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与农共舞 谱华章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五周年巡礼
本报记者 蔡 靓 通讯员 张 勇

  编者按:

  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造就了魅力无限的天府之国。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四川信合人迎来了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5周年的喜庆之日。

  5年,对于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四川农信而言,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恰恰是这5年,四川农信完成了一次“凤凰涅槃”式的重生。

  5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背负着500多亿元的历史包袱,遭受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毁灭性的冲击,但他们一路勇往直前,用改革与奋斗书写着四川农信的新篇章。

  5年来,四川省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发家致富“输血”,为中小企业发展升级“供氧”,真正成为了推动“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5年的风雨,练就了搏击长空的翅膀;5年的奋斗,铸就了四川农信的辉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巴蜀纵横阡陌处,农信之光耀眼明。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银监、人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前行于坎坷,崛起于危难,勇于肩负助农致富的历史使命,奋力开拓与农共舞的伟大事业,在巴蜀大地上正演绎着一曲由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的传奇。

  改革篇:乘风破浪显活力

  时间追溯到2005年6月28日,这一天,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了,承担起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5年来,四川省农信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5月末,四川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为3983.25亿元,是5年前的3.07倍,居四川省省金融机构第3位。各项贷款余额为2589.12亿元,是5年前的2.62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1位。2009年实现利润总额32.02亿元,是省联社成立之初的14.55倍;拨备余额达109.2亿元,是5年前的9.07倍。

  “全省农村信用社之所以能培植起持续发展能力,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全力支持和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全面改革。”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华如是说。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三会”组织,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建立决策、管理、监督相互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效益,增强服务功能,四川省联社紧紧抓住改革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改革促进了四川农信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为“三农”服务的水平。

  “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情况随着省联社的成立划上句号,取而代之的是“以业绩论英雄”。按照流程银行经营理念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四川农信开展了劳动用工和薪酬改革,建立了适应新组织架构的运行机制,广泛推行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绩效考核使员工积极性迸发出来,工作热情高涨,个人收入与单位效益同步快速增长。

  5年来,四川省联社还按照建立现代流程银行理念出台了200多个管理制度办法,促使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有了根本提高,风险控制日趋完善。成功开发了代表行业先进水平的稽核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征信管理系统等风控平台,初步建成集制度约束、科技手段和监督惩治于一体的风险控制体系,为实现农村信用社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支农篇:硕果满枝耀巴蜀

  一场春雨过后,四川省渠县鲜渡农村信用社的几名信贷员来到了嘉和乡长石村二社,挨家挨户了解春耕资金需求情况。蔬菜种植大户陈定刚今年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春耕生产在即,现在还需要4至5万块钱的流动资金。对陈定刚的种植情况做了调查了解后,该社信贷员当即表态:“问题不大,带好你的证件到信用社直接办就是了。”

  在四川,像陈定刚这样从农信社获得贷款支持的农户还有很多。5年来,四川省联社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富民惠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先后制定了春耕生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城乡统筹发展、支持灾后重建等指导性文件,开发了“四通两乐”等新型信贷产品,突出支农重点,改进支农服务,扩大有效信贷投入。

  此外,四川省农信社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深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支持培育了一批基础好、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骨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专业大户,截止到今年3月末,四川省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865.1亿元,占贷款总额的75.6%。

  “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农村信贷投入的主渠道,支持新农村建设责无旁贷。”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王华多次强调。

  以占全省金融机构14%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省80%以上的农业贷款、94%以上的灾区农房重建贷款、100%的藏区牧民定居住房贷款、70%以上的下岗再就业贷款、60%以上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近50%的县域中小企业贷款,四川省农信社以“信贷及时雨”润泽了巴蜀大地。

  创新篇:打造核心竞争力

  “由于有担保公司的担保,农信社分两次发放的600万元贷款让我们公司及时买回了原材料,避免了因原材料涨价而增加的一大笔成本。”广汉鑫珑包装彩印有限公司董事长卿三元感慨道。

  互助式会员制担保公司,由几家会员出资组建并且只对会员企业进行担保,广汉市第一家互助式会员制担保公司——高坪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乐熊说:“入股后,各个会员企业之间互相担保、捆绑一起,将银行的风险分担在各会员企业身上,原先不能贷到款的土地、设备都能带到款,而且还能以土地、设备资产所值的80%高额对企业进行贷款。”

  规范的风险控制制度使会员制担保模式愈趋成熟,2008年起,四川省联社德阳办事处把会员制担保模式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打造“两个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推广模式在全市农信社推行,这一模式也得到了四川省联社管理层的肯定,并在全省174个县级联社中推行。

  互助式会员担保贷款只是四川省农信社的新产品之一。在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产品创新不仅是农信社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基础,更是其新型竞争力得以锻造和发展的“生命源”。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步伐,全面提升竞争实力,是四川省农信社发展中的重要命题,5年来,信贷产品不断刷新,中小企业联保贷款、动产质押第三方监管公司贷款、商城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等各种贷款模式层出不穷。

  作为信贷产品创新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四川省联社不断加大科技建设投入,以建立全省集中的数据中心和SC6000综合业务系统全面上线为标志,全省农村信用社已建成功能齐备的现代支付清算系统。现该系统已达到国内大银行同等先进水平,彻底打破了长期困扰农村信用社结算难和汇兑难的瓶颈,并成功发行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卡品牌——蜀信卡,形成了通达城乡和全国的三级服务网络平台。

  从2008年4月至今短短两年时间,蜀信卡发卡量已达 1367万张,成为四川省内银行机构中发卡量最大的银行卡品牌,全省平均每6个人就持有1张蜀信卡。

  责任篇:凝聚大爱诉真情

  “农信社对我们的支持很大,要不是他们,我这房子也建不起来,哪来这么好的新生活哦!” 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四组的鲜天全感慨道。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农信社贷款的支持下,他建起了新房,开起了村里最大的农家乐“鲜李园”。

  而鲜天全只是千千万万从四川省农信社获得农房重建贷款、开始震后新生活的受灾农户中的一个。

  2008年5月15日,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四川省联社视频工作会上,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对全省信用社负责人提出要求:“我们难,农民更难;我们苦,农民更苦。我们信合人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农民兄弟。”

  按此思路,四川省联社于5月20日出台了救灾专项贷款办法,在灾区搭建起第一批帐篷银行。

  2008年5月22日,地震过后的第11天,四川省联社开发出灾民重建家园贷款、灾民恢复生产经营贷款、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经营贷款等5个抗震救灾专项贷款产品,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对抗震救灾贷款进行专项核算管理。

  2008年5月末,灾区农村信用社基本全部恢复营业。

  这种速度,受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高度肯定。四川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此给予高度赞扬,认为省联社做得及时、有效、很好。

  第一时间建好帐篷银行,为灾民办理各种业务;第一时间将灾民生活救助金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金送到灾民手里;第一时间为受灾农户发放农房重建贷款……四川省农信社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这一切,都是在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信合带来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员工遇难64人,重伤108人,2986个营业网点毁损,网点受损面达49.44%,因灾新增不良贷款115.58亿元,直接财产重置损失44.30亿元——的情况下进行的。

  “农村信用社姓‘农’,多年来与农民兄弟血肉相联。在农民兄弟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达到灾区农民的心上。”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说。

  责任的力量重于泰山,四川农信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支持凝聚着大爱。截止到2010年3月末,四川省农信社累计投放抗震救灾专项贷款73.22万户,金额279.43亿元,其中累计投放灾区农房建设贷款65.33万户、金额146.96亿元,累计发放灾民恢复生产经营贷款24.95亿元,累计发放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经营贷款46.09亿元。

  展望篇:携手开创新天地

  随着现代农业的加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农”领域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农信社向现代银行转型势在必行。

  “自省联社成立后,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过五年发展,正在进入奋力推进战略转型新阶段。农村市场有农民存款增长弹性大、贷款需求增长弹性小的规律,从国外的农业发展规律看,农业产业化、公司化是必由之路,按照这两条规律,农村信用社的富余资金将逐年增大,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将从单一的农户转向农户和公司并重。农村信用社转型的重点,对外是开拓公司信贷业务,对内是实施精细化管理。”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说。

  据悉,今后三年,四川农村信用社将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抓手,围绕实现资产、效益、队伍三个根本好转的目标,努力开创团结奋进的新局面,奋力推进现代转型的新阶段。核心是实现从传统金融向现代金融的根本转型。

  在市场定位上,将从以服务“三农”为主,转向“三农”和城市并重,以适应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城乡统筹步伐日益加快的大趋势,并用好、用活农村信用社逐年增大的富余资金。

  在客户对象上,将从以农户为主转向农户、公司并重,以适应农业经营专业化、规模化、公司化的趋势。

  在运行机制上,将从主要围绕小额信贷的机构设置和制度安排转向按小额信贷与公司类信贷业务双线设置机构和安排制度,以提升控制风险的能力。

  在管理方法上,将从过去直观判断的粗放管理转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复杂性。

  在员工的能力素质上,将从过去“以勤为主”转向“以智为主”,推进信用社建设学习型企业,以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

  在产权模式上,将从过去的合作制逐步转向股份制,建立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激情满怀。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相信:四川农村信用社在助农致富、与农共舞的征程中,必将奏响更加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乐章!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