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婺州举岩”贡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得以良好地保存,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积极为婺城区罗店镇鹿田村村民胡招余老人申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以其为代表,大力保护、传承和发扬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举岩茶文化。
“婺州举岩”贡茶产于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鹿田村一带。来到位于北山的鹿田村,我们找到了正在制茶的胡招余师傅。
据了解,胡招余家族中数代人从事“婺州举岩”茶手工制作,从清代(1783年)高祖父胡兴盛到民国(1940年)父亲胡昌林,已有158年制作“婺州举岩”茶的历史。在胡招余的印象中,自己的童年就是在弥漫着茶香的环境中度过的。
1959年,胡招余考入了青海医学院医疗系本科。这在当时是一件让人自豪的事。然而,命运难料。由于种种原因,1961年,胡招余未能走上专业岗位,而是回到家乡北山鹿田村,当起了农民,并跟随大哥胡招福学习“婺州举岩”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从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胡招余有4亩左右茶林。受市场经济影响,许多村民打算开垦荒地种植高山蔬菜,甚至毁茶种菜。但胡招余一家坚决抵制。他开始精心管理几亩茶林,不仅重新开垦荒地种上茶树,还扦插新品种。2000年,他种茶卖茶有了较好回报,年收入可达六七千元。
让胡招余难以放弃种茶这个行当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不想丢了老祖宗传下来的做茶手艺”。他介绍,“婺州举岩”贡茶历史悠久,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一芽一叶时采摘,其传统制作工艺大概有七个步骤。
说起这些步骤,胡招余忍不住一一拿起工具向我们展示,并示范了举岩茶的炒制动作。看着他一丝不苟的样子,我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对“婺州举岩”茶独特制作工艺的评述:在制作过程中,焙炒为关键工序,以焙为主,炒焙结合。为了让我们能够体验好品质的举岩茶,胡招余还拿出了两种使用不同工艺制作的茶叶。“一边是精挑细选,还做过形状的;一边是茶叶形状较大不规则的。”胡招余说,其中的一些制作细节也不一样。我们看到他说的“做过形状”的茶叶,果然发现其特征如书中所描述:外形茶条紧结蟠曲,茸毫依稀可见,色泽银白交辉。
谈到近年来的茶叶种植情况,胡招余有些感慨。他说,虽然村里的大多数村民都种有茶叶,一些青年也学做茶叶,但由于规模普遍偏小,且管理不善,“婺州举岩”茶的数量及质量都不高。2006年,浙江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与金华北山林场就“婺州举岩”商标转让正式签约,并在鹿田村附近承租了面积为300余亩采云间婺州举岩茶基地。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机构的支持下,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专门针对“婺州举岩”茶的制作技艺进行探讨,经过反复试制,终于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使“婺州举岩”新品得以投产面世。
“如今,村里和我同一辈的做茶人只有四五个人了。”胡招余说,代表着“婺州举岩”贡茶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亟需加以保护和传承。经过调研,采云间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胡招余的家族到目前为止已有226年的手工制茶史,是“婺州举岩”茶传统制作技艺一支重要的传承脉络。因此,公司从2006年开始为胡招余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已陆续成功申报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胡招余平时除了管好自己一亩左右的茶林外,还多了一项工作,收了一批“徒弟”。只要有空,胡招余就会到离家不远的婺州举岩茶场转转,和这里的工作人员交流传统的制茶技艺,共同实践、研究如何使“婺州举岩”茶能够在萃取传统工艺优势的同时,加以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机械,制作出工艺更加精良,口味更为纯正的“中华文化名茶”来。
(吕薇薇 师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