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致庸身边,有不少成绩非凡、声名远播的得力助手。这些人没有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没有留洋海外的经验,有的人甚至是大字不识的文盲,但乔致庸却发现了他们身上的可用之处,并把他们当作了商号一宝。可以这么说,这些人才几乎都是乔致庸破格录用的。
马荀,一个典型的文盲,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筐。在他成为复盛西粮店的大掌柜前,不过是复盛西字号下一个小粮店的小掌柜。马荀当小掌柜的时候,小粮店年年盈利,可是复盛西总店却在年年亏损,小掌柜那些小盈利都贴了进去。马荀不甘,凭什么我年年赚的钱都要贴给总店,这总店到底是怎么经营的。一气之下,小掌柜找到了乔致庸大东家,为自己鸣不平。乔致庸一听,觉得此人说的在理,是个人才,于是破格让马荀经营的小粮店另立炉灶,让马荀按照自己的经营方式去打理。小掌柜就这样变成了大掌柜,小粮店也变成了大粮店。
在马荀接手后,复盛西粮店扭亏为盈,并成为乔家商号一大聚宝盆。说实话,在商界里读过书,能写会算的人一抓一大把,可乔致庸却敢用一个大字不识的人来当大掌柜,实在够胆量。事实证明,乔致庸没有看错人,他就是善于在沙里淘金。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在如今就是能力重于学历。当然,学历也很重要,但是那些能力高的人往往比只有学历没有能力的人进步得更快。至于怎样辨别人才,这就需要管理者仔细斟酌。
马公甫,乔致庸破格提拔的另一个人才。不得不承认,在用人上,乔致庸慧眼如炬。马公甫是乔家在包头商号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伙计,不过他为人精明,做事勤奋,颇得商号掌柜的喜欢。有一次,商号掌柜派马公甫前往祁县向乔致庸汇报商号的经营情况。就是这一次机会,让马公甫出尽了风头,他把包头商号的经营情况有条不紊地汇报给乔致庸,并在汇报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让乔致庸眼前一亮。只此一次,马公甫便平步青云,成了包头复盛公号的大掌柜。在马公甫的管理下,不仅复盛公有了起色,包头整个“复”字号商号都活跃了起来。乔致庸的用人技术堪称一流,他敢于同传统的条条框框博弈,用革新而且公正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发现真正的可用之才。
在乔致庸破格提拔的人才里,除了文盲和小伙计,还有一个外来人。这个外来人名叫阎维藩,原先是平遥“蔚”字号在福州分号的经理。这人本来跟乔家是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却做了一件事让乔致庸好生佩服。这件事当时在山西也十分有名,阎维藩为一个下级官吏支付了十万两白银令其升为将军。这样的胆识可不是常人能有的,正是如此,才引起了乔致庸的极大兴趣。不久之后,阎维藩跟“蔚”字号闹翻了,要辞职回乡。乔致庸听闻后立即派儿子将阎维藩接到乔家,并受上宾之礼遇。
就这样,阎维藩被乔致庸聘为大德恒票号的总管事。为了报答乔致庸的知遇之恩,阎维藩兢兢业业,总算不负众望将大德恒管理成票号界数一数二的大票号。乔致庸雇佣阎维藩的故事,在整个山西商界被传为佳话,听闻者无不夸赞乔大东家慧眼识英才的伯乐意识。
用人,是一个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一个人再有能力,单凭一己之力也难以支撑并扩大一个企业。这个时候,找到可用之人,并懂得如何激发可用之人的潜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身边笼络一些能用的人,将是企业最大的财富,也是创造利益的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