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0年6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浅议白居易茶诗写作特点

王建民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洛阳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或白太傅。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小官宦家庭,青年时代,北方战乱,遵父命避难吴越,颠沛流离,十分艰苦。贫苦的生活,使他接近人民群众,成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再者,后来长时间在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一带作官,特别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以后又亲自种茶,终生爱茶、嗜茶、知茶、品茶,堪称茶专家诗人。他是唐代一位多产诗人,一生作诗约3000首,其中涉及茶事的诗约60首,居唐代诗人之冠。

  白居易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基于这种思想,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进而对诗歌又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基本要求,即就是说,诗歌的根本是情感,无情便没有诗;诗歌的语言文字是花木的枝叶,无言则无以表达情感;诗歌的声音乐律是花木开放出来的花朵,无花则无美感而言,且无以动人心;诗歌的实质,就是花木的果实,便是“义”(即“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无此,则诗歌本身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诗人在长期的种茶、管茶、煎茶、品茶的实践中,对于茶叶的生产、加工、煎饮及功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有高人一筹的见地,因而写出了许多歌颂茶的不朽诗篇。仅从笔者收集到他的38首茶诗分析,其特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写作过程,边饮茶边写诗。仔细阅读白居易的茶诗,就会发现白诗吸取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经验,兼有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文学特色。这在他的长诗《琵琶行》中体现得最为明显。谁都知道,饮茶可以使人头脑冷静,能激发诗人的诗兴。饮茶后写作,可以说是灵感即至,信手拈来。白诗“起尝一碗茗,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都体现了茶助文思、茶助诗兴、以茶醒脑的作用。反过来说,吟着诗,品茶也就更有味道。据此,我们可以说,白居易是品茶、吟诗相结合的伟大实践家。

  二、诗歌内容,以茶表达情谊。笔者对白氏38首茶诗作了粗略的分类,其中反映茶叶生产的2首、表现茶叶功效的3首、描写煎饮的10首,共约占全部诗的40%;而抒发情感、描写友情的多达23首,几乎占到总数的60%。白居易生逢乱世,命运多舛,但他的诗不是苦闷呻吟,而是视茶为自我修为的“朋友”。以茶醒脑,以茶求乐,这方面的著名诗句甚多:“从心到百骸,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终无身外忧”;“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无忧无虑者,长短任生涯”等。作者以茶陶冶性情,于忧愤苦恼中找出自我解脱的生路。同时,茶还给诗人带来了真挚的友情,使他广交茶友,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无由持一碗,寄于爱茶人”;“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冷咏霜毛句,闲烹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等,这些诗句,令人读后,了解到诗人常常通过赠茶饮茶、高歌吟诗,增进了无限深厚的友情。

  三、诗歌风格力求通俗易懂。细细品味白居易的茶诗,发现它的又一显著特色是浅显易懂,没有深奥的文字游戏。每每诵读白诗,领略缕缕茶香,诗味茶香醉了无数读者。作为诗人的同乡,品味之余,感到倍加亲切。白诗中的“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醉对数丛红芍药,渴饮一碗绿昌明”;“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等等,亦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样,读来朗朗上口,闻之入耳中听,思之清白如水。

  四、表现手法,多用比兴技巧。纵观白诗,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但以“比兴”之技巧运用最为普遍、突出。此法的运用,是托物寄志,抒发情感。它既可曲笔赞美颂扬,也可间接含沙射影地斥责咒骂。白诗中的“高树换新叶,阴阴覆地隅。何言太守宅,有仙幽人居”;“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兄弟东西官职冷,门前车马向谁家?”等等,均属巧妙运用此法之句,收到了殊途而同归的效果。更典型的如诗人的传世之作《琵琶行》中“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诗句,通过形象生动地抒写,把一位惨遭不幸的老歌女微妙微肖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尽管时隔千年之久,不由人不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付出自己的喜怒哀乐。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