龙奎把支持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当作一项政治任务牢记心中。两年来,全辖累计发放支农贷款14亿元,支持农户25800户,发放中小企业贷款16亿元,支持企业210家,为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由于长期工作在基层,卫龙奎与当地农民建立起了深厚感情。他经常深入农村,到农民家里谈致富,钻进大棚说发展,盯着餐桌搞种养,站在地头看市场,踏踏实实地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刚到长垣联社工作时,正值春耕春播的关键时期,卫龙奎接到一个投诉电话:一农户想贷款买农机具,好几次到信用社却找不到信贷员。卫龙奎当即打电话追问情况,该农户的贷款当天得以解决。后来该农户逢人便说:“卫理事长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他真是咱们农民的贴心人!”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卫龙奎大胆探索支农新路子,逐步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五户联保贷款,辅之科技与信息,把支持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三个环节。
地处“黄河豆腐弯”处的赵堤镇,农业用水方便,土质优良,种水稻最适合。卫龙奎就与当地信用社主任、信贷员一起深入各村委,提出利用有利条件开发优势农业的建议,并入村到户为农民赠送优质大米栽培等技术资料。在信用社的倾情支持下,10万亩水晶无公害水稻示范区初步形成。对于像常村镇这样基础设施差、农民收入水平低又没有土地资源优势的乡镇,卫龙奎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加大了对个体养殖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其走上了绿色养殖的道路。在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下,除赵堤、常村外,满村的绿色花生、凡相的高效大棚、孟岗的种鹅养殖等种养殖业都开展得有声有色。百姓们都说,“农信社从不嫌贫爱富,富了能人,也富了庸人。”
在确保支农资金富足的基础上,卫龙奎还立足县域经济规划,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2008年和2009年,为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他积极落实当地党委政府关于“企业服务年”活动要求,主动走向市场,深入各村户及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对企业进行评级、授信和用信。
河南华隆管业是一个生产无缝钢管的优秀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卫龙奎到该公司调研时,恰逢该公司为解决“高耗能、高污染”问题而产生资金缺口,就及时为企业投入800万元资金,使该公司在不耽误生产、不误商机的前提下,增加了无缝钢管热轧二期生产线,生产技术和产能有了大幅提升。2009年底,该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802万元,较上年净增了428万元。全县80%以上的企业,在遇到融资困难时都得到了信用社的资金支持。其中一个企业的老板说得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卫理事长真是我们发展的铁靠山。”
两年来,卫龙奎领导的长垣农信社在全县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继培育壮大了防腐建筑、医用卫材、起重机械等多种产业,推动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连续两年,长垣联社被评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嘉奖。
春华秋实 厚积薄发创奇迹
春华而有秋实,厚积方能薄发。卫龙奎以长垣农信社的创业发展之路再次诠释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两年来,他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旋律,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开发业务品种,拓展市场份额,增强盈利能力,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为长垣农信社的改革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票据成功兑付。把握票据兑付的关键时期,加强数据的测算和监测,集中时间和人力,打响票据兑付攻坚战,2008年6月6日,全辖成功兑付10555万元专项央行票据。
经营规模迅速增长。2010年3月底,全辖信用社各项存款40.19亿元,较2007年底净增16.23亿元,存款市场份额达28.38%,稳居全县金融机构之首。
存款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3月底,全辖低成本存款余额19.8亿元,占比49.3%,分别较2007年底增长10.33亿元,增长9.6个百分点。
贷款规模稳中有升。2010年3月底,全辖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28.96亿元,较2007年底增加了10.93亿元,贷款余额、新增数额稳居全县各金融机构之首。
资产质量逐步提高。2008年以来,全辖累计清收盘活不良贷款3.67亿元,不良贷款率较2007年底下降42.42个百分点,2008年以来新增不良贷款比率严格控制在3%之内。
经营效益明显好转。在规范贷款的基础上,对贷款实行按月收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大力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拓展盈利空间;全力营销金燕卡,切实增加中间业务收入。2010年3月底,全辖实现营业收入4560万元,实现经营利润1273万元,较去年同期多盈359万元。
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坚持以科技手段为依托,不断完善服务手段,实现了全省通存通兑,开办了金燕卡、农民工卡等特色服务,开通了农信银资金清算、企业入资核查等系统,安装了ATM自动取款机,科技信息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
服务地方经济功能逐步增强。坚持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大力开展农户小额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助学贷款等金融服务,围绕县政府企业服务年活动、金农共赢计划,大力支持民营经济。2008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贷款20多亿元,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形象明显提升。全辖营业网点逐步实现了“四统一”,用统一宣传标识、统一门面、统一服装、统一文明用语和服务规范,长垣农信社以其现代、文明、诚信的良好形象,向群众敞开了金融服务的大门。
闪光的数字,记载着卫龙奎及其团队创业的历史,汇集着他们奋斗的历程。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为了心爱的信合事业,卫龙奎和他的团队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不懈追求,短短两年时间就为长垣农信社开创出了一片新天地,并为改制农商行积聚了强大的后劲。他们,就是撑起农村信合事业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