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当尤努斯的脚步踏上海南这片土地时,海南省农信社便与这位以推广小额信贷而闻名于世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结下了一段不解之缘。
促成这段缘份的红线,表面上看是海南省省长罗保铭与尤努斯这位“小额信贷之父”之间类似于孩童式的“拉钩”结盟;本质上则是,双方对于“以推动小额信贷发展,帮助更多穷人致富,真正实现人人都有融资权”理想的共同探索和追求。而这也正是海南省农信社自诞生之时便坚守的发展理念。
从邀请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专家进驻琼中,帮助开展小额信贷试验,到借鉴“尤努斯”小额信贷模式,在全省积极探索、推广符合海南实际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海南省农信社便探索出一条符合海南特色的、服务“三农”的“草根金融”发展之路。
对于海南农信的探索和实践,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这样评价:“海南‘尤努斯’渐显轮廓,让人看到了中国‘草根金融’地平线上的一道曙光。”毫无疑问,在中国探索小额信贷发展的道路上,海南农信已经成为一杆标杆。“海南尤努斯”的出现,对于海南农民以及农村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走进海南,近距离感受小额信贷给海南农村带来的变化。
奔走于乡间的流动银行
六月的海南,热浪逼人。海南良好的空气状况,为太阳光的直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灼热的阳光晒得人皮肤有点隐隐作痛,而三十几度的高温,则让人好像时时被裹挟在热浪之中。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记者每一次在乡间的采访结束,都恨不得立刻钻进开着空凋冷气的车里面再也不出来。
这种炎热的感觉并非完全因为记者是北方人,同行的海南农信社工作人员也表示:“这天确实很热。但这还不是海南最热的时候。”听了这话,记者暗自庆幸又暗自咋舌。庆幸的是,记者不是在最热的时候来采访,而且也不必长期呆在这种高温的环境之中;令人咋舌的则是,这就是海南农信社的信贷人员每天的工作环境。
同行的海南农信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信社的信贷员以及500多名小额信贷技术员,每天就是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骑着自行车奔走于海南的每一个村落,去挨家挨户地了解农民的贷款需求,为农民讲解小额贷款的发放政策、流程,组建农民小额贷款互保小组,为有贷款需求农民发放小额贷款……
对于海南农信的信贷员来说,天气炎热只是他们面临的一个小问题,更大的困难是,他们需要用有限的人手来保证为所有有需求的农民提供金融服务。
澄迈县桥头镇信用社,除了信用社内勤人员外,包括信用社主任在内总共只有5名信贷人员。而就这5个人,他们需要服务的却是64个自然村,2万多人口。
桥头镇信用社主任刘阳锋告诉记者,他们5个人平常基本上没有时间呆在信用社里面,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跑,“我们的信贷员,一般都是早上出发的时候就带上午饭、带上水,渴了就在自行车上喝点水,饿了就停下来找个地方匆匆把饭吃了,吃完接着到自己负责的村里转。”
至于周末休息,刘阳锋向记者表示,他们基本上没有周末,不是上级不允许休息,而是几乎每个信贷员的活都干不完,所以大家索性都放弃休息了。刘阳锋很幽默总结了他和同事们的工作状态:“我们现在是五加二,白加黑,办公地点在乡村。”
刘阳锋的话记者在澄迈县农信联社党委书记岑选华那里得到了印证:“现在信用社工作人员确实都很辛苦,柜台人员每天要面临着大量的客户柜台交易,信贷员每个人都要负责很多村庄的信贷服务,联社的办公人员也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我们这儿基本上没有什么周末休息,我也一样。”
信用社的无私和付出,带给农民则是金融的便利和致富的喜悦。澄迈县桥头镇北山村,是一个仅有100多户的小村庄。由于靠近海边,这里的土地是富含硒元素的沙地,这里种出来的地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一直备受市场追捧。但一直以来,苦于没有资金,所以地瓜种植业一直形不成规模,农民守着良好的自然资源却一直生活在贫困之中。从2007年开始,在当地信用社小额贷款的扶持下,该村的地瓜种植逐步形成规模,全村的经济状况也迅速得到了改善。
北山村村民陈承道感激地说:“我们村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全靠农村信用社的支持。现在我们附近几个村全部都在发展地瓜种植,规模还要进一步扩大,需要大量启动资金。现在有信用社给我们作后盾,我们一点也不缺钱犯愁,充满信心。”
“只有在农村踏踏实实地发展小额信贷,才能把农信社真正办成农民的银行,真正实现人人享有平等融资权这一目标。”此前海南省联社理事长吴伟雄在接受采访时,一语道出了海南农信人坚守和付出的意义和目标。
海南版的“尤努斯”模式
日前,由海南省农信社自主研发的“海南‘一小通’金融模式开发”项目在海口通过专家鉴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填补了海南小额信贷管理科技的空白,在全国的小额信贷管理技术上也具有独创性,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众所周知,给农民贷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全世界的小额信贷实践来看,关于金融机构在发展小额信贷方面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在此背景下,海南农信的小额贷款究竟有着怎样的独到之处,能够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认可?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小额信贷的普惠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同时有效防范小额信贷的道德风险,确保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海南农信社开创性的推出了独具特色的小额信贷“七专模式”。
据海南省农信社人士介绍,所谓“七专模式”是指:成立专设机构;组建专业队伍;创立专业文化;制定专项流程;开发专利产品;实行专项贴息以及建立专门的信息服务网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省农村信用联社率先在全国建立了省、市(县)、乡(镇)三级小额信贷管理和服务体系,为小额信贷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机构保证。为加强小额信贷的管理,从创新小额信贷的体制机制入手,海南省农信联社专门成立了小额信贷管理处,并在琼中县成立了小额信贷总部,在其他各市县成立了小额信贷部,在各乡镇成立了小额信贷服务站。
为真正建立起一支素质高、作风硬、服务好的专业团队,以提高小额信贷的普惠率和切实防范小额信贷的道德风险,海南省农信联社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了500名大学毕业生。而由这些大学生担任专业专职专管专责的小额信贷技术员,组成小额信贷“童子军”,在专业培训后分派到全省204个乡镇,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向农民发放贷款,专门开展小额信贷服务,使农民贷款不出镇、还款不出村。同时,这支特殊的信贷队伍,一改传统信贷员只管放贷和收钱的简单工作方法,而是以“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助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为目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与此同时,为调动农民贷款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鼓励农信社多发放小额信贷,海南省政府拿出3000万元资金对小额信贷实行专项贴息。比如,琼中县政府规定提前还清小额信贷的贴息是100%,按时还款的贴息80%,逾期还款的不予贴息,以此来培育农民的信用意识。
海南省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小额信贷模式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有效实现了“三个结合”:即把政府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相结合,把当地的特色产业和金融产品创新相结合,把当地的经济建设与农户的诚信建设相结合。
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于海南的小额信贷模式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做出专门批示:“好的开端,加强监管,大力推广。”
孟加拉银行家尤努斯的成功,再一次证明:针对广大贫困农民的小额信贷,并非不能实现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条适合的金融援助道路。尤努斯成功了,为中国广大农民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农村信用社能否也在小额信贷领域展示成功者的风采?中国的小额信贷如何去复制尤努斯的成功?是完全复制“尤努斯模式”还是在借鉴尤努斯理念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国情和地方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
海南农信在小额信贷方面的探索及取得的成绩,告诉我们:尤努斯的成功,并非一个不可超越的神话。只要坚守为农服务的信念、抱定实现“人人都有平等融资权”的事业理想,执着探索,中国也能够诞生自己的“尤努斯”。
中国的“尤努斯”,已经在海南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