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在改革发展中担当使命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社会责任报告

  5月26日,江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迎来六周岁生日。作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的八个省份之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于2004年5月26日。六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省农村信用联社引领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坚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秉承“信用为本、合作共赢”经营理念,大力践行“推进规范化、提升竞争力、做出新贡献”三大使命,时刻不忘企业社会责任,关注民生,充分发挥金融促进经济的作用,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利润,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全力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着力打造“服务县域的主力银行、立足社区的零售银行、农民喜爱的乡村银行”,致力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的发展。全省农村信用社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大变化,从一个极其薄弱的金融机构整体上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进入了广大农村和农民在金融服务中真正得到最多实惠的时期,业务发展连续六年明显高于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发展水平,至4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银行)存款余额突破1700亿元,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资产规模突破2000亿元,营业网点总数占全省金融机构的近二分之一,存款客户占全省成年人总数的四分之三,贷款客户占全省总户数的近四分之一,成为我省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规模最大的地方银行机构。

  六年来,省农村信用联社把解决自身发展问题与破解江西经济社会融资难题紧密结合,全面展开服务手段创新,每年以占全省银行机构17%左右市场份额的存款资金,发放了占全省银行机构90%多的农业贷款、80%多的下岗再就业贷款、60%多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40%多的个私经济和中小企业贷款,有效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助推全民创业、促进江西崛起作出了积极贡献。

  致力于以金融手段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千方百计化解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小额农贷品牌,有效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金融需要,帮助亿万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在全国率先试点推广并全面提升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充分发挥了小额农贷在支持“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年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证210万户,农户核贷发证面达99%,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60亿元,有贷款需求农户的贷款面达97%,有效贷款需求满足率达96%,推动了全省1150多万农户发家致富。2008年,“婺源小额农贷”成功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成为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首个通过国际质量认证的金融产品。同时,全省农村信用社创新信贷担保方式,推出农户联保贷款,引导农户在自愿基础上组成联保小组,解决小额农贷所不能解决的农民较大额度资金需求。

  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还推出了“百福惠民卡”,农户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取、随借随还,用钱方便,还节省利息。农户贷款方式的创新,有效满足农民贷款需求,从根本上化解了农民无有效担保而贷款难的世界性难题。

  在推广小额农贷的基础上,全省农村信用社利用信贷手段,借鉴小额农贷模式,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开展了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全面推广“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业务。通过对“文明信用农户”实行贷款优先、利率优惠、额度放宽的优质优惠信贷服务,为农村文明诚信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力量,使农民道德建设有了物质保障,也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信用环境。六年来,全省累计创评“文明信用农户”47.6万户,发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68亿元。“文明信用农户”贷款深受全国关注。

  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以信贷金融手段支持农业增产、增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实现与现代大市场的对接。 

  紧紧策应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对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农户提供优质信贷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大的推动力量。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产业化贷款38.88亿元,余额达16.41亿元,支持了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带动了配套农产品基地11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901个、支持种养基地5000多个,辐射农户30余万户。

  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系千家万户、成员彼此信息对称的优势,全面开展“致富桥”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逐一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档案,积极挖掘和满足合作社及其社员的有效信贷需求,支持了57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做优做大做强。

  创新推出了信用共同体贷款模式,通过发掘各类中介组织、各种专业协会等信用资源,把贷款受益各方组织起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信用共同体,从而构建了一种“信用合作+专业合作”的新型信贷模式,支持了数以万计的农村中小企业和产业经营户发展。目前,全省共开办了78种类型的信用共同体贷款,贷款授信20.9亿元,累放此类贷款37.45亿元,支持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经营户达2713户,有效解决了农村中小企业、产业经营户等薄弱经济实体无有效抵押贷款难问题。2008年,该产品荣获“首届中国地方金融十佳特色产品”称号。

  为积极配合林权制度改革,全省农村信用社创新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使林农和林业企业的“资产”转化成“资本”,促进了林业大发展和林农快增收。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林权抵押贷款48.75亿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5.04亿元,惠及60多万林农和林业企业。2009年,林权抵押贷款荣获“中国第二届服务中小企业和三农十佳特色金融产品奖”。

  做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者,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牢牢把握新农村建设中的业务拓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有力贯彻贯彻落实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举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全力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电、供水、电信等各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以收费权作抵押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积极支持中小城市和重点城镇、中心村镇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住房、广播电视、普及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积极建立银行资金与财政及社会资金的互动机制,改变过去财政直接拨款支农的方式,实行财政贴息、信用社提供贷款支持,放大财政资金支农效应,扩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全省农村信用社对45个符合新村镇规划、三清三改六通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发放贷款30.63亿元,积极参与银团贷款承贷全省污水处理项目4.24亿元,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在各级财政部门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投入资金时,通过商业化运作程序,以公共卫生医疗收费权、农村医保合作基金担保等贷款模式,提供配套支持,促进乡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配合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同时,积极策应“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要求,与商务厅联合开办家电下乡消费贷款业务,发放家电下乡消费贷款875笔、金额652万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积极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在总结提升农民住房贷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全面开展“安家乐”农民住房贷款业务,把信贷政策与新村镇规划结合起来,拓展农村社区金融服务。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了农民住房贷款18.4亿元,帮助了9.2万农户建设新房,有效解决了农民购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助推器”。 

  以金融信息化助推城乡经济一体化,在极其薄弱基础上推进农村金融现代科技手段建设,使广大农民享受与城市同等便捷的金融服务。

  大力推进服务手段创新,加快信息化成果运用,全面拓展电子银行等现代金融服务,以信息化助推城乡金融一体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便利的银行服务。

  2006年3月,全省农村信用社在信息化建设几乎空白的情况下,在全国同业率先建成了覆盖全省所有网点的核心业务系统。在此基础上,全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通了信贷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等30多个信息化运用项目,信息化水平迅速接近甚至部分己超过商业银行水平。先后接通了与现代商业银行一样便捷的现代支付系统、同城清算系统和中国银联清算系统,还开通了“农信银”全国通存通兑系统,形成了“汇通天下、即时到账”的清算体系,资金汇划方便快捷,且收费远低于其他银行的各类跨行清算服务。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系统内资金汇划免收手续费,仅此一项优惠让利广大客户特别农村客户近亿元,使广大城乡居民真正享受到更加便捷、更加实惠的现代银行服务。

  特别是电子银行业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新,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独具特色的银行服务。至4月底,全省农村信用社发行百福卡突破536万张,年新增发卡量居全省首位;推出了转账电话特色服务终端,相当于把银行搬到了客户家中;共布设ATM机800台、CRS机200台,推广转账终端19700台,自助服务设备迅速向农村延伸,荣获2009年度江西省“银行卡受理市场拓展突出贡献奖”。开通了“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农民工持任何银行的银行卡都可以在农村信用社任一网点办理金融业务,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业务突出贡献奖”。2009年受理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达到54.6万笔,列全国前茅。开通了代理保险业务、代收公用事业收费系统等新业务系统。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将陆续开通,适时开通手机银行。 

  做落实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重要抓手,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粮食直补、新农保、新农合等资金划拨、发放工作,并通过覆盖全省城乡的网点,让千家万户受益。

  凭借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覆盖城乡、清算网络畅通、贴近农民的比较优势,成为全省唯一指定代理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的银行机构。为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惠农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全省农村信用社创新代理发放机制,实现了惠农资金“一卡通”。

  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向800万农户及时准确地代理发放了21大项56小项,涵盖了农业、林业、商业、民政、计生、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的300多亿元补贴资金,惠及全省3200多万农民。在代理发放财政惠农补贴资金工作中,免收卡/折工本费、年费和代理服务费2000多万元,仅此一项业务就支付机具设备、电子运营和人工直接成本6200多万元,真正让广大农户得到了实惠。始终做到代发服务优先、手续简化、方便群众,在资金发放高峰期开设专门窗口,延长办理时间,以最高效的服务落实惠农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户的好评。“一卡通”已成为政府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桥梁、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重要平台和农民朋友理财致富的金融工具。

  2009年12月,井冈山农村信用联社在“八角楼”所在地——茅坪乡设立了金融便民服务点,把银行服务送到了农民的家门口,当地农民可在便民服务点办理存款、取款、转账等银行业务,一位产业专业户向记者感慨,“再也不需要到5公里外的大陇乡信用社打款了,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办理业务”。4月30日,全省首个以新设网点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盲区的会昌县农村信用联社庄埠分社顺利开业,乡亲们抑制不住心中期盼已久的感激,组成乐队自带鞭炮前来庆贺,场面感人至深。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使广大农民群众全面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省农村信用联社积极承担农村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对地处偏远山区不具备商业可持续条件的1/4亏损网点仍予以保留,在全省银行机构率先启动填补金融服务空白服务工作,采取设立分支机构、设立简易网点、布置自助设备等有效措施,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全覆盖,对新设网点拨付开办费500万元提供经费保障,落实定向招聘员工等措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提前两年实现国家提出的“确保三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目标。目前,省农村信用联社在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已新设机构2个,新设简易网点5个,布置自助设备的便民服务点32个。

  做支持全民创业的生力军,大力支持青年、妇女、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主体创业,积极拓展助学贷款,多渠道帮助优秀学子成才就业,促进社会稳定。

  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大对青年、妇女、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各类主体创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下岗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81.59亿元,占全省金融机构的85%,始终保持全省领先位置,约占全国此类贷款的30%,支持了23.3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了近百万人就业。

  洪都农村商业银行还荣获了“全国支持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积极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开辟了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绿色通道”,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信贷服务,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6.5亿元,支持2.5万名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因地制宜推出了“双带致富”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适应了全民创业不同层次的资金需要,有力支持全民创业致富。

  主动担负起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代理行和九江、上饶、景德镇三个地市主办行的职责,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发放助学贷款3.6亿元,先后帮助1.2万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受到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以强烈责任感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减压,六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6000多名,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特殊背景下,2009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大学生近千名,得到各级党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 

  做经济金融政策的积极传导者,发挥金融杠杆和信贷导向作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为实现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应有贡献。 

  面对国内外复杂经济金融形势,全省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坚决拥护并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经济金融政策,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落实好“有保有控”的信贷政策,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及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机遇,化危机为生机,持续均衡加大对三农、“四有三不三型”中小企业、下岗再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等有效信贷投入,2009年实现了贷款余额新增275亿元,增幅36.5%的历史性增长,信贷投放实现“三个不低于”,即:信贷规模增幅不低于全国同行业平均水平,用于三农的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用于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为江西省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今年以来,在有关部门明确要求全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增速控制一定比例的情况下,省农村信用联社立足省情,顾全大局,及时研判,积极应对,主动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支农贷款政策倾斜,突破规模限制,同时进一步优化信贷投向和贷款结构,加大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力度,使之变为有效信贷投入,一季度投放贷款333.47亿元,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114.39亿元,农业贷款增加54.45亿元,春耕备耕等支农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尽最大努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策应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出台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若干措施,全面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服务水平。实行有利于环保的信贷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项目的金融支持,支持低碳经济发展,从严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和项目的融资。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支持绿色乡村和生态城镇建设,大力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发挥贴近社区和“三农”的优势,与鄱阳湖经济区规划扶持的产业政策形成互动,围绕省委、省政府“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目标,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一村一品”示范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制定有利于扩大消费的信贷政策,集中推进汽车、住房、家电、教育、旅游等消费信贷,激活城乡居民购买能力,拉动消费需求,带动工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把企业文化融入社会公德建设,各种灾害来袭时,临危不乱,众志成诚,支援灾区共度难关,在克服困难中锻炼队伍、展示形象。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省联社成立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农村信用社数十年文化之精髓,吸取现代企业文化之素养,在全国农信社系统率先形成了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崇尚以敬业为核心价值观,践行“勤奋、忠诚、严谨、开拓”的企业精神,涵盖战略文化、精神文化、规制文化、行为文化、形象文化五个层面,并通过各种弘扬和落实措施,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特别面对各种困难和自然灾害,全省信合员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始终把服务和贡献社会当成天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回报社会。

  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瑞昌发生5.7级地震,全省农村信用社员工向灾区捐款62万元,为灾区重建献出力量。

  2008年初,面对罕见持续冰雪灾害,全省农村信用社保正常营业、保现金支付、保网点安全、保救灾贷款发放,实现了无网点关门、无客户投诉、无安全事故,受到各界赞誉,并组织捐款40万元,发放救灾贷款13.5亿元,为支持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提供了大力支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全省农村信用社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把抗震救灾工作当作当时最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力支援灾区抗震救灾,先后募集救灾款物682万元,其中捐款300万元、缴纳“特殊党费”232万元、捐赠价值约150万元的发电机。今年,面对新疆雪灾区、西南干旱灾区、玉树地震灾区,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向新疆灾区捐款10万元,向玉树灾区捐款50万元。

  省农村信用联社十分重视贫困村帮扶,积极主动参加“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通过捐款建设永修县三角乡永丰村农民活动中心、资助贫困家庭子女上学、捐送电脑和图书、加强村组织建设、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发展葡萄产业、资助修路等有力举措,改变了村级建设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较大程度改善了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村的好评,省委组织部、省移民和扶贫办公室联合授予省农村信用联社“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