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5月26日成立之时起,六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引领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秉承“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经营理念,大力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做出新贡献”三大使命,时刻不忘企业社会责任,关注民生,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的作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全力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乡村银行”,致力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
六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带领全辖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与破解江西经济社会融资难题紧密结合,全面展开服务手段创新,每年以占全省银行机构17%左右市场份额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占全省银行机构90%多的农业贷款、80%多的下岗再就业贷款、60%多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40%多的个私经济和中小企业贷款,有效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助推全民创业、促进江西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
风雨无阻助“三农”
在江西省安远县,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信社一直坚持用小额农贷等信贷产品、以规范贴切的方式支持着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其“小额贷款证”在农户心中更是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这一点,让到安远考察的上级领导和同行惊讶不已。然而,对于这一切,只有安远信合人知道,为了支持当地的三农经济建设,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2000年至2003年,安远农信社累计投放贷款40010.9万元,其中,农贷32125万元,占总投入的80.3%,然而,不良贷款也由原来的4200万增至2003年的8451万。支农,近乎成了全辖所从事的“高风险项目”。
2004年江西省联社成立后,就如何支持“三农”并发展自身这一问题,安远县农信社想到了小额农贷。
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思考,安远县农村信用联社决定:自2007年6月起,举全社之力,逐村逐户对农民的资金需求、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进行调查摸底,每户一档,公开评定等级,公开授信,公开颁发贷款证,农户凭贷款证即可直接在柜台办理贷款,随还随贷。
方案“出炉”之后,是百分之百的执行:由该县联社领导亲自带头下乡推行,早出晚归,各网点随之跟进……
2007年,全辖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07年底,全辖已调查农户23412户,发放小额贷款证2238本,授信金额5346万元。安远县农信社的小额农贷“走”进了千家万户。
若问推行小额农贷的秘诀在哪?答案只有两个字:坚持。自大力推行小额农贷起,近三年来,安远县农信社的信贷员们常是利用早、中、晚的时间或雨天找农户,晚上八九点回单位。
2009年6月,安远县农信社完成了对全县68979户农民的调查建档工作,至2010年4月,共发证17152本,授信金额37162.9万元。农户只要拿上贷款证和身份证,便可直接到信用社柜台贷款,如同取自家存款一样方便。
近年来,安远县各项农业开始出现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小额农贷己无法满足农户的资金需求。对此,该县农信社又通过提高授信额度、创办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拓展支农路径。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三农”的水平,今年年初,该县农信社又在全省率先发行了百福惠民卡。
支农,也让安远县农信社自身有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底,该县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76582万元,比2004年底增长3.2倍。不良贷款为5625万元,占比由2004年的17.93%下降到7.35%,利润由2004年的215.4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2858万元,实现了“社农双赢”。
(钟绍丞 廖述明)
向强大目标迈进
今年以来,江西新余农村合作银行按照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及董事会工作部署,以“机制优化年”、“精细化管理年”、“农商行改制年”、“业务提升年”、“绿色服务年”和“产品研发年”等“六个年”活动为工作中心,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着力发展票据业务,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员工工作潜能,打造效能银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发展态势良好。
作为江西省新余市唯一的法人银行,一直以来,新余农合行坚持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占全市金融机构2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市80%以上的中小企业贷款、90%以上的农户贷款、100%的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和返乡农民工贷款,存贷款市场份额连续三年稳居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首。
据了解,挂牌开业三年多来,该行一直十分重视票据业务的发展,并于今年新组建了资金营运部,以加强票据等业务的管理和拓展。该行加大营销力度,创新服务方式,以“票”为“媒”,巧牵“红线”,采取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票据业务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以来,该行已通过票据贴现累计为100余户企业融资14.75亿元,贴现利息收入突破3000万元大关。通过以上举措,进一步拓宽了该行票据交易新渠道,对缓解该行贷款规模和单户贷款集中度限制、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引进埠外资金支持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2010年年初以来,该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服务效能型银行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客户满意度和综合竞争力。其一,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今年,该行全面推行了以计价为基础的平衡计分卡考核办法,优化指标设置,对各个层级、各项工作的当期绩效、长远业绩实现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让每个员工清楚地知道,每做一笔业务、每营销一个客户的绩效是多少,彻底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真正做到收入凭贡献,充分体现“短期绩效决定薪酬、长期业绩决定升迁”的激励理念。其二,启动服务与管理全面提升项目。与专业公司合作,采取晨训、示范、模拟演练、生命之旅、户外拓展等全新培训方式,对员工着装、礼仪、语言、服务流程标准等进行全方位培训。目前,该行城区网点都推行了晨训制度。为检查培训效果,专业合作公司将组织人员对所有营业网点开展服务暗访检查,并在暗访后给出意见和建议。对暗访发现的问题,该行提出了明确的整a改要求,对相关支行、分理处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进一步增强了服务督导效果。据了解,下半年,该行还将开展第二届“服务形象大使”评选活动,提升服务品质和形象。其三,进一步健全机关效能机制。今年年初,该行对机关部门进行了优化整合,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部门职责,并在内网公布,以便进行相互监督。同时,还进一步完善督(查)办工作机制,建立督(查)办台账,将相关工作明确到部门、到人,全面提升执行力。实行指纹考勤,进一步加强机关工作纪律和作风管理。其四,开展机关效能监察评议。该行对机关2009年度效能监察情况进行评议,通报评议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并将评议情况在内网公布。通过评议,机关部门评出了差距,看到了不足,并进一步鞭策和促进机关各部门做好服务客户、服务基层等工作。
据了解,今年初,该行在全市36个接受绩效评议的驻市中央省属单位中排名第一,被新余市政府授予2009年度“绩效评议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目前,该行正全力推进农村商业银行改制工作,向更大更强的目标迈进。
(刘智武 熊光华 李小江)
汗水赢得“信合颂”
“信用合作四字真,扶贫帮困实为民,酷暑寒冷乡村转,翻山越岭满豪情,不图青史增光彩,添砖加瓦献丹心,共渡时艰化雨露,换来人间万年春。”在12位烟花鞭炮企业老板自发组织制作的“信合颂”牌匾上,他们写下了这样的赞词,在他们看来,这是上栗县农村信用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农村社区的真实写照。
上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5年组建了统一法人社。5年来,全辖各项业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巳成为网点遍布城乡、服务功能日臻完善、资金实力不断壮大、业务规模最好、客户资源最广的地方银行机构。
上栗县农村信用社在坚持“立足农村、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战略定位上,因地制宜、因社而宜地认真调整信贷产品结构,努力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去年以来,全辖农信社充分运用双层经营模式,在提升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再就业小额贷款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烟花鞭炮信用共同体、煤碳信用共同体、汽车按揭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企业联保贷款、个人商铺抵押贷款、动产抵押贷款等10多种信贷产品,满足了广大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既增强了全辖的支农服务功能,也找到了适合自身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截至2009年底,上栗县农信社已实现各项存款余额125875万元,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80%,在全县金融机构中位居首位;各项贷款余额91252万元,占全县金融市场份额的70%,在全县金融机构排名第一,发放了占全县95%的农业贷款、100%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80%的城镇下岗再就业贷款和95%的个体私营企业贷款。
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上栗县农信社也大大提高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近些年来,上栗县农村信用联社被当地县委、县政府授予:“纳税先进集体”、“综治先进单位”、“县特别贡献奖”等10多项殊荣。
据了解,在未来发展中,上栗县农信社将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员工向心力,按照商业化、股份化的方向,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打响和做实“服务县城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和农民喜爱的村镇银行”三大银行品牌。逐步形成完备、丰富的产品系列和灵活、高效的业务模式,进一步推动全民创业、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把上栗县农村信用社真正办成由农民、农村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企业。
(周金荣 王建中)
探索“专业合作+信用合作”
近年来,上高县农村信用社抓住当地经济合作组织迅速发展的时机,先后与全县牧、渔等28家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合作,推出了“优质服务、优先贷款、优惠利率”等多项金融支持措施,探索出了一条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有效途径。
上高县是个农业大县,总人口34.6万,其中农业人口23.5万人。为有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近年来,上高县农信社积极探索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推出了以多种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主的信用共同体贷款新品种。
据了解,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信社合作的过程中,被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与农信社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共同向实现信用共同体、风险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而努力。具体做法为:选准一个带头人,即在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过程中,要关注合作社负责人的道德品质等要素;建立两道“防火墙”,一道是指在合作社框架内实行社员联保,另一道是指联保社员在贷款时必须按贷款金额的8%缴纳“联保基金”;调动社员入社、合作社服务和农信社放贷三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四项服务,即:配备专人负责与合作社、联保小组的对接;及时授信;优先发放农户所需贷款,对农户贷款实行利率优惠;完善“五个统一”,即:统一引进良种、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结算。
经过不懈的努力,该县农信社在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该县已有28家合作社与农信社建立了信贷关系,其中,规模较大的为渔业、牧业等8家。3年来,该县农信社已累计发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5.8亿元,贷款满足率达95%以上。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高县农信社已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1095户,授信金额达3个多亿,已对826户社员发放贷款26732万元。
通过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上高县农信社也实现了自身资产质量与经营效益的双提升。截至今年4月末,该县农信社发放的合作社贷款无一笔形成不良。与此同时,该县农信社在当地也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促进了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快速提升。
据了解,近三年来,上高县农信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08663万元。其中农业贷款233832万元,个私经济贷款43620万元,中小企业贷款31211万元。包括全县90%的农业贷款,100%的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80%的个私和中小企业贷款;截至2010年4月末,各项贷款余额184405万元,占上高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1%左右。
(彭细萍 冷爱民)
铸就小额农贷“精品”
“截至2010年3月末,全辖发放小额农村信用贷款5.2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93%。”这是婺源县农村信用社2010年发放小额农贷的最新统计数字。
作为全国率先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的试点,自推广小额农贷业务以来,婺源县农村信用社一直致力于探索小额农贷的发展,积极对接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对小额农贷逐步进行拓展和提升,促进小额农贷业务的持续增长。自推广小额农贷以来,该县农信社已累计发放小额农贷24.32亿元,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和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据了解,早在2008年2月,该县的小额农贷便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这标志着婺源小额农贷已由一种信贷业务成长为具有自身特色、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金融产品。
近年来,为了有效发掘和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婺源县农村信用联社一方面积极拓展小额农贷的发展空间,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成为小额农贷的支持对象。另一方面顺应形势发展,逐步提高小额农贷的授信水平,将单户授信限额从最初的1万元逐步提高到20万元。
现如今,在小额农贷实践中,婺源县农信社已探索出了包括规范评级授信、强化贷后管理、加强考核检查等环节在内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成为婺源小额农贷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比城市居民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婺源县联社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22个营业网点设立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为辖内农户办理小额农贷。
此外,婺源县农信社还以小额农贷为依托,衍生了农户联保、信用共同体贷款,以满足超过小额农贷限额的更高层次的资金需求。同时,婺源县联社坚持“多予少取”的原则,对小额农贷实行利率优惠,直接让利于农,大大降低了农民的贷款成本。据统计,以现有小额农贷规模和利率水平来看,全辖一年约为农户减轻利息负担2000余万元。
在小额农贷资金的支持下,当地不少农民开始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他们在传统种养业的基础上,发展起了特色种养、加工运输、民间流通等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2009年末,婺源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681元,这比2000年小额农贷推广前增长了158.48%。
据了解,到2010年3月末,婺源县农信社农业贷款余额达10.84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4.42%,占全县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总额的76.07%。
(何 民 詹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